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2月14日电 (中新财经记者 谢艺观)13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公布。
锚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目标,聚焦乡村振兴主题,文件共包括9个部分33条内容,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守底线、促振兴、强保障,既是全年工作重点的“任务清单”,也是指导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操作手册”。其中主要任务有哪些?有何深意?
首要任务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党的二十大首次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一要求。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14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今年一号文件的关键,而建设农业强国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当前世界形势发生变化,一些国家限制甚至禁止粮食出口,影响了国际农产品供给。同时,全球异常灾害天气频发也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向中新财经记者分析称,我国作为全球农产品重要消费国,为了应对这些不确定因素,就要把国内的农业抓好,守好“三农”基本盘。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要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的机制保障。
在政策引导上,文件提出,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继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稳定稻谷补贴,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提高大豆补贴力度,推动扩大大豆政策性收储和市场化收购,逐步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姜文来向中新财经记者介绍,上述措施是从利益机制上入手,来保护粮食安全。不管是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还是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都是为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去年5月份,一些地方未成熟小麦被做成青贮饲料的视频在网上流传。这次,严防“割青毁粮”也被明确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严防‘割青毁粮’是为保证粮食生产,但也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好粮食生产和饲料之间的关系,此次文件也提到,大力发展青贮饲料,加快推进秸秆养畜。”姜文来称。
中心任务
——增加农民收入
“三农工作有两个永恒的主题,一个是保供,一个是增收”,中央农办专职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吴宏耀在发布会上介绍,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一个中心任务。
吴宏耀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但也要看到,当前农民收入增速有所放缓,增收动能有所减弱,对此,今年一号文件作出了部署安排,重点抓好四个方面,一是稳定就业增加,二是经营增效提升,三是财产收入挖潜,四是转移收入拓展。
具体来看,在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方面,今年一号文件五次提到“权益”,分别是“维护好超龄农民工就业权益”“加快完善灵活就业人员权益保障制度”“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和“保障妇女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合法权益”。
李国祥认为,“就国外来看,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会牺牲到农民的一些利益。相对来说,我国拥有制度优势,因此在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会采取措施去维护农民就业、土地等方面的利益。”
值得主要的是,在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上,文件明确提出,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并提到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
“之所以要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也是因为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年轻人开始买半成品,此次提出也是适应老百姓的需求,具有巨大的市场机会。”李国祥表示。
底线任务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中央农办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刘焕鑫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底线任务之一进行强调部署,努力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据刘焕鑫介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三大“着力点”:一是抓监测帮扶落实;二是抓发展动力培育;三是抓帮扶政策完善。
主要措施包括,开展监测对象常态化监测和集中排查;对有劳动能力、有意愿的监测户,落实开发式帮扶措施;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要求,把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更加注重扶志扶智,聚焦产业就业,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发展差距;持续加大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等重点区域政策倾斜力度等。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煜认为,检验脱贫攻坚的成效,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看已脱贫人群能否巩固。如果发生大规模返贫,就会使前些年的努力前功尽弃,更可能对农村稳定造成冲击,进而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因此,这条底线必须守住,这是当前的重大任务。
在李国祥看来,“对于农民尤其是脱贫地区的农民,要想不返贫、过上更好的生活,就需要增加收入。虽然可以通过提高农民种粮合理收益、发展特色农业等,但最主要的还是增加工资性的收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