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文枢”焕新耀金陵——解码古都南京的文化自信样本
2023-06-15 10:53:00  来源:新华社  
1
听新闻

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南京,2500年建城史、450年建都史,丰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人文景观,让这里成为承载中华文明的一个醒目坐标。

漫步南京,秦淮河畔的烟雨中,有才子佳人深情缱绻;溯江放眼的慷慨里,是风云变幻虎踞龙盘。站在六朝博物馆,近观可俯瞰1700年历史的建康城考古遗址,远眺能看见600年历史的明城墙巍峨矗立;夫子庙文化街区,始建于明代的“天下文枢”牌匾,不仅是当下“顶流”打卡地,更是这座城市人文底蕴的生动注释。

阅江楼及南京城市景色。 新华社记者季春鹏 摄

习近平总书记在前不久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文学昌盛、人物俊彦、山川灵秀的古都着力赓续文脉,激扬时代精神,谱写现代化南京的今日华章。

汲古润今,一脉书香传千古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教师徐正一边带领孩子们吟诵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诗句,一边利用“元宇宙生态平台”引导他们沉浸式体验诗中描绘的山水景致。这堂面向南京全市中小学生的“鸡笼山下文学课”,至今已上了约百期。

回眸史海,1500多年前,中国第一座文学馆就诞生于南京鸡笼山下。此后,这里孕育出影响深远的诗歌理论和批评专著《诗品》、家喻户晓的儿童启蒙读物《千字文》……书香氤氲,悠远千年。

南京夫子庙景区内的天下文枢牌匾。新华社记者李博 摄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昔日文气沛然的“天下文枢”,今天已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的“世界文学之都”。曾为高门显贵独享的“第一等好事”,如今也早已随着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亲近书香,已成为南京城的城市气质、南京人的生活乐事。

随着“文学赋能计划”启动,众多具有城市特色的文学空间在南京应运而生。其间,你也许可以邂逅正喝着咖啡构思新书的作家,或者偶遇畅谈紫金山历史的学者,又或者与其他的爱书人倾盖相交。截至目前,南京有近900家阅读组织,每年举办各类阅读活动1.5万余场,居民综合阅读率达96.53%,每天阅读1小时以上人数超六成。

除了“文字书”,还能读“文物书”。南京城墙博物馆在外立面幕墙中融入最新科技,实现光影重合、古今同构。白天,你站在城墙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博物馆里看你。

如今,“到博物馆去”“听博物馆说”已成“金陵风尚”。截至目前,南京共有登记备案博物馆70座,国家级博物馆15座;南京图书馆的631部藏品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这些珍贵的文物与典籍,成为串联城市历史与现实、时代文脉与人心的文化枢纽。

在著名城市商圈新街口,商业地标德基广场的顶层是近万平方米的艺术博物馆;由此向东,中央美术馆、江宁织造博物馆等历史文化地标串珠成链。入夜,金陵小城灯火璀璨,演员身着古代服饰,展示精美绝伦的云锦制作场景;不远处的文心馆里,孩子们体验云锦、绒花、金箔等非遗制作……

游客在南京金陵小城内参观游玩。新华社记者李博 摄

在系统保护历史文化区、风貌区基础上,南京今年2月出台的《关于加强保护传承营建高品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实施意见》明确,构建“古都为核、江河融汇、城丘绿间、多心辉映”的城市格局,保护历史地段的肌理、尺度和环境特征,构建融入当代生产生活的历史文化线路、廊道和网络,古都气、风雅气、市井气交织成多元共生的活力南京。

“南京是一本可以随时打开阅读的书。” 先锋书店创始人钱小华说。

守正创新,俊采星驰今胜昔

长江万里,支流数百,而秦淮河因“文”著名,因“文人”兴盛。

“秦淮河畔的江南贡院自建成到科举废止,共走出80多名状元、1万余名进士。江左英才,斯文在兹。”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馆长冯家红说。

昔日江南贡院所在地,如今高等学府云集。南京有53所高校,包括13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在宁两院院士96人,每10万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3.52万人,均位居全国前列。

科教资源丰富,成就了南京在“人才第一资源”上的独特优势,也为创新第一动力提供了丰沛的内劲。2021年,南京获批建设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全域创新、协同联动、产城融合,南京加速构建科创新格局。

绿窗朱户,两岸交辉。如今的秦淮河畔,最前沿的创新思绪在典雅古朴的传统建筑中萌动。

丰疆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农业物联网,新研发的农机智能驾驶系统销往全球。该公司的办公空间就在明城墙下,老旧厂房变身创意工坊,锯齿式屋顶、传统花窗与现代办公设备相映成趣。丰疆智能市场总监汤小婷说,这种具备独特文化美感的办公环境,让海内外来此洽谈业务的客户艳羡不已。

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的秦淮硅巷青年创新港。新华社记者李博 摄

而在由一批老旧楼体更新转变而来的“秦淮硅巷”里,集聚了科技型企业1210家,物联网、通用航空、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集聚度达到80%。“硅巷把老城的生命力激活了!”南京市白下高新区秦淮硅巷部副部长张志英感慨良多。

