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和朋友聊天,谈起笔者家乡南阳。朋友说:“常听人讲,‘南阳,一个值得三顾的地方’,除了打‘诸葛亮牌’,南阳还有些什么?”
“於显乐都,既丽且康!陪京之南,居汉之阳。”约1900年前,东汉科学家、文学家张衡以一篇《南都赋》赞颂其家乡南阳独特的山川风貌、历史地位。
“南都信佳丽,武阙横西关。”1200多年前,唐代诗人李白5次到访南阳,写下《南都行》等10余首诗篇,感慨“此地多英豪,邈然不可攀”。
1948年11月4日,南阳全境解放,毛泽东同志挥毫撰写了《中原我军占领南阳》这一名篇。
八百里伏牛绵延东西,千万年淯水缓缓流淌,华夏文明在此扎根,楚汉文化于此发源……今年盛夏,笔者重回故土,切实感受到这座悠久古城的新鲜脉动。
农事忙
绿油油的玉米如纱帐般笼罩田地,青翠的芝麻茎随着素雅花朵的绽放拔节生长,广袤田野的尽头青山如黛,碧水长流……故乡记忆离不开这片被誉为“中州粮仓”的土地,还有辛勤耕耘的农民。
南阳古称“宛”,北倚伏牛,南临汉水,西依秦岭,东连江淮,是三面环山的盆地;地处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东西接合部,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流域的分水岭,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光热充足,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
正因这得天独厚的条件,距今五六十万年前的更新世中期,中原人类的鼻祖“南召猿人”就在这块土地上刀耕火种、繁衍生息。
南阳人常念叨“召父杜母”的故事。《汉书》《后汉书》记载,西汉时期的南阳太守召信臣和东汉时期的南阳太守杜诗,在任期间都注重农业发展,开凿水利沟渠、开垦荒地陂池,并发明水排助力农具铸造,被百姓称颂为“前有召父,后有杜母”。足见南阳重农之风由来已久。
“南阳盆地是相对封闭的地理单元,气候温和、土壤肥沃,自古以来,农民守着一亩三分地,稍微种点庄稼就饿不着,这也造成农民守成思想严重,缺乏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在南阳市农业农村系统工作多年的吴梽立说,“但如今大不一样了!南阳农民群体靠着开拓创新改变了传统农业的‘打法’,还创办了不少优秀的农业企业。”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1992年,一位南阳农村小伙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国营肉联厂工作,为实现年少时“科学养猪”的梦想,他辞去“铁饭碗”,回到农村老家,借钱养了22头生猪。
村里人大都不看好他的决定,“放着‘铁饭碗’不要,非得回来养猪”。
从这22头生猪起家,小伙和妻子用30年时间培育出了全球出栏量最大的生猪养殖企业——牧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去年出栏生猪6120万头,居全球第一位。当年的小伙秦英林也实现了最初的创业梦想:把中国典型的散户养猪模式升级为现代化养殖产业;通过技术革新,攻克生物育种、养猪环保、疫病防控等多项难题,近年来还布局建设了“楼房养猪综合体”。
在传统的粮食加工领域,探索也不曾止步。
1998年,另一位南阳小伙承包了他所在的濒临倒闭的面条厂,彼时厂里仅有两间办公室,员工不到10人。他研发出“千禧面”“福禄寿喜面”等创意产品,在挂面市场脱颖而出。2008年,想念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探索出“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实施全产业链战略,带动传统面业转型升级。如今,“想念”已成为河南规模最大的粮食加工企业,并通过“想念农场”建设和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10万农户致富。“想念”,真正成了家乡农民的想念。
探索不停,创新不止。“中州粮仓”真正的前途,取决于谁来种地。
南阳市内乡县吴祖坤等5名“90后”大学生采用数字化种养循环模式种粮6200亩,比当地农户亩均增产20%——智慧种田蹚出了丰粮新路,农业生产从体力活变成了技术活,也打开了青年大有可为的新天地。
曾经,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是不少农村大学生的梦想;而今,“怎么种地、谁来种地”的时代课题,在南阳大地有了新的注解。
良方扬
“来半斤羊肉饺子,半斤韭菜鸡蛋饺子,一碟醋,再来碗饺子汤!”南阳人爱吃饺子,热腾腾的水饺更是冬至必不可少的节日餐,吃了能防止冻掉耳朵。这种饮食习俗,相传源于东汉医学家张仲景为救治冻伤百姓而制作的“祛寒娇耳汤”。
南阳温凉河畔的医圣祠,是张仲景长眠之地。
医圣祠内,一株历经460余年风霜的凌霄花在骄阳下盛放;祠堂外围,医圣文化园建设正酣,仿汉建筑风格的红墙甫一建起,便成为市民游客的网红打卡地,被称为“南阳红墙”。
一代良医千秋月,照彻华夏万户春。
《后汉书》记载,东汉后期不到100年时间里,暴发过多次大疫,尤以伤寒为甚。张仲景潜心研究伤寒病的起因和诊治方法,历经数十年写成《伤寒杂病论》,发展并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法则,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巨著,也是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古典医著之一。
张仲景不仅精研医术,更心怀苍生。相传他任长沙太守期间,每月初一和十五都会在大堂之上为前来看病的百姓诊治。千百年来,他受到文人士大夫景仰和百姓缅怀,被称为“医圣”。
新冠疫情暴发后,我国筛选出的“三药三方”,就是在《伤寒杂病论》等古典医籍的经方基础上化裁而来。
