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在实干中把“烦恼指数”变成“幸福指数”
2023-07-04 09:44:00  来源:新华社  
1
听新闻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题:在实干中把“烦恼指数”变成“幸福指数”

辛识平

企业招工用工难、外来务工子女读书问题、园区配套不完善……近日,江西上栗县宝华工业社区推出的“烦恼指数”引发关注。当地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将企业和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进行细化、量化,生成“烦恼指数”图,让百姓的所思所盼一目了然,为党员干部办实事解难题指明了着力点。

当前,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全党深入开展,各地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主题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准,努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北京用好“每月一题”机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共性难题,山东青岛建立“问题清单”回应群众关切事,湖北随州打造“逢四说事”工作链倾听群众心声……主动问需于民,把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找准摸透,奔着问题去、对着问题改,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让主题教育更有温度、更见成效。

正视问题和矛盾,折射心系人民、造福人民的价值追求。心中有人民,眼睛才能看到问题,行动才会更加主动。“烦恼指数”往往连着群众期盼、百姓呼声,是民情民意的真实体现。把人民的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多做雪中送炭、急人之困的工作,少做锦上添花、花上垒花的虚功,把好事做实,把实事做好,归根结底在于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

努力破解突出问题,彰显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的过硬作风。基层问题千头万绪,群众诉求多元复杂,既有好办的,也有难办的,如果都挑“软柿子”捏,遇着问题绕着走、碰到矛盾躲着走,对群众关心的问题不闻不问,只会离群众越来越远。打通堵点、纾解痛点,补齐断点,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既是党员干部壮筋骨、强本领、建新功的实践过程,更是对办实事求实效的有力证明。

人民是阅卷人。工作做得实不实、问题解决得好不好,群众看得最清楚、感受最真切,也最有发言权。让群众来参与、来监督、来评判,才能避免自说自话、避重就轻,有效推动问题解决、工作改进。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以群众答不答应、高不高兴、满不满意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就能真正让人民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感到满意。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破解群众的“烦恼指数”,不断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数”,笃行永无止境,实干彰显担当。

标签:
责编:戴雨扬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