城市中,古老而深厚的人文气质与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之间的“化学反应”还不止于此。

国家级非遗“南京金箔锻制技艺”代代相传,其核心技术在国防、航天等领域一展风采;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的小西湖城市更新项目中,原居民可自主选择迁与留,迁出后释放的空间中则植入文旅新业态,留下的或自住或租赁,开启现代化新生活;荟萃民俗民艺的溧水无想水镇,带火当地夜经济……

守正知所来,创新明所往。“走近文化的过去,才能走向文化的未来。”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说,守住城市的文化魂,城市的气质就能自然散发。

文以载道,开辟“文枢”新气象

1921年,中国水泥厂选址南京并把采石场设在江宁汤山,工业文明的新光初次点亮古老的“石头城”,但也在日后留给它触目惊心的生态疮疤。如今,“淮水东边旧时月”见证了“石头城”里新光景——水泥厂变身美丽园林,废弃矿坑再现江南盛景,打卡园博园就能“一日看遍锦绣江苏”。

山水城林融为一体,江河湖泉毓秀一处,古今文明融贯一城。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南京不断探索重塑城市与自然、城市与世界、城市与人的关系新路径。

南京城区俯瞰图。新华社记者李博 摄

于生态、水系修复中赓续弘扬万物并育、天人合一的共生理念。幕燕滨江风貌区,关停9家采石场,恢复植被260万平方米,矿坑宕口变身休闲胜地;昔日满目疮痍的牛首山,生态修复点“石”成金,今年“五一”假期,每天游客量超5万人次;新济洲上,低洼地和水田经水系修复形成湖泊,成为候鸟栖息地,洲头、洲尾,江豚嬉戏捕食的画面时有出现……

“昔日黑色印记,变为今日绿色地标,本质上是摈弃一味索取的发展方式,践行生态文明反哺共生的全新理念。”南京市市长陈之常说,南京坚定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路径。

于文明遗珍中汲取智慧,彰显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价值观念。600多年前,南京作为郑和“七下西洋”始发地,贯通经济文化密切交往的海上“丝绸之路”;2020年,一张笑脸的“六朝人面纹瓦当”从南京出发,发起“文化中的力量”——全球微笑传递活动,成为文明交流互鉴的“微笑使者”。

“这里总让我想起家乡大马士革。”在南京生活多年的叙利亚小伙拉丁说,他帮助父亲瓦利德阿里策划画展,通过艺术传播叙利亚的真实形象,展现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深厚情谊。

于苦难记忆中汲取力量,培育明德弘道、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北大学子邓中夏、清华学子施滉、留德博士许包野……在雨花台留下姓名的1519名烈士,牺牲时平均年龄不到30岁。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旦增热确参观后感慨:“今日的青年该当怎样的青年?历史中的他们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铭记苦难,但不沉溺苦难,不断从‘最好的教科书’中汲取奋进力量。”南京市委宣传部部长陈勇认为,这是南京历史上经受劫难却自强不息,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的精神密码。

文化如水,上善利人;文明如潮,浩浩荡荡。今日南京正以更加雍容自信的气度,向世界展现自己文化底蕴与时代潮流兼备的宏阔气象。

记者:刘亢、凌军辉、蒋芳

视频制作:夏鹏、奚婧娴、孙娇娇、秦岭、孔琛、方燕、姜梓梓、刘敏、王煜聪、王强

编辑:王曙晖、杰文津、廖翊

点击查看全文 发送

全部评论

新华社客户端网友

36 南京城是六朝古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新华社客户端网友

27 南京古朴而又现代,典雅而又时尚,精致而又大气。

新华社客户端网友

26 人杰地灵处,文豪辈出城!

新华社客户端网友

24 南京发展越来越好👍👍👍

新华社客户端网友

24 南京是文脉、文化、文明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城市 。

新华社客户端网友

18 南京拥有丰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人文景观。

新华社客户端网友

14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有魅力有吸引力

新华社客户端网友

14 生态南京 大美金陵!

新华社客户端网友

14 看古今交融的南京城

新华社客户端网友

13 厚植文化底蕴,提升城市品位

新华社客户端网友

12 一起感受古城南京的文韵传奇。

新华社客户端网友

10 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新华社客户端网友

7 南京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新华社客户端网友

6 创新名城、美丽古都!

新华社客户端网友

5 看到了一个生机勃勃、气韵十足的现代化大都市

新华社客户端网友

4 南京的明天会更美好!

新华社客户端提供的所有原创内容与设计均受相关法律保护,为新华社客户端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新华社客户端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我们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6月14日新闻夜览
新华社权威快报|5月份国民经济继续恢复
第29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开幕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将访华
6月14日新闻夜览
新华社权威快报|5月份国民经济继续恢复

标签:
责编:孟涛 易保山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