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天津地铁8号线一期工程5标项目南珠桥站施工现场,建设者进行焊接作业。
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摄
2月9日,位于山东省青岛市的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黄岛基地,工人加紧赶制外贸订单。
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摄
2月1日,安徽合肥新站高新区的彩虹(合肥)液晶玻璃有限公司智能工厂内,液晶基板玻璃生产线有序运转。
张 敏摄(人民视觉)
浙江省临海市古城梅园风光。
王华斌摄(人民视觉)
广西,绽放的非洲芙蓉花引来小鸟在枝头停歇;贵州,洁白的玉兰花亭亭玉立;江苏,盛开的红梅花灿若云霞……早春时节,春花开放、生机勃勃。
与大好春光相呼应的,是神州大地上无数奋斗者拼搏的身影。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国各地全力以赴稳经济促发展,传递出火热的干劲、坚定的信心。
最近一段时间,多家国际组织、外资金融机构纷纷上调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认为中国经济是为数不多提振全球预期的积极因素,是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关键推动力”。春风浩荡满目新,不负韶光万里程。观察开局之年的中国,“热”“搏”“新”等关键词跃然眼前。在奋进的春天里,中国正向着目标奋跃而上。
热
热力四射
有这样两张遥感卫星拍摄的图片:2023年2月4日与2022年12月18日的安徽省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热红外影像图。对比来看,最新的照片中,红色区域面积明显增大。这意味着,随着工业生产和人流活动不断增加,地表温度相对上升。
透过这两张热红外影像图片,人们可以直观感受到开年开局的“热力值”。没错,如果要用一个可感知的形容词来描述开年的中国,那么这个字一定是“热”。
——火热的工地,重大项目齐开工。
立春时节的龙江大地,千里冰封未解,重点项目却干得火热:哈尔滨地铁3号线西北环,春节期间4个盾构工区同时施工,焊花点点;双城飞鹤乳制品智能产业园建设项目现场,工作人员紧张地进行设备调试;大庆聚碳酸酯联合项目施工处,大型作业机械来回穿梭……
2月6日,农历正月十六,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项目2023年度第一批集中开工。这次集中开工项目共计167个,数量为历次集中开工活动中最多。多市县同步密集推动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海岛各处擂响兔年“战鼓”。
一南一北两个省份,体感温度虽有别,工程建设却呈现出同样的热火朝天景象。能源、交通、水利、电力……一批批国家重点专项、超级民生工程、外资标杆项目在陆地、海上、空中齐齐开动建设,将纸上的“施工图”转化为发展的“实景画”。
重大项目是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抓手,项目动起来,投资跟上来,信心强起来。从地方两会透露的信息来看,多地强调要扩大有效投资,加快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目标集中于6%-12%,普遍高于各地GDP增速目标。
——火热的消费,烟火气升腾起来。
北京前门,暖阳和煦,人声鼎沸。“来,看镜头!”前门大街上,喜庆的小灯笼缀满人行道旁的树枝,大栅栏历史文化街区里的各色小吃店食客满堂,不时经过的“铛铛车”发出清脆的铃声……不少市民来到这里,用相机记录下美丽的风景。
重庆洪崖洞,华灯初上,游人如织。“美,好震撼!”近处,美食飘香、歌声悠扬的夜市里人流熙熙攘攘;远眺,长江与嘉陵江交汇而成的渝中半岛上灯火璀璨。各地游客慕名而来,打卡“夜山城”。
一昼一夜两个场景,彰显消费市场的热度。随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2023年开年以来,国内消费复苏脚步加快,餐饮、旅游、电影市场人气旺盛,各类消费市场均交出漂亮的成绩单,“暖”意十足。
各地各部门乘势而上,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提振消费信心,促进消费潜力持续释放:新疆开展汽车消费补贴活动、汽车下乡专项行动等,全面促进汽车消费;山东研究制定支持商贸流通行业促进居民消费的10条政策措施;上海明确实施绿色智能家电消费补贴;陕西提出积极培育运动、康养、托育等消费新热点……
——火热的招聘,求职招工忙不停。
