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1月6日,复兴号动车组在武汉动车段整装待发。春运期间,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预计发送旅客1400万人次。
吴 君 邹 政摄影报道
制图:张丹峰
1月7日,为期40天的2023年春运拉开大幕。1月6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春运工作专班副组长、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成光表示,充分考虑到社会公众出行的预期需要,交通运输部门按照“充分准备、按需投入、及时响应”的原则做足准备,目前各项工作基本就绪。
多方面准备
应对春运人流高峰与疫情高峰叠加情况
“今年春运人流高峰与疫情高峰叠加,是近年来不确定性最多、情况最为复杂、困难挑战最大的一次春运。”徐成光表示,春运客流将从长期低位运行到快速恢复攀升,交通运输组织将从低负荷状态到满负荷运行状态,“初步分析研判,春运期间客流总量约为20.95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99.5%,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70.3%。”
为确保人民群众有序出行,交通运输部门做好了多方面准备——
严格落实出行各项政策。针对探亲流,探索实行弹性休假、错峰休假等政策,降低集中出行压力;针对务工流,合理确定春节前后和节后开工时间,引导错峰返乡返岗;针对学生流,优化调整放假、开学时间,引导错峰避峰返校;针对旅游流,合理设置游客接待上限,引导旅游流有序流动。
加强运力调度保障。在运营时刻、组织调度、运力安排等方面强化协同,全力做好大客流疏解处置。针对出行需求相对集中的务工流、学生流,积极开展团队服务、上门服务,具备条件的组织“点对点”包车运输,保障务工人员能够有序返乡返岗、保证学生错峰离校返校。
优化客运服务措施。加强各种运输方式信息共享和运力对接,提升旅客换乘效率。完善客运售票服务,多渠道及时发布客运服务信息,特别是延长客票预售期,方便乘客错峰出行。动态研判客流情况,及时增开售票窗口、自助终端和安检通道,积极推广应用线上购票、电子客票、自助验票等服务,扩大无纸化、无接触服务范围。
强化路网运行服务保障。强化干线路网、城市道路运行监测,密切关注跨省交界、热门城市和重点景区周边路网的交通流量,及时发布路况和拥堵缓行路段信息,引导自驾人员避峰错峰出行。
春运工作专班办公室副主任、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司长蔡团结表示,下一步,将指导各地密切关注客货流量、天气变化以及疫情发展的不同状况,聚焦人、车、路、环境等核心要素,全力保障平安春运、安全春运。
科学安排运力
铁路加大重点地区和时段运力投放
“2023年春运的火车票预售已从2022年12月24日开始。从目前售票情况看,旅客出行需求明显增长,铁路客流呈现逐步回暖态势。”国铁集团客运部主任黄欣表示,根据国铁集团春运期间客车开行方案,节前、节后,全国铁路高峰日最高可开行旅客列车分别为6077对、6107对,客座定员分别为904万人、914万人,“最大客座能力比2019年春运期间水平增长11%”。
黄欣告诉记者,在运力安排上,国铁集团已从三方面做好准备:一是用好去年新开通的郑渝高铁、京唐城际、新成昆铁路、北京丰台站等新线新站资源,增强路网整体功能和效率;二是加大重点地区和时段运力投放,保持普速旅客列车必要开行规模;三是建立突发客流应急响应机制,动态研判客流走势,梯次安排运力投放,“根据售票情况,节前,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向中部地区和西南部地区运力比较紧张。”
在站车服务方面,国铁集团将推出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进一步优化12306系统功能,进一步扩大电子客票应用范围,在到站补票和列车补票业务环节全面实施电子化;学生优惠票不再规定乘车时间限制,每学年任意时间可购买4次单程学生优惠票;因铁路责任或不可抗力造成旅客退票,联程车票可一并办理退票,而且免收退票手续费;旅客在办理补票、变更等业务时,不再收取手续费。
优化航空服务
减少因航班取消和延误带来的不便
“今年春运,预计民航客流量将明显增长。”中国民航局总飞行师万向东告诉记者,春运期间日均安排客运航班1.1万班,为2019年春运期间的73%左右,预计客流量总体将呈现错峰放假开学、错峰返乡返岗、错峰出游出行等特征,春节假期前后和元宵节后仍将出现出行高峰。
根据民航部门掌握的订票情况,峰值出现在1月18日至1月20日;从订票量看,北京—三亚、上海—北京、北京—海口、深圳—昆明、深圳—重庆、杭州—昆明、深圳—成都等航线居于前列。“截至1月5日,在国内定期客运航班计划的基础上,我们又批复春运期间国内航线加班10313班,其中涉及北上广的航线加班3459班。”万向东表示。
在航空服务方面,民航系统也将采取诸多举措:充分考虑市场、天气等主客观因素,进一步优化航班计划编排,切实减少因航班取消和延误给旅客出行带来的不便;做好机上和地面各环节服务工作,加强对有特殊需求旅客的关爱服务;通过增加热线线路、服务人员等措施,提升客服电话接听率,及时处理旅客诉求。
人民日报本报记者 刘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