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中国这十年,世界怎么看|西方未能充分认识中国发展成就——专访英国学者祈立天
2022-10-14 10:41:00  来源:参考消息网  
1
听新闻

参考消息网10月13日报道(文/金晶)

蒂姆·克利索尔德(中文名祈立天)是一位曾在中国生活和工作了近30年的英国商人、中国文化研究者。1987年的香港之行,让他喜欢上了汉字,之后欲罢不能,逐渐迷上了中国古诗和中国文化。他的最新著作《云室:一个英国人眼中的中国古诗》展示了一名英国人对中国唐宋诗词的全新注解,体现了中国古诗词在当代世界仍有强大生命力。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祈立天表示,现今中国人对西方人的了解多于西方人对中国人的了解,这种认知不平衡对双边关系十分不利。

中国环境状况改善非常惊人

《参考消息》:您什么时候开始学习中文?

祈立天:1987年我去了香港。我一到那里,就被汉字打动了,我被任何地方看到的任何汉字迷住了,我想知道它们的意思,于是决定开始学习中文。我在1989年辞去了工作,开始学习汉语。

《参考消息》:您后来对中国诗歌也着了迷。

祈立天:多年前,我搬进了北约克郡的一所房子,按照英国的标准,这所房子非常古老,大约有850至900年的历史。那时,我碰巧在读苏东坡的一首诗。内容说的是,他被流放到东坡(今湖北黄冈东),那年春天雨下个不停,他觉得他的房子就像一艘被云雾笼罩、风雨飘摇的小小渔船。那一年,我住的地方碰巧下了很多雨,所以我感受到了和那首诗的关联。我把那首诗的一段节选放进了我的圣诞贺卡里。我所有的朋友反应都非常激动,他们想知道它来自哪里。自那时开始,我便对中国诗歌着迷了。

《参考消息》:您觉得中国古诗反映了哪些当代问题?

祈立天:唐宋诗人表达了许多忧虑,这些直到现在依然是全世界关注的话题。举个小例子,你知道,柳宗元写了一首关于过度伐木问题的诗,这在当今也是很典型的话题。白居易谈论了逃税以及社会中的不平等。所以我想,他们关心的很多话题在今天仍然非常重要。

《参考消息》:您如何看待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尤其是现在世界面临如此大的不确定性?

祈立天:“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出自《孙子兵法》。最高级的策略是不通过战争、冲突就能解决问题。这只是海量中国智慧中的一句话。中国人更倾向于以友好的方式解决问题。零和博弈是西方的观点。我确实认为,过去几十年里,西方社会更倾向于使用武力,而这注定要失败。

《参考消息》:您怎么看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变化?

祈立天:我第一次去中国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坦率地说,对于一个像我这样寻求舒适的外国人来说,当时中国是相当困难的,各种条件非常简陋。但过去几十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另外,在过去的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中国环境状况的改善也非常惊人。

我知道政府要处理这个问题非常艰难,因为这涉及关闭工厂,然后就会出现失业等问题。这是一个所有社会都在努力解决的难题,但我看到,在过去的五到十年间,中国在这方面有了很大的转变。

西方对中国的认识流于片面

《参考消息》:根据平时的观察,您认为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有误导作用吗?

祈立天:西方人总是喜欢在中国社会中发现一些难以理解的地方,因为我们有不同的历史背景。但我认为中国人的基本需求和愿望与西方人非常相似,大家都想在一个和平安宁的环境下过上更好的生活。我个人的经验是,中国人回看过去三四十年,他们会认为取得了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我认为这在西方媒体并没有得到适当的认可。

中国人对西方人的了解多于西方人对中国人的了解。这种认知不平衡对双边关系来说十分不利。

这对西方人来说是危险的,因为我们不明白中国所具备的竞争优势。这对中国也不好,因为如果西方人不能真正理解中国,而是试图用纯粹的西方视角看待中国,就会误判它。我对此有非常强烈的感受。

《参考消息》:您觉得中国取得今天的成就有哪些可贵精神值得学习?

祈立天:中国人更具实践精神,“摸着石头过河”。

我认为这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来庞大的政治思想体系,中国人不会简单地抛弃所有这些,而突然间使用西方模式。中国的发展进程影响了世界历史,这是可以确定的。(参与采写:韩岩、孙晓玲、赵小娜、许凤)

标签:
责编:戴凌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