2月1日,四川春节后首趟省际劳务协作专列从成都东站出发,600余名川籍务工人员乘坐这趟免费专列,赴广东返岗复工。“政府统一组织,把我们从家门口送到厂门口,特别省心。”提着行李和政府发放的返岗礼包,四川遂宁市安居区保石镇的刘祚海快步登上列车。
在另一辆由广东广州开往浙江宁波的一趟K210次列车上,来自浙江衢州、湖州、绍兴等地的企业招聘人员走进各个车厢,向乘客分发企业招聘宣传单,直接在火车上进行招工,有意向的旅客可以直接到餐车面试。这次列车招聘会共吸引浙江省10家企业参加,提供岗位近5000个,不少“打工人”还没下火车,新工作就到手了。
一供一需,劳动力市场的两头都很旺。据人社部最新统计,今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活动火热开展以来,各地有序组织就业服务活动,截至2月5日,全国已累计举办各类招聘活动2万场,发布岗位约1300万个,组织专车、专列、包机9000多辆(列、架),输送劳动者近50万人,有力保障了企业复工复产、农民工返岗就业。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分别比上月提高2.9个和3.8个百分点,各类企业用工景气度均有所上升。一家头部招聘机构工作人员的感受可能更为直观。为保证招人公司的真实性,职位审核员需要实地走访、审核企业。最近他们发现,2023年一开年,每天需要探访的企业数量骤增,日行3万步以上。
心气是热的,劲头也是热的。2023年春天,中国处处热力四射,各地争先恐后、奋力开跑。
搏
奋进拼搏
近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首次出舱活动。从视频画面里看,出舱航天员的身后,就是深邃的宇宙和蔚蓝色的地球,中国航天的“宇宙级浪漫”再次惊艳所有人。一朝梦圆,背后是成千上万航天人日日夜夜的钻研攻关和接续奋斗。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历史不会辜负实干者。”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2023年开年中国人的姿态,一定是拼搏。不断巩固和拓展经济运行回升势头,实干是最质朴的方法论,拼搏是最直接的成功秘诀。
——人勤春来早,春耕备耕忙。
2月9日,山东省博兴县吕艺镇高标准农田里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放眼望去,灌溉沟渠维护、水土取样检测……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今年是本片区建成投入使用的第一年,为了保障春耕,必须争分夺秒抢农时,把前期任务完成。”吕艺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郑立全说。
又到一年春耕时,不误农时不负春。东北沃土,春播备种备肥已开始;中原粮仓,小麦返青,春灌喝上“第一水”;南国沃野,油菜春管正当时。当下,从南到北,各地陆续进入春管春耕时节。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表明,夏季粮油生产基础较好,农资供应充足,备耕有序推进,春播粮食意向面积稳中略增。
——订单源源不断,生产马不停蹄。
“订单多,我们提前结束假期赶回来。”1月25日,农历正月初四,位于四川省内江市的四川明泰微电子有限公司已有员工到岗。生产线从开机到运行,需要两天到三天调试,不少内江本地员工放弃休假,抢出生产时间。明泰微电子公司主要业务是封装芯片,由于处于产业链的关键一环,企业订单需求量一直很大。公司行政总监杨娟说,今年一季度将有大批订单要交付,节后追产能,一天都耽误不得,“大家都想着抓紧干,不辜负好年景。”
产线不停机、工人轮班转,不只是四川,在广东、江苏、浙江等地,企业不仅加紧复工复产,还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有的公司订单排到了半年后。数据显示,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升至50.1%,连续3个月收缩后重返扩张区间,制造业新订单指数创18个月以来新高。工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随着市场主体活力、居民消费潜力和产业升级动力的有效释放,工业经济稳步回升态势保持不变,将为宏观经济大盘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消费不断档,服务“不打烊”。
早上7点,北京朝阳区双桥东路一家网点的快递员张宏鑫就开始了一天的紧张工作。他负责配送的区域是两个较大的居民区,货量最多的时候一天要送300多件,一直忙到夜里,连饭都顾不上吃。为了及时将包裹配送到家,他和一些同事,甚至春节也在岗。
