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统筹兼顾、综合施策,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在理论与实践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一、认识深化:不断加深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性的理解和把握
系统观念指导下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首先是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早在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党中央面对新时代的新特点,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成就的基础上,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2013年,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就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第六次集体学习,强调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2017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进行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2018年5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将其作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战略安排,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2021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新形势下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针对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提出了进一步的思考。党的二十大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之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志。
综上所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把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二、思想引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遵循
马克思主义坚持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强调人类社会产生于自然,并且在与自然界的相互作用中不断发展,所以两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和谐共生的方式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意愿,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坚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系统而深刻地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
三、实践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理论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同时又能够指导实践。以系统观念指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就是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需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二是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三是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四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以持续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可见,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所以,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正确处理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科学思想方法。
(作者为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