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福建三明市沙县俞邦村是沙县小吃的发源地之一。在俞邦村,有80%的村民都在从事小吃相关的产业,那村里大量的闲置田地该怎么办?老支书俞广清不忍心看到大量的田地抛荒,退下来以后在2008年带领着几十户村民们成立了合作社,如今又玩起了高科技。
这几天,俞邦村农业合作社种植的5000多亩水稻开始大规模收割,全程机械化操作,十几天就能颗粒归仓。
本世纪初,作为沙县小吃发源地的俞邦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外开小吃店,大量土地抛荒,把时任村支书的俞广清心疼坏了。他便拉着村里的种地能手在2008年成立了农业合作社。
当年,俞邦村还是一个到县城要一个半小时的偏远小山村,土地不连片。俞广清为了把合作社经营下去,硬是让自己大学毕业已在农校做教师的儿子辞去工作,加入合作社。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家对农业农村投入得越来越多,俞邦村的土地耕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能通大车的硬化路修到了田间地头,小块分散的水田被平整成连片的高标准农田,各种补贴、扶持政策也源源不断。
如今,留守种地的村民也过上了“新农人”的日子,合作社的社员发展到158人,流转土地5000多亩,社员户年均收入超过3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