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清华大学日新-马理2班全体同学参加学校“共溯峥嵘路,喜迎二十大”系列主题社会实践,前往香山革命纪念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活动。本次实践活动由校党委副书记许庆红带队,包括日新—马理2班在内的多个院系同学到馆参观学习。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朱安东、书院党总支副书记朱德军、学生全球胜任力发展指导中心主任廖莹、校团委副书记于朔、未央书院院长助理林今、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助理张牧云等教师及辅导员共同参加实践活动。
同学们首先参观了《为新中国奠基——中共中央在香山》主题展览。通过几百张历史图片、地图、表格和千余件实物、文献和档案,同学们学习了中共中央在香山期间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开启中国历史发展新纪元的光辉历程。
在参观展览后,同学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张牧云老师讲授的党课。张牧云老师以《甲申三百年祭》这篇重要文献为例,阐述了香山革命精神的主要内涵与时代意蕴,分析了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
校党委副书记许庆红老师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学校组织“共溯峥嵘路,喜迎二十大”系列主题社会实践旨在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非凡成就和宝贵经验。许庆红老师鼓励同学们通过学习中共中央在香山时期的革命历史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努力成为可堪大任的时代新人。
日新-马理2班的同学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感想。王博飞表示,“参观了香山革命纪念馆,我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作风以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革命情怀。为什么我们能跳出历史周期律,已经在参观与党课学习中看到了答案。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行程万里,不忘初心,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必能奋起扬帆新征程,击鼓催征稳驭舟,进行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
“香山故地,薪火相传。”梁起航说,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我们怀揣憧憬与敬意,轻声踏入香山革命纪念馆,我们有幸用尚且稚嫩的双手去触碰那一段波诡云谲的历史岁月,去聆听前辈们跨越时空的教诲。党课中回顾的“赶考对”“窑洞对”“甲申对”帮助我们理解了香山革命精神的内涵。
林姝妤感受到,十月初,香山的黄栌虽然还未漫山遍野地红起来,但香山的红色文化却早已“层林尽染”。她说,随着参观的深入,我们越来越体会到革命的艰难、理想的崇高。一堂党课,从《甲申三百年祭》导入,层层深入,我们体悟到党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我们一定继承和发扬好香山革命精神。
“在祖国母亲七十三周年华诞之际,我们迎着旭日朝阳来到香山革命纪念馆,从进京赶考到进驻香山,循着党的光辉历程,重温那段烽火硝烟的红色记忆,从解放全中国到筹建新中国,体味一件件物品、一段段文字、一部部珍贵影像所诉说的光辉岁月。”于斐表示,此次在香山的参观与党课学习指引了我们继承红色基因、勇担责任使命,新时代青年必当奋勇向前、笃行不怠。
陈怡希说:“在香山革命纪念馆,沿着时间轴线回望革命历程,不禁使人胸中激荡。党课以《甲申三百年祭》为引,老师带我们回顾了‘甲申对’‘窑洞对’‘赶考对’。我想,我们能够跳出历史周期律的答案不止在同学们的回答里、幻灯片的文字里,更在老师的研究讲授、同学们的聆教静思中。这答案,便牢牢印在了心中,定不会被遗落于岁月。”
许馨心认为,香山之行,收获多多。在香山革命纪念馆,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党在香山的革命历史,我们也深刻地感受到了香山的革命氛围。通过学习老师的党课,我们进一步获得了启发。从《甲申三百年祭》等文献阅读中,我们体悟到要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答卷。
邓欣晨表示,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也在祖国七十三周年华诞之时,我们有幸前往香山革命纪念馆,感受革命精神,汲取奋进力量。通过参观与党课学习,我切身体会到了革命先辈们“革命到底”的精神、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深受启发。身为新时代青年,身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青年,我们有责任将理论学习付诸实践,用奋进的姿态、扎实的行动贡献青春力量!
(作者:清华大学陈怡希 常志东 褚浩宇 张翔宇 何建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