南阳作为医圣故里,不仅中医药文化积淀厚重,境内八百里伏牛山还素有“天然药库”美誉,拥有道地中药材2436种,辛夷、山茱萸、桐桔梗、裕丹参、唐栀子、宛艾、金银花、夏枯草“八大宛药”久负盛名,发展中医药产业潜力巨大。
1978年,伏牛山腹地,仲景宛西制药的67名开拓者靠35万元起家,走遍9省23市,把宛药从西峡山区带到了全国。近年来,南阳市通过实施中医药强市战略打造“全国中医药名都”,发挥本地中药材资源优势,全面构建一二三产业联动产业体系,中医药产业年产值已突破400亿元。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约2500年前,《诗经·采葛》记录下春秋时期劳动人民“采艾”的情景,对艾叶的种植运用也伴随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流传至今。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优质艾草,“南阳艾”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南阳人知艾喜艾,但一度,散、乱、杂、弱的艾草产业并未很好发展。通过实施宛药振兴计划、艾产业高质量发展倍增计划等,南阳艾产业链日趋完备,如今,艾草产业年产值达150亿元。
历尽天华成此景,百年宛药诚可期。
南阳盆地出产艾草,还盛产月季。
这里月季栽培始于唐代,兴于明清,盛于当代,有我国最大的月季苗木繁育基地,张衡故里卧龙区石桥镇有“中国月季之乡”的美誉。
“惟有此花开不厌,一年长占四时春。”漫步南阳大地,碧空如洗,满城芬芳。15.5万余亩月季正成为现代化特色产业,出口量占全国的70%。去年5月建成并开放的南阳艾草文化博览馆与紧邻的世界月季大观园,形成了南阳“一花一草”双名片。
一株草的传承,一朵花的惊艳,还有一碗汤的温暖。
南阳人对汤的执念不亚于饺子,晨起一碗汤更是必不可少。相比1900年前医圣古方“祛寒娇耳汤”,当代南阳人属意的美味莫过于早餐铺子那碗热腾腾的胡辣汤。无论风霜雨雪、心情好坏,来上一碗麻辣过瘾、鲜香浓郁的胡辣汤,就着油条下肚,整个人立马精神抖擞;细品,牛羊肉的清香和胡椒的微辣慢慢袭来,齿颊留香,暖意阵阵。胡辣汤,从南阳人的生活良方,发展成颇具规模的特色产业,涌现出不少连锁品牌。
文脉长
北纬32°58′,东经112°30′,有一道高岗,因其势似虬龙,得名卧龙岗。
这是一道文脉之岗。《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记载,西晋初,蜀国故将黄权及其族人为祭祀诸葛亮,在卧龙岗上修建了武侯祠。南宋绍兴八年,岳飞北上抗金,夜宿南阳武侯祠时“挥涕走笔”书写前后《出师表》的手迹,也保存在祠内碑廊的石刻中。
今日的南阳武侯祠、卧龙岗文化园内碧水荡漾、修竹舞风,古建筑群雕梁耀目、危檐欲飞。随着“盛夏游园会”启动,原创情景剧《三顾茅庐》、舞蹈《楚风汉韵》、器乐表演《空灵鼓》等轮番上演,游客可沉浸式体验诸葛亮从躬耕陇亩到“草庐对”后踏入汉末江湖,为匡扶汉室鞠躬尽瘁的一生。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高悬在南阳武侯祠庙堂之上的这副名联,是清道光到同治年间先后五任南阳知府的顾嘉蘅,为平息南阳、襄阳的诸葛亮躬耕地之争所撰。
如今,千年论争有了新的应答。
今年8月初,湖北襄阳党政代表团一行到南阳考察调研,深化南襄盆地一体化,共同打造襄南双城经济圈,期间还考察了卧龙岗文化园。8月23日,南阳市党政考察团赴襄阳市,一场南阳·襄阳工作座谈会正推动两地打造区域发展共同体。
沧海桑田,新时代的南阳与襄阳,不再是三国之争的焦点。在区域协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两地交通便捷、产业相融,正同心协力唱好“南襄双城记”。
除诸葛亮外,南阳还有不少“名片”。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这里是楚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汉光武帝刘秀于此起兵创立东汉王朝,故有“南都”“帝乡”之称。两汉古迹触手可及,楚风汉韵沁人肺腑。被誉为“一部绣像的汉代史”的南阳汉画像石,呈现着2000年前的风土故事;“南阳四圣”范蠡、张衡、张仲景和诸葛亮的故事与遗迹,演绎着风云激荡的楚汉传奇。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这里自然景观兼容南秀北雄。城北的独山山体浑圆、满目苍翠,是早在新石器时代就被开采的独玉的唯一原产地。母亲河白河穿越中心城区,形成了中原城市少有的万亩碧水扬波的壮观景象。
这里更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湛蓝天空下,丹江口水库烟波浩渺,渠首大坝巍然矗立。从1958年丹江口水库开工建设起,南阳淅川县36.8万移民群众舍小家、为国家,确保千里长渠穿山渡河,一渠清水永续北送。
脚踏这片土地,仰望星空,为纪念张衡及其诞生地命名的小行星1802号“张衡星”、9092号“南阳星”闪耀天穹;放眼大地,青山巍巍,丹水浩渺……曾“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文化与生态瑰宝,正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视野中。
今年上半年,南阳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92.11亿元,旅游人数达5162.45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42.9%、30.2%。推动文旅康养深度融合发展,“南阳,一个值得三顾的地方”城市形象品牌正在打响。
古往南都帝乡,曾令多少文人墨客抚今追昔;今朝三顾之城,又能否让人流连忘返?
不南不北,亦南亦北,南阳无法被定义;千年风华,历久弥醇,南阳三顾还有新传奇…… (作者:徐 达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