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未来网评:礼赞丰收致敬奋斗,凝心聚力端稳“中国饭碗”
2022-09-23 18:10:00  来源:未来网  
1
听新闻

江苏滨淮镇,1500多亩的葡萄果香四溢,吸引周边众多游客前来采摘品尝;山西峪道河镇,5万亩高粱颗粒饱满均匀,形成一幅美丽的丰收画卷;河北景县,万亩谷粒从收割机倾泻而下,满目尽是田间的“金色希望”……金秋时节稻飘香,迎来一片大好丰收景象,在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让我们与亿万农民一同礼赞丰收,共享五谷丰登的美好。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从古至今,中国人民都有庆祝丰收的传统。我们从云南的红高粱文化节,佤族人民的新米节,四川的“羌族转山会”等各具民族和地区特色的丰收习俗,窥见历史,感受华夏古老农耕文明的文化意蕴,更借助科技创新,从摄影征集《稻花香里拍丰年》、短视频征集《生生不息》、县域丰收巡礼互动《县里丰收》的“互动套系”产品等,沉浸式体验庆祝丰收的生动场景。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的表达,都不约而同地传递出炎黄子孙对粮食满仓的美好愿景,以及对亿万农民的深深敬意,华夏子女在共通的情感中凝聚起同心筑梦的磅礴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人们共享丰收喜悦的同时,也要时刻牢记“三农”工作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正所谓“民以食为天”,“三农”工作做得好不好,关乎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我国粮食稳产高产,粮食产量实现高位攀升,人均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在450公斤以上。今年,我国在农业生产上又克服了去年北方罕见秋汛,南方局部干旱以及局部地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等诸多挑战,粮食生产有望再获丰收。麦浪滚滚,让我国有了“任凭风浪起,我有压舱石”的底气,让亿万中国人在端起更稳的“中国饭碗”同时,收获满满的安全感。

春种秋收,天道酬勤。无数为推进“三农”工作而努力的劳动人民与广大科研工作者们,也托起了一片片“金色的希望”。时下,贵州榕江田间的1.9米高巨型稻连成一片,让“禾下乘凉梦”成为现实,折射出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发展与进步。与此同时,在北京金叵罗村,北大毕业生王婧正在致力于打造一个生态农场,以“新村民”的身份推动新农村建设,而与她并肩的,还有近年来不断增加的返乡创业的青年人、越来越多投入农学的大学生,他们为推进“三农”工作和实现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唯有在全社会营造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强烈氛围,才能让亿万中国人齐心协力把“三农”工作搞好,推动新农村建设,带动乡村振兴。如今,搭载先进的传播技术,厚重的华夏农耕文化得以走进“寻常百姓家”,让更多人认识、了解和支持“三农”工作,共同书写新时代田园牧歌的浪漫。据不完全统计,过去一年,在某知名短视频平台上,三农兴趣用户已超过2.4亿,短视频日均播放量超过10亿,牧民的辽阔草原、养猪户的生活乐趣、大凉山田间“维密秀”等走进人们的视野,也带火了一批批土特农产品,对于农民来说每天都有“丰收”的喜悦。亿万农民不仅有具体的物质获得,还有满满的精神受益,这正是时代发展带给我们的幸福体验。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古老的华夏农耕文明里蕴含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让我们从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历史根基中把握新时代的历史坐标,牢记“国之大者”,端稳“中国饭碗”,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颜李霞仪)

标签:
责编:戴凌 易保山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