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12月1日起,中国将对原产于贝宁、布基纳法索、几内亚比绍、阿富汗、莱索托、马拉维、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国、坦桑尼亚、乌干达和赞比亚等10个最不发达国家的98%税目产品实施零关税。届时,将共有26个国家享受该特惠税率。
△零关税待遇时间线
原来享受这些特惠税率的国家都为“最不发达国家”,而且大多数集中在非洲大陆。从时间线可以看出,中国从2008年开始就逐步在扩大最不发达国家输华零关税待遇产品范围和特惠税率实施国家范围。而相关政策推行的十几年中,为中非的双边贸易带来了增长和活力。2007至2009年中国从最不发达国家进口额从238亿美元增至274亿美元,年均增长15.5%;2021年,中非双边贸易总额同比增长35.3%。其中非洲地区对华出口达1059亿美元,创下了历史新高。
这样的政策对非洲大陆上的“最不发达国家”意味着什么?
最不发达国家的概念最初出现于1971年11月18日的联合国第2768号决议案。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每三年根据发展政策委员会的建议对“最不发达国家名单”作一次审查。目前全球有46个最不发达国家。与其他国家相比,这些国家的居民面临着陷入更高程度贫困的问题,国内有75%以上的人口仍然生活在贫困之中。比如,莫桑比克2021年的人均GDP仅有500美元。
联合国认为最不发达国家需要国际社会给予最高程度的关注,并在《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呼吁要大力增加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以期到2020年使最不发达国家的全球出口份额翻一番。由此可见促进贸易是一项帮助最不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实现可持续化的重要工具。而这些国家的出口产品则更多地集中在少数低附加值产品上,其中60%是来自农业、渔业和采矿业等行业的初级产品。而中国不断扩大特惠税率的税目,并且为非洲国家开通“绿色通道”正是在为非洲大陆上最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助力赋能,让贫穷国家获得了参与国际贸易和进入市场的机会。
目前,在已经签署完98%税目进口产品零税率的26个最不发达国家中,有18个国家来自非洲大陆,这18个国家都是面临严重的可持续发展结构性障碍的低收入国家。他们人力资产水平较低,他们在制造业、服务业、电子商务等产业方面的发展都远远落后,国内大多数人口仍然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所以通过加强与这些国家的农业合作,优先考虑来自非洲地区的农产品,并给予这些农产品优惠税率,才是帮助非洲最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务实做法。
当最不发达国家的小农户和大农户看到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和零税率的优惠政策,不仅可以刺激他们的生产动力从而提高家庭收入;同时也会增加他们对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的改革与投资,从而带动更多农业产品的出口机会。此外,市场需求的扩大可能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参与生产,妇女将减少家务劳动时间投入生产,从而产生劳动价值实现对非洲妇女的经济赋权,改变性别不平等等社会问题。积极推动非洲国家出口农产品更有利于改变非洲国家以能源和矿产资源出口为主的贸易形式,推动非洲贸易更加平衡健康发展,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享受98%税目零税率的国家怎么看待这项优惠?
2022年11月4日,坦桑尼亚总统哈桑结束了对中国的国事访问。坦桑尼亚当地对本次访问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广泛的报道,在出访成果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允许坦桑尼亚种植的牛油果进入中国市场。坦桑尼亚园艺协会的负责人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次哈桑总统的访问打开了近1.5亿美元的中国牛油果市场,为坦桑尼亚成千上万的牛油果种植者带来了希望。而牛油果正是在零税率的商品清单中。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也从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的一位农产品出口商鲁塔姆布卡(Rutambuka)处了解到,坦桑尼亚的农民在看到中国将对坦桑尼亚实行98%税目商品零税率的消息后都感到开心,这大大增加了他们种植相关农产品的积极性。
马拉维农民联盟(FUM)主席弗里顿·恩乔洛莫莱(Frighton Njolomole)也表示该协议将在促进马拉维农业发展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农民们非常高兴,因为我们现在知道,我们在田地里辛勤工作,收获之后不会有那么多问题了。因为我们将开始出口,而且将是免费的,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大国担当
中国一直在践行国际社会对最不发达国家发展肩负的责任,帮助最不发达国家增加对中国的出口。自提出对最不发达国家实行优惠税率以来,一直致力于扩大最不发达国家输华零关税待遇产品范围,积极推动与相关国家签署文件。结合非洲的自身特点,推动了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进一步同最不发达国家共享市场机遇。这样的政策是中非合作携手摆脱贫困的落地行动,践行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
机遇当前,就连非洲各国大使都纷纷走进直播间开始了带货首秀,为自己国家的产品争取表现机会。
目前,中国是非洲农产品出口第二大目的地国,近年来非洲对华农产品出口年均增速达11.4%。2021年,非洲对华农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18.2%,越来越多非洲国家的农产品进入中国。从芝麻到黄豆,从咖啡到牛油果,不仅丰富了中国人的餐桌,还为非洲地区的农民增加了收入,实现了参与其中的每一个人的互利共赢。
机遇和挑战永远并存
然而,这也并不是说非洲这些最不发达国家出口农产品到中国就会一帆风顺。由于这些非洲国家生产方式和组织销售等环节都相对落后,生产方式以小农户经营模式为主,难以形成规模和体系;缺少资金和投资等因素导致加工环节没有成熟技术,更依赖手工加工,因此虽然现在有了一个很大的中国市场在面前,但组织销售的工作依然难以开展。
总台记者从坦桑尼亚农产品出口商处得知,他们在组织收购方面需要更深入地寻找货源以达到出口装箱量;而马拉维等国也担忧中国对输华农产品较为严格的检验检疫标准,可能成为非洲国家出口农产品的一道门槛。
对于这些能够预料到的困难,中非双方都在积极努力。一方面,非洲国家通过宣传扩大出口农产品的种植规模,积极提高农产品的加工质量。比如坦桑尼亚政府计划投资30亿坦桑尼亚先令(约1000万元人民币)计划建设两个牛油果加工厂来满足牛油果的出口需要;另一方面,中国方面也在给非洲农产品输华提供支持。比如为获准输华农产品生产企业提供便利注册,采用视频检查等灵活方式,湖南省还允许埃塞俄比亚航空开通埃塞俄比亚首都到长沙的新货运航线,希望打造中非贸易物流中心。
相信通过中非之间在政策、技术、物流等多方面的通力合作,包括农民、出口商、政府等非洲输华农产品各方面的参与者都将以更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克服困难,探索出未来更多非洲优质特色农产品出口可能性。(总台记者 史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