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汲取传统廉政文化精髓 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
2023-08-08 10:11:00  来源:光明网  
1
听新闻

作者:张剑伟(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广东科技学院教授)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深化标本兼治,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不想腐的自觉”。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既要靠治标,猛药去疴,重典治乱;也要靠治本,正心修身,涵养文化。作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基础性工程,廉洁文化建设是遏制腐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和路径。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不想腐上巩固提升,更加注重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涵养求真务实、团结奋斗的时代新风”。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必须站在勇于自我革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高度,把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作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基础性工程抓紧抓实抓好。”这些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文化的力量和作用在于其能以日用而不觉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人心,以文化人、移风易俗。廉洁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形态,是廉洁理念、廉洁政治、廉洁思想、廉洁行为、廉洁习惯、廉洁规范、廉洁制度设计、廉洁价值取向以及社会评价等要素的总和。在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基础上,廉洁文化建设以理想信念强基固本,以先进文化启智润心,以高尚道德砥砺品格,树立廉洁理念和信仰、提倡廉洁精神和价值、营造廉洁环境和氛围,推动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方向和范围,既面向党员、干部群体又面向整个社会,既注重廉洁政治、廉洁从政和廉洁政府的建设,又注重公民廉洁素养的培育和社会廉洁风气的养成。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重点在于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夯实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的思想根基,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营造和弘扬崇尚廉洁、抵制腐败的良好风尚,实现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

在廉洁文化建设过程中,从思想道德抓起具有基础性作用,《意见》要求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正心修身,涵养文化,守住为政之本”,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进而织密倡廉促廉、反腐防腐的思想防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宝贵遗产”,“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历代廉政建设的思想、制度、实践所形成的廉政文化,是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珍贵遗产,也是开展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汲取崇德尚廉、廉为政本等传统廉政文化精华,有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以民为本的思想虽然远远超出了廉政文化的范畴,但却是廉政文化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中国古代廉洁政治建设的价值归宿。“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百姓安则国家安。孔子把“足食,足兵”看作百姓信赖国家的前提条件,倡导为政者富民、重民。孟子主张民贵君轻,强调执政者重在赢得民心,“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郑板桥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体现了爱民如子的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体现民本思想的古诗文,要求党员、干部不忘初心,自觉抵制腐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他强调:“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以人民为中心,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筑牢廉洁文化的思想根基。

为政以德的道德风范。德治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基本命题,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传统廉政文化重视各级官吏的政德、官德、廉德建设,突出以德化人、以德育人,教育各级官吏“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慎独和敬畏,是儒家重要的修身方式,修德修身是古代廉吏的一门必修课。“君子之心,常存敬畏”,敬畏天命戒律、敬畏道德法纪、敬畏民心良心、敬畏公理正义。有敬畏就有廉耻,没有敬畏就会寡廉鲜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吾日三省吾身”“君子之交淡如水”“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要求党员、干部“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廉为政本的价值取向。“廉者,政之本也”。早在《周礼》中就提出考查官吏的“六廉”: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作为官员廉洁奉公、为民做主的行为规范和考察官吏、整饬吏治的参考标准。对于为官为人,孔子主张“见利思义”“行己有耻”“欲而不贪”,“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说:“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老子说:“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在《礼记》和《老子》中,都出现了“廉而不刿”,其基本意思是廉正宽厚,在内涵的具体理解上虽有差异,但视“廉”为君子或圣人的标准则是一致的。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廉洁官吏始终是中国古代人们心中楷模,是社会治理领域正义力量的化身,是社会正气的脊梁,“大臣不廉,无以率下,则小臣必污;小臣不廉,无以治民,则风俗必坏。”清官作为古代廉政文化的重要内容融入社会舆论教化,成为上至天子、下至庶民孜孜以求和津津乐道的文化现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告诫领导干部“当官发财两条道,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廉洁自律是共产党人为官从政的底线”。在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中,借鉴和吸收优秀廉政文化思想资源,对于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陶冶道德情操,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有着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

重视制度建设的优良传统。自秦汉以来,古代廉洁文化建设逐步由道德追求向制度设计转化,重视制度建设也因此成为古代廉洁文化的一大特色。虽然廉洁的诸多制度法律在皇权政治机体的框架内屡遭破坏,无法根治腐败,但廉政制度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仍然可以作为推进反腐倡廉以及有效预防腐败的有益借鉴。“故治国无法则乱”。各个朝代围绕惩贪倡廉进行了监察制、巡视制、上计制、官吏考课制等制度设计,在官吏的选拔、任用、考核、奖励和惩治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对策措施,汉代的《传食律》和唐代《职制律》甚至对官吏出行消费、宴请馈赠等容易产生“微腐败”的地方都做了具体规定。为保障制度的有效运行,历代制定了诸多惩治贪官污吏的严刑峻法,如以刑惩贪的《法经》,惩贪规定细密化的《魏律》《晋律》,以国家大法来固定惩治贪污犯罪规定的《唐律疏议》等。借鉴历史上廉政制度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需要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让法律制度刚性运行。”“要把笼子扎紧一点,牛栏关猫是关不住的,空隙太大,猫可以来去自如。”有了制度还要认真落实和执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党员、干部真正做到为政清廉,秉公用权,使廉洁成为立身之基、安身之本。

《光明日报》(2023年08月08日06版)

标签:
责编:戴凌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