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完善扩大投资机制,拓展有效投资空间,适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持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投资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开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拿出切实举措,一批稳投资、惠民生的重大工程建设提速。如何强化财政、金融等政策手段的协同发力机制?如何提高重大工程财政投入资金效益?如何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民间投资的积极性?记者进行了采访。
完善扩大投资机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持续发力
一声“开工”令下,工程车、吊机轰鸣启动,500多名建筑工人迅速投入土建施工。近日,在2023年宁夏银川市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现场推进会上,总投资2407亿元的419个重大项目快马加鞭,抢跑春天。
其中,年产35吉瓦(GW)高纯太阳能超薄单晶硅片智慧工厂是TCL中环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投建的第二个重大项目。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支持给我们解决了资金难题,让企业有信心持续投入。”宁夏中环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张如峰说。
完善投资管理模式,打通投资建设领域堵点,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新能源产业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光伏产业发展迅速。但因为投资体量较大,企业扩产相对谨慎。2021年初,光伏企业TCL中环计划投资120亿元,在西北地区落地光伏项目时,关注到了银川经开区的招商新机制。
为了吸引该项目,银川经开区管委会与企业携手,采取“代建+租赁+回购”的运营模式。“企业可拎包入驻建好的厂房,初期仅需支付租赁费用,待企业产能和效益形成一定规模后,再按期逐渐回购厂房,减轻企业投资负担和运营成本,助力制造业轻装上阵。”银川市副市长、经开区管委会主任麦欣甫介绍。
拓宽融资渠道,健全投资项目融资机制,能够有效降低经营主体资金成本,分散金融体系风险。银川经开区与TCL中环共同组建项目公司,由国家开发银行牵头金融机构向项目公司发放银团贷款,保障了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的大额可靠资金支持。
“好机制、好政策让企业坚定信心扎下根。这次投资41亿元建设新项目,我们购地自建厂房。”张如峰说。
组织引导金融机构针对辖区企业开展灵活金融服务,是近年来银川经开区吸引投资的“法宝”之一。总规模20亿元的“银川经开区创新发展引导基金”,仅2022年一年就协助企业解决重点项目融资226.35亿元。
国家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1月底,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两批次资金已投放完毕,支持的2700多个项目全部开工建设,有力补充了重大项目建设资本金。在各方共同努力下,2022年设立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已成为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重要力量。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了《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明确提出,下一阶段将持续发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作用,更好地撬动有效投资。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在保障重点项目融资、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扩大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大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将进一步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撬动有效投资,并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对稳定经济大盘的关键作用。
优化投资结构、强化项目管理,让财政投入“物有所值”
湖北武汉东湖高新区,华大智造智能制造研发基地项目工地上,电焊火花飞溅,行吊机械臂把一捆捆制作好的钢筋运送到施工场地……数百名施工人员各司其职、埋头苦干,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去年9月项目拿到施工许可证后,建设方连续奋战,今年年内有望提前投产。”华大智造智能制造研发基地项目负责人李浩介绍,项目属于湖北省重点工程,建成后将进一步推动我国高端生命科学仪器制造业发展。
重点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有效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而新型基础设施、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是“新动力”。
“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需要更好地发挥项目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武汉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在项目选择上,武汉坚持补短板、强动能,近日公布的2023年全市1154个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清单,涵盖工业、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和社会民生等类型,其中,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项目数量持续增加;项目功能上突出传统基础设施补短板和新基建扩容,一批关键性、节点性重大城市功能项目和产业项目加快建设。
选址武汉经开区的中创新航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武汉基地四期项目总投资100亿元,涵盖新能源电池研发、制造及销售,建成后预计年产动力及储能新能源电池25吉瓦时(GWh);武汉枢纽直通线项目总投资508.7亿元,项目线路全长约107公里,实现沿江高铁与三站互通……“新引擎”亮点纷呈,“新动能”加紧蓄力。
优化投资结构,确保精准投资,要进一步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短板领域和转型升级中的薄弱环节。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杨荫凯日前表示,今年拟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6800亿元,将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集中力量办好国家层面的大事难事急事。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是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手段。2023年我国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据华安证券统计,截至3月中旬,2023年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已达1.02万亿元。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服务和社会事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新增专项债前三大用途,旨在补短板、夯基础、增后劲。
加快项目建设不能盲目铺摊子,还须强化项目合规管理、提高财政投资效益。武汉市相关部门对重大项目审批、开工、建设、竣工进行闭环管理,全程跟踪,加强对项目执行绩效情况的评价考核和结果运用,确保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将风险隐患降到最低。
“投资需求有合理回报,投资方可持续。”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志刚认为,优化投资结构,政府要尽量兼顾多重经济目标:一是稳增长,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尤其对那些带动效应强的行业要重点发力,传统的基建行业辐射面广,对增长的支撑作用较强,但要避免重复投资和资金浪费;二是补短板和强弱项,对于一些教育、医疗卫生、社保等民生领域的薄弱环节,要加强对这些领域的基础设施投入,促进形成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三是增动能,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基建行业等的直接或间接投入,有利于为创新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激发经营主体的创新活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走进位于广东深圳坪山高新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坪山生物医药加速器二期建设现场,高层厂房映入眼帘,大型绿化景观系统点缀其间,园区一派生机盎然。
近日,深圳市发改委公示了深圳市生物医药产业重大公共服务平台和核心技术攻关专项拟资助项目名单,“加速器二期”的入驻企业——深圳普瑞金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入选了核心技术攻关专项拟资助项目。
“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发展最大的底气,我们选对了!”普瑞金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张继帅说,近年来,坪山区不断聚焦企业所需,完善产业配套,引进创新平台,帮助企业节约大量研发成本,对资源和人才聚集十分有利,“园区内配套服务完善,财税支持政策给力,今年公司将继续增加设备和科研投入,进一步提升效能。”
普瑞金是众多深圳企业的一个缩影。“营商环境好,企业信心强,投资动力就足,一直以来,深圳始终坚持优化营商环境。”深圳市发改委副主任王浚表示。
近年来,深圳面向社会信用、反不正当竞争等重点和前沿领域加强立法;创新“人工智能+互联网+信用+双随机”监管模式,减少行政执法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干扰;开展新产业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试点,依法保护经营主体合法权益;面对新兴企业,给予其1年至2年的成长“包容期”,助力新产业新业态规范健康发展……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深圳市登记的经营主体累计达到391.1万户,总量和创业密度继续保持全国第一位;各级专精特新企业超过3800家,其中国家级“小巨人”有442家,数量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名列前茅。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2月6日,深圳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中小微企业纾困及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为企业纾困和高质量发展的角度,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有效扩大投资,更好激发经营主体活力;2月9日,深圳首个“企业开办政银一窗通”揭牌,市民可以在短短三小时内成功注册一家新公司,并通过网点配置的营业执照自助打印机现场打印出新公司的营业执照……
“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关键是让企业家预期稳、信心足,这就要继续推动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通过政府自身持续的改革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并改善公共服务的质量,以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王志刚认为,投资环境的改善、投资便利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新兴产业成长,有利于拓宽投资项目资金来源和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有利于推动消费升级和创造稳定就业,为经济发展增添持久动能。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各地区各部门正以更大力度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扩大投资机制,拓展有效投资空间,进一步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出新贡献。
《 人民日报 》( 2023年03月27日 1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