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0月13日报道(文/林朝晖)
拉斐尔·埃尔南德斯是古巴政治杂志《主题》主编,同时在哈瓦那大学、古巴高等国际关系学院等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曾担任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埃尔南德斯近日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过去十年来,中国不仅实现了全方位进步,而且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大幅提升,受到国际社会尊重。
中国学生有全球视野
《参考消息》:请谈谈您如何与中国结缘?哪些事情让您印象深刻?
埃尔南德斯:我第一次到访中国是在2010年,当时去参加一个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国际研讨会议。当我介绍古巴社会主义制度和经济模式更新进程中面临的问题时,与会者表现出格外的专注。谈到中国改革时,有中国学者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很难在其他国家得到复制,也不要求别人效仿。他们谈论的地方政府治理等议题,我觉得都非常有意义。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2013年,我再次到访中国。我当时在做一个研究项目,重点是对中国、越南和古巴对美国的政策进行比较。我采访了当代中国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十多个学术研究机构和智库的专家,加深了对中国的了解。
2013年11月20日,我在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做了一个关于古巴经济政策更新的演讲。此前我曾在日本一个学术中心交流过几个月,对比来看,我发现中国学生掌握的知识比日本学生更加丰富,而且他们对古巴的兴趣远超我的预期。
正是那次学术交流活动,让我决定受邀在中国人民大学的国际小学期暑期项目中教授一门课程。当我第一次在座无虚席的教室里主持“社会主义转型比较”研讨会时,来参加研讨会的学生年龄和专业跨度让我深感惊讶。他们是18岁到21岁的年轻人,不仅有来自马克思主义、历史和政治学等相关专业的学生,还有一些学生来自行政、金融、环境、语言、教育学、城市规划等专业。倾听这些学生讨论什么是社会主义、中国革命的历史、改革开放政策等话题,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机会,这让我可以近距离观察中国社会的复杂结构,以及从中国年轻人的视角认识某些难以从远处察觉的问题。
在中国没有不安全感
《参考消息》:近十年来,您认为中国在哪些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
埃尔南德斯:自从我第一次访问中国以来,我发现中国中产阶级群体的扩大催生了越来越丰富的消费市场,中国内需正成为许多西方公司争夺的目标。
中国的产业政策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2015年,中国政府宣布了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的计划,旨在使中国成为全球经济的主要参与者,特别是在一些竞争非常激烈的领域争取成为引领者。如今,华为、小米、vivo、联想等中国品牌已经开始在全球展现影响力。
每个到访中国的外国人都对中国在减少贫困方面取得的成就印象深刻。中国政府关注到近几十年来在收入不平等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等方面产生的矛盾和失衡,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减少贫困、满足民众需求、关注与公平和环境有关的问题作为优先考虑事项。
过去十年来,中国的社会政策也取得了进展。与我的中国朋友交谈后,我发现中国人口政策的变化使他们的家庭更加幸福,同时也保障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未来。而且我觉得中国很安全,在中国期间,我经常晚上到各个城市的不同地方闲逛,我从来没有感受到很多拉美城市的那种不安全感。
与我所了解的多数国家相比,中国与它们的另一个重要区别是,中国人民非常勤劳。也许这更能解释中国不断走向繁荣的根源。
中国受到国际社会尊重
《参考消息》:过去十年来,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您如何评价中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
埃尔南德斯: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大国,它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拥有强大的国防力量。但中国的力量来源不是军事力量和核武器,而是它在国际体系和全球治理机构中的地位。在这个全球网络中,中国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影响力在过去十年中大幅增强。人民币国际地位持续提升、中国在二十国集团中更加重要等,都反映出中国更大的影响力。
另一个例子是环境问题。中国现在是全球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减缓全球变暖和保持《巴黎协定》生效的决定性因素,这与世界上其他主要化石燃料消费国的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
中国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尊重,甚至来自其对手。
《参考消息》:近年来,中国不断推进与拉美国家的互利共赢合作。您如何看待中国在拉美地区的影响力?
埃尔南德斯:中国在拉美的海外直接投资经历了一些变化,也在不断走向多元化。中国不仅是经济竞争参与者,也是地区权力平衡中新的决定性角色。2018年1月,在智利圣地亚哥举行的中拉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上,中国正式邀请拉美国家加入“一带一路”倡议,随后拉美国家陆续加入“一带一路”朋友圈。该倡议已成为中国与拉美国家之间重要的国际合作平台,双方在基础设施、贸易、货币、人文交流等领域深化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