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如何满足多样化养老需求?这是“上海方案”→
2023-05-28 10:22:00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1
听新闻

前不久,刚刚公布的截止到去年年底的数据显示,上海户籍人口当中,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达到了36.8%,也就是100个人当中,有接近37位60岁以上的老人,比全国这个数字还要多一倍,上海可能比全国的其它地方要提早20年面临了老龄化的冲击,也因此他们在开展养老工作方面要更早,也可以说现在做得更好。因此,我们需要照照上海这面镜子,一方面关注今天的老人,同时关注明天的我们自己。

上海“家床”服务探索居家养老新模式

黄浦区的沈绍桢老人,是上海市553万老年群体中的一员。尽管已经68岁,他还过着“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从早到晚忙得停不下来,除了做饭、接送小孙女,他还有一个更大的牵挂,那就是已经97岁高龄的老母亲。

为了照顾好母亲的晚年,沈绍桢花了不少心思。送过养老机构,但母亲适应不了集体生活,请过全职保姆,保姆的素质又参差不齐,直到最近两年,他所在的老西门街道推出“家庭照护床位”服务,他为母亲购买了每月7000多元的服务包,一位24小时护理员住进了家里。

在我国,百分之九十的老人希望在家养老,本周,我国首份《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公布的16个服务项目就包括,对认定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家庭养老支持,对于选择在家供养的特困老年人提供照护服务,上海的“家床”服务正是对于居家养老的一次探索。而沈绍桢最看重“家床”的,是护理员之外,还有一个团队管理母亲的健康。每隔几天,专业护士会上门监测母亲的各项生理指标,还可以帮忙拿药、陪同看病等。

老人尤其是独居老人,最害怕突发疾病。在老西门街道,购买家床服务的老人,家中会安装紧急呼叫铃,社区内的困难、高龄老人则是免费安装。紧急呼叫铃提供24小时应急服务,另一头连接着街道的家床服务中心。

家庭照护床位,也就是把养老院搬到了自己家里头,如果我们可以去比喻的话,床位是千条线,那么应急中心就是一根针,因为当他有各种呼叫和需求的时候,应急中心如何反应,来,我们去看一看。

家床服务中心的大屏幕上,呈现着街道377个床位的即时信息,一旦老人按下了呼叫铃,大屏幕就会拉响警报。

在每一个“家床”下面,还装有一个睡眠监测仪,记录老人的睡眠时间、翻身次数、离床次数等信息,由此形成报告,评估老人的健康状况,还可以排查一些异常情况。

在这个街道的“家床”服务内容中,有做饭、清洁、康复按摩等300多个项目,老人像点外卖一样自由选择,可以单点,也可选择套餐。其中,基础套餐包含每月13个小时的上门服务,政府补贴后价格是360元,但补贴只有半年。让机构欣慰的是,补贴结束后,绝大多数老人选择了续签。在业内人士看来,选择养老服务时,价格并非唯一重要的因素,服务质量和个性化程度也非常重要。

在家床服务中心,医疗力量相对薄弱。就在上周,老西门街道家床中心与社区卫生中心举行了医养结合共建仪式,家庭照护床位将升级为“家庭病床”,社区医院的家庭医生将上门为老人提供问诊、配药、康复等服务,养和医之间的最后100米有望打通。

上海社区如何帮助失能失智老人?

提到老年人有一个词经常被大家说起,那就是失能失智。失能一直是人们关注的内容,但近些年关注失智的力度越来越大,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在内的失智情况让很多变老的人担心,我们该怎么办?如何更多地了解它?如何早发现,早干预,延缓假如可能出现的失智进程?在这方面,上海以建设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为抓手,已经做了很多的工作。

08:09

早上7点,上海市甘泉路街道65岁以上的老人们开始了每两年一次的免费体检。今年在所有项目结束后,新增了脑健康筛查。

对于大多数老人而言,脑健康筛查还是第一次接触。他们或者是对这个疾病不了解,或者是有很深的病耻感,觉得去医院筛查认知障碍有损尊严,往往拖到最后,情况严重,已经很难再干预。

2019年开始,上海在各街镇推行老年人认知障碍早期筛查。结果发现认知障碍人群占比约占3.5%,但存在认知障碍风险的人群,已经高达15.7%。

在上海细化的24项《上海基本养老清单》中,开设老年认知障碍床位照护服务,被列为其中之一。本周,记者走进了上海一家认知障碍友好社区的养老中心,首先看到的就是一家略显别致的记忆咖啡店。这里的店员大多是七八十岁的老年人,虽然有存在轻度或重度认知障碍,但是都可以正常沟通。

通过在咖啡馆工作,他们重新接起与社会中断的联系。顺着咖啡馆往里走,就是认知障碍老人日间干预中心。工作人员是专业的社工,并且经过了照护和认知障碍干预的培训,照护比一般是1:3。

从城市到家庭 适老化改造如何进行?

人老了,无论是家里还是出门走进社会当中,有很多青壮年时觉得使起来顺手也不太在意的地方,到老了之后都存在很多隐患,因此,从城市到家里的适老化改造,也就越来越成为老龄化社会当中必须重视的事,比如在卫生间里老了容易滑倒,怎么办?滑倒了有没有预警装置?比如老了坐软的沙发,容易站不起来,那如何改进?上海在适老化改造方面已经有了很多尝试。

06:55

新发布的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专门强调了对老年人进行家庭适老化改造的重要。

这个25平方米的样板间,展示了上海各种各样的适老化改造产品,它们能够化解掉家里许多不曾被注意到的危险。在上海,高龄、独居、纯老三类家庭,最高可享受3000元补贴,许多区提供的基础套餐报价3000元,几乎可以0成本改造。

除了家庭适老化,如何让老人更低门槛参与社会生活,也是上海探索的方向。在上海静安区大宁路街道,本周五,记者看到不少老人正在社区的长者运动之家做运动。他们之中,六七十岁的很常见。许多人的印象里,上年纪就等于和运动说了再见,健身场馆也因担心纠纷,普遍有婉拒老年人的“潜规则”。

曹洪梁老人今年77岁,他患有高血压,还因前列腺癌动过手术。他使用的这台机器,经过智能改造,能够按照老年人身体承受的幅度,自动调节重量。老人力量足时,机器会维持训练难度,当检测到老人力气减弱时,机器就会降低难度,防止运动损伤。每位锻炼的老人还会佩戴智能手环,实时监测心率。

在大宁路街道,类似的长者运动之家有7个,每家覆盖周边四五个小区,老人出行十分钟以内就能到达。上海计划到2025年,全市累计建成长者运动之家不少于100个。长宁路街道的长者运动之家,由街道的助老经费预算和民政补贴买单,老人可以免费使用。

除了运动,老人们抱怨较多的还有经常被拒的团队游。在上海,近年来一些旅行社兴起了不需儿女陪伴,专门带老人出游的“爸妈之旅”。通过充分了解老人身体状况,配备有经验的导游,把日程安排得缓和、适应老人节奏,做好应急预案等,帮助不少老人完成了年轻时许下的,空闲了就到处看一看的心愿。

白岩松:在这次上海采访的过程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说从数据上来看,上海的老龄化好像比较重,但是你仔细看,这不依然是一座拥有巨大活力的城市吗?是啊,如何保有积极和健康的老龄化的进程,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城市,尤其是我们个体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储蓄金钱,但更要储蓄健康,始终保有快乐的心情,相信你我都应该做到。

标签:
责编:郭蓓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