像张宏鑫一样,许多服务业从业者用自身的坚守和奋斗,支撑起了大家生活的日常便利。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月8日,今年我国快递业务量超过100亿件,比2019年达到100亿件提前了40天,比去年提前了2天。一头连着生产供给,一头连着消费需求,快递业被称为经济发展与消费活力的“晴雨表”。39天破100亿件,每一件快递都包含着快递小哥的辛勤劳动,也折射了中国经济的蓬勃活力、发展韧性和增长潜力。
幸福是干出来的。2023年开局,各行各业拿出“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实”的作风,展现出奋跃而上的新气象。
新
新意盎然
1月28日上午,地处乌蒙山区的贵州省黔西市洪水镇洪箐村一处荒山上,当地党员干部与群众一起义务植树,以厚植绿色生态的方式开启春节后的首个工作日。
自2015年以来,贵州省各级领导干部、基层群众已连续9年在春节后上班第一天义务植树。从乌蒙山区到苗乡侗寨,各地结合当地生态和经济发展实际,种下不同种类的树木,有的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生态林木,还有的是增收致富的油茶、果树。
在中国文化的语境里,种树,也是种下“希望”。草木蔓发,春山可望。就像新绿从树木萌发,各地干事创业的新意也在新年凸显。
浙江瞄准“地瓜经济”。1月28日的兔年新春第一会,浙江提出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紧接着,杭州市推出22条总部经济新政。总部经济被形象地比喻为“地瓜经济”:地瓜的藤蔓伸向四面八方,但根茎依然扎根在这片土壤里。出台新政,杭州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进一步扶持、培育和引进总部企业,推动全市总部企业做大做强,更好发挥总部经济在促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积极作用。为此,杭州也给自己定下了可量化的指标:到2025年,总部企业数量新增100家以上,百亿级总部企业突破60家,千亿级总部企业突破10家;到5年后的2027年,杭州要实现总部经济发展能级和集聚辐射能力明显提升,构建具有鲜明杭州特色的全国一流总部经济中心。此次杭州的“新打法”,可谓雄心勃勃,瞄准了总部经济的“真一线”。
湖北在区域协同发展上推出新动作。2月7日,湖北省发布《武汉新城规划》,提出努力打造“两高地、两中心、一样板”,即世界级科技创新策源高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全国科创金融中心、国际交往中心、中国式现代化宜居湿地城市样板。值得注意的是,武汉新城规划打破了传统的行政区划,横跨武汉、鄂州两市,规划面积约719平方公里。武汉新城位于武鄂黄黄(武汉、鄂州、黄冈、黄石)地理中心,自然人文资源丰富,人口增长动力强劲,科技创新优势显著,新兴产业基础雄厚。创新策源、产业带动,都需要高端人才的充分流动和生产要素的突破壁垒,而新城规划横跨武汉、鄂州,正是基于此点考虑。武汉新城,有望成为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协同发展的主引擎,加快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步伐。
安徽在促进创新上下功夫、出实招。近日,安徽省合肥市印发《支持“科大硅谷”建设若干政策》,要求加快推进“科大硅谷”建设,发挥科技体制创新引领作用,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示范工程。政策提出,将联合中国科大等科研院所全球校友资源,支持建设科大硅谷服务平台公司和全球校友事务部,作为链接全球创新资源的平台和窗口,开展创新创业“双招双引”等工作。同时,欢迎全球有志之才加入“科大硅谷”,成为全球合伙人,实现“一栋楼就是一个创新联合体,一栋楼就是一个产业链”。从科技体制创新到投融资的模式,从成果转化的机制到资源链接的机制,合肥进行了全方位的突破设计,打造出一个政策特区,新政因此备受关注。
此外,陕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驱动力;福建推进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与新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上海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四大新赛道……开年就开跑,奋战开门红。各地真抓实干,向“新”发力,信心满满启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