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是北京城区面积最大的行政区,常住人口超过345万,地区生产总值7000多亿元。作为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之一,多年来,朝阳区将基层治理作为保障稳定和发展的“基本盘”,不断夯实基础、提升能力,以社会矛盾纠纷源头预防调处化解为抓手,加快推进具有朝阳特色的基层治理体系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过程中,北京市首个实体化的区级矛盾调处平台率先在朝阳区诞生。
走进朝阳区社会矛盾纠纷源头预防调处化解平台指挥中心,区委政法委、区法院、区司法局等政法单位及信访、城管指挥中心等职能部门均已入驻,“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标语就挂在最显眼的位置。围绕12345市民服务热线等各平台受理的群众诉求,相关部门现场会商、快速处置已成为常态,且依托“智慧平安”大数据平台,指挥中心已全面汇聚整合了矛盾纠纷数据,相关信息均实现互通共享。
朝阳区委政法委书记暴剑说:“朝阳区矛盾调处平台的建立不仅是为了整合资源实现实体化综合办公,更核心的用意在于进一步推动力量集合、机制融合,将矛盾化解与源头治理融合并进。”按照这一目标,朝阳区建立起了党委领导下的社会治理大格局,搭建起由区、街乡、社区(村)组成的矛盾调处工作“三级网络”,着力实现矛盾纠纷止于未发、解于萌芽。
麦子店街道枣营北里社区是一个典型的老旧社区,曾经,这里的物业纠纷让社区主任陈桂平“愁得头疼”。而如今,枣营北里一跃成为物业纠纷源头治理示范小区,自2019年以来,这个拥有13个居民小区、16家物业公司、1万余名居民的大型社区始终保持着物业纠纷零发案的纪录。这背后,是朝阳区人民法院深入推进物业纠纷源头化解工作的成效,同时也是朝阳区扎实推进党建引领结出的硕果。
依托党建平台,朝阳区人民法院酒仙桥法庭党支部与枣营北里社区物业联盟党支部结成共建单位,党员法官加入社区物业联盟党支部担任副书记,通过召开党支部专题会议等方式,共同研究破解物业服务等各类法律难题,同时走进社区开展矛盾排查预防、专题普法和培训、法律咨询等,带动社区居民自治能力和物业企业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从枣营北里开端,朝阳区法院各党支部纷纷对接辖区纠纷化解需求,通过与基层的党建联建,将“无讼”理念传递给群众,厚植于基层。如今,朝阳区法院每个法庭辖区内都有示范性“无讼”品牌项目,实现了与基层政府的常态化良性互动。
聚焦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联动这一朝阳区对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工作的明确要求,朝阳区司法局以诉源治理为目标,已连续多年积极推进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以发展特色人民调解为纽带,以行业调解组织为支点衔接行政调解,以诉前调解组织为支点衔接司法调解,努力实现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联动,初步形成了“一纽带两支点三结合”的大调解工作格局。
从朝阳区核心地带放眼望去,各个方向都涌动着蓬勃生机。朝阳,不仅是首都功能的重要承载区,还是国际交往的重要窗口,涉外法律服务是朝阳在深入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独具特色的一个环节。
近年来,朝阳全区组建起由96家律师事务所和580名律师参与的涉外律师库,培养储备了一批通晓国际规则、具有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涉外律师人才。该区正阳公证处长期为国内外企业提供涉外公证法律服务,出具的涉外法律文书涉及全球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朝阳区的涉外法律资源和能力持续优化。
依托最高法院人民调解平台“总对总”调解工作机制,朝阳区法院还与涉侨纠纷专业调解组织探索常态化联动机制,引导当事人优先选择非诉方式解决纠纷矛盾,并积极吸纳涉侨调解组织和调解员加入法院调解队伍,满足侨胞当事人的多元解纷需求。
新时代,新征程,事不避难,久久为功。2022年7月,朝阳区委、区政府正式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工作体系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朝阳的工作意见》,这份源于实践、立足长效的建章立制,也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北京朝阳落地生根的又一次生动实践。朝阳区将以此为契机,推动新型诉源治理工作模式的转变,构建完善具有朝阳特色、符合新时代发展方向的社会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工作模式,继续擦亮“无讼朝阳”的金字招牌。
□ 短评
走出以调解促治理的创新之路
社会治理需要化解各类矛盾,调解是纠纷解决的重要途径。北京市朝阳区聚焦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大平安”工作格局,通过力量整合、能力建设、品牌培育等方式,打造具有朝阳特色和时代特征的诉源治理工作体系,将基层问题、群众诉求“一网兜住”,从而让矛盾纠纷化于未发、止于未诉,让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这对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