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历史主动精神
2023-05-25 20:24:00  来源:光明日报  
1
听新闻

【光明论坛】

作者:孙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阐释学研究院研究员)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强调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这充分体现我们党深刻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和使命担当,充分体现我们党立足当下、着眼未来、注重总结和运用历史经验的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叙事框架中寻找中国现代化历史跨越的理据,西方学者要么以“冲击与回应”的模式解读中国现代历史变迁,要么以“历史终结论”诠释世界历史进程,其理论底层逻辑都是西方中心论的历史观和价值观。这种历史观和价值观是从绝对的、不变的抽象出发,在现实历史之外,为历史的运动找到抽象的、逻辑的、思辨的表达。实际上,晚近以来全球发展的各类弊端不断证明,西方道路是文明理想模式的神话,已经被它自身的实践演化所打破。

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有本质不同,西方现代化那种两极分化、掠夺别国等道路我们不能走也走不通。研究和阐释中国式现代化,应注重把握其所蕴含的“历史主动精神”。这一精神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的特质,在中国现实展开过程中,它也生动体现了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和创造作用。历史主动精神是我们党百年历史成就和历史经验的生动体现,是党领导人民创造现代化中国道路的重要经验,是政党主体把握历史规律掌握历史大势所形成的首创精神和推动力量。既蕴含着“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照搬外国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的理论自觉,更推动了“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的实践创新。

革命与建设时代,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这奠定了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们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大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我们在认识上不断深化,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概括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我们在战略上不断完善,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战略支撑。我们在实践上不断丰富,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特别是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这些历史性成就,无论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历史主动精神的创新性质。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而不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发生的抽象的思想过程中去解释。中国式现代化已经是经验的存在,对哲学创新而言,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面对世界深刻变局,我们一定要有深度参与全球化并确立我们主体地位的角色意识,一定要深刻把握传统文化现代转换的历史趋向,由此充分阐扬、发挥中国式现代化当中蕴含的历史主动精神,创造现代性的中国内涵,为世界文明新形态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光明日报》( 2023年05月25日02版)

标签:
责编:戴凌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