为生动讲述在党的引领下边疆地区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边疆人民用勤劳双手和智慧改变家园、改变命运的新故事,深刻描绘边疆干部群众以实际行动向党的二十大献礼,深情告白“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喜悦之情。在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下,云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广西、西藏、新疆8省区党委网信办联合主办,云报客户端策划并联动8个沿边省区主流媒体,联合推出融媒体联动产品《8省区网媒大联动·我在边疆望北京》。今天一起来看第三期:“高黎贡山与大兴安岭的对话”。
相隔3000多公里的云南和黑龙江
地处祖国版图一南一北
同是一方碧水蓝天
共护一片青山沃土
在践行绿水青山转化为
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上
两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世界上最大的杜鹃王、第一个由中国科学家命名的长臂猿——高黎贡(天行)白眉长臂猿、中国第一个农民生物多样性保护组织、世界上单位蓄积量最大的人工秃杉林、中国分布最多鸟类的保护区……这些“第一”都出自高黎贡山。
高黎贡山拥有绵长的山脉。集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于一体的完整生态系统垂直结构,使得这里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建立生物走廊带、开展定期巡护、加强科学研究……地方政府、科研人员、当地居民等付出多年努力,共同守护着这里的生物多样性。经过近40年的努力,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
高黎贡山是我国西南生态安全第一道屏障,也是观察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窗口,更是可以一窥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最为关键的地区之一。10年来,云南森林面积从2.84亿亩增长到3.03亿亩;森林蓄积量由16.93亿立方米增长到20.96亿立方米,均居全国前列;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79.1%;湿地保护率达57.77%,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得到巩固。
云南是春的故乡
满眼绿色,处处是景
在祖国东北端的黑龙江
由于气温的丰富变化
更能在四季中体会到
层林尽染,美如画卷
两种不同的美丽
都离不开对林草的保护
8月31日,位于漠河市南部约3公里处的漠河林业局中心苗圃,一株株兴安落叶松、樟子松、云杉、西伯利亚红松长势喜人。在这个几乎是我国“最偏、最北、最远、最基层”的育苗一线的苗木之间,漠河市林业局中心苗圃主任曲长贵正带着工作人员开展松土除草工作,曲长贵说:“天保工程二期实施以来,我们还在持续提供良种造林苗木,现在苗圃的存苗量大概有一千万株,已经成为大兴安岭乃至全省造林育苗的重要保障。”
在黑龙江,这样的景象早已成为全省生态建设的缩影。黑龙江是全国重点国有林区之一。大小兴安岭、长白山脉、张广才岭、老爷岭及完达山脉丰富的林草生态资源,使黑龙江省成为东北亚乃至华北重要的天然生态屏障,在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黑龙江不断加强森林保护培育,“十三五”期间,黑龙江林木蓄积量稳步提高,累计完成营造林38.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47.3%。截至目前,黑龙江全省森林面积21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2位,湿地面积3.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近15%,10处湿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居全国第一,世界珍稀鸟类丹顶鹤栖息在美丽的齐齐哈尔扎龙湿地。十年间,黑龙江在广袤的龙江大地上谱写出了一曲绿色龙江的生态狂想曲。
倭肯河是松花江右岸一级支流,随着煤矿资源的开采利用,倭肯河流域污水集聚,致使河流受到污染,水量逐年下降、水质逐年恶化,倭肯河也成为劣V类水体。然而,由劣V类水体变成达标清水,沿岸一市三县仅用了一年时间。
从2019年4月开始,每天下午4点,在七台河市政府404会议室里,倭肯河综合治理调度会准时召开,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纪检监察等11个职能部门的“一把手”参与。通过采取关停25家污染企业、实施污水处理厂提标提能、治理黑臭水体、开展倭肯河生态放流等措施,七台河市日增加污水处理能力3万吨,20多条支流水质全部达标,生态水功能逐步恢复。2019年底,倭肯河上游水体摘掉了劣Ⅴ类的帽子。
“十三五”期间,黑龙江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努力绘就“河畅、水清、岸绿、鸟飞”的生态新画卷,倭肯河也实现了从臭气熏天到涟漪潋滟华丽转身。
治水不可能一蹴而就
而要久久为功
无论是污水治理
还是水质保护
都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入秋的抚仙湖天高云淡,一池碧水。作为我国著名的深水型淡水湖泊,抚仙湖去年总体保持Ⅰ类水质。好水质来之不易。过去的抚仙湖流域,沃野平畴灌溉方便,一年几茬收益颇丰,农民大规模“围湖种菜”,湖边大棚绵延不绝,农业面源污染危及抚仙湖水质。
从2017年12月开始,玉溪市连续几年开展保卫抚仙湖“雷霆行动”,环湖生态移民3万余人。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5年来,抚仙湖流域内氮、磷肥施入量每年分别就地削减约八成和六成,农药使用量每年减少44.7%。
云南省河湖众多,既有著名的“九大高原湖泊”,也有多条出境、跨界河流,近年来,云南坚持“铁腕”治水,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九大高原湖泊水质总体向优向好,滇池、星云湖摘掉“劣V类帽子”;六大水系水质持续改善,出境跨界断面水质100%达标;与2011年相比,全省国控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提升34.2个百分点,劣于Ⅴ类水体比例下降27.8个百分点。老百姓切实感受到了“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回归。
2020年3月,一群野生亚洲象离开了老家西双版纳,一路向南。在第二年6月2日,15头亚洲象群进入了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地界,来到了它们从未涉足的地方,最终在人们的一路护送引导下平安回家。“旅程”结束的这一年,根据监测,旅途中出生的象宝宝逐渐长大,拥有了一定的独立能力。今年1月,家族又增添了1名新成员,此后象群进入勐养片区森林深处活动,甚少露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