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江苏镇江:多措并举 亮点频现 为了城乡人民尽开颜
2023-09-05 20:52:00  来源:金山网  
1
听新闻

近年来,江苏省镇江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最大程度提升人民群众公共文化获得感作为全面深化创建的主要目标,将系统化、多元化、品牌化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发展的主要任务,进一步增强公共文化人民群众知晓度、参与度、便捷度、可选性、吸引力、满意度。2021年,镇江市市被正式命名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城乡一体,公共文化服务更系统

精心规划、科学布局,促进设施网络扎实健全,镇江市完成编制《镇江市市公共文化设施布局规划(2022-2035)》,已实现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覆盖。目前,公共图书馆、文化馆100%达到部颁一级馆标准,乡镇(街道)文化站设置与完备率100%,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增至4063平方米。近两年新增镇江市博物馆新馆、镇江市美术馆新馆、扬中市文化馆新馆、扬中城东图书馆、丹阳市图书馆新馆、梧桐书院等一批公共文化场馆,以及扬中陈履生博物馆群、句容崇明公园城市书房、图书馆星心分馆(针对残障人士)等社会参与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近年来共升级打造40家省级最美公共文化空间。

制定规范、落实标准,促进服务水平均等优质,镇江市在全省率先出台《镇江市市公共文化场馆服务规范》系列规范7个,进一步完善各级各类文化场馆服务项目和服务流程,为全市各级各类文化场馆进一步改进服务机制、优化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能确立了依据参考。加大文化广场国家标准化体系宣贯工作,落实市级地方标准《“艺术之光”全民艺术普及服务规范》,推动优质资源、服务下沉基层一线,进一步完善总分馆服务体系。

注重培育,多方引导,促进人才培养城乡统筹,镇江市搭建多渠道人才培养平台,举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训班、提高人均接受文化场馆服务次数辅导班、推进数字文化服务乡村覆盖率网络培训等。完善人才激励引导制度,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对全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表彰。聚焦“传、帮、带”扩大示范效应,发现和培育乡土文化能人,围绕“三农”题材开展文艺创作生产和传承保护,用作品展示乡村振兴实践成果。近年来,36支骨干团队入选省级优秀团队培育对象,每万人群众业余文艺团队数量达3个。

效能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更多元

政府主导,引领公共文化补短板、扬优势。以切实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为目标,印发实施《镇江市市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实施方案》。一方面,以问题为导向,聚焦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薄弱环节,全面排查714家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运行管理情况,形成“排查——整改——反馈”闭环。另一方面,以示范为引领,落实基层公共文化场馆效能提升“十百千”工程,以全市40个基层场馆为示范点,创新探索了句容市图书馆“公共阅读在您身边”总分馆制建设、丹徒区文化馆“文艺播种计划”群众文化供需对接、丹阳市延陵镇综合文化站“季子”特色文化全民普及等经验。

群众自助,为公共文化添活力、强力量。以志愿服务为立足点,建立健全“市—县(区)—镇(街道)”三级群众自助服务网络,聚焦专业化、多元化、社团化,广泛吸纳退休干部、企业职工、乡土艺术人才、老文艺工作者、学校师生、专业文艺团队成员等各类文化特长人员,加入志愿者队伍,项目化推进“文艺浸润”志愿服务。组建表演类、培训类、宣讲类、空间类和服务类等5类志愿服务团体,依托各地公共文化场馆、文旅驿站、文化广场等设施,积极开展讲解导览、文明引导、秩序维护、活动组织、场地开放等志愿活动,实现了群众文化自我组织、自觉服务,实现全市百万人口注册文化志愿者数量增至3744人。

数字服务,推动公共服务更便捷、更丰富。深入运营“淘文化网”群众文艺团队管理平台,通过“百姓点单,政府买单,团队竞演”的方式,打通送戏下乡信息对称、供需对接的堵点,同时群众可在线评选最喜爱的节目,倒逼团队多创精品节目。整合图文博美等场馆数字资源,开通活动预告、场馆预订、艺术普及、数字展馆、云观展、云讲座、云演艺等功能,在线服务总人次突破千万。

特色彰显,公共文化服务更个性

镇江市文广旅局创新实施“文艺播种计划”,繁荣基层文艺,聚焦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探索打造“送—种—创”文化服务生态链。“送”,通过全民艺术普及“六进”把文化送到群众身边,人群全覆盖培养群众文艺素养。“种”,通过征集基层文化需求,选派文化志愿者下基层向群众传授文艺技能,开展戏曲、舞蹈、器乐、声乐、曲艺、美术书法等文化辅导活动。“创”,培育了一批群众文艺团队、优秀群众文艺作品以及特色文化之乡,包括丹阳市皇塘镇书画、扬中市油坊镇竹编等特色文化艺术之乡近30个,丹阳市云阳街道因“灯谜”文化特色而入选“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镇江市积极实施“文艺浸润工程”,放大文化和旅游“五大融合”效应。空间融,打造小剧场、文旅驿站、艺术转角、文心书坊、非遗守望空间等5类文旅融合新空间,将文化空间融入到景区、商圈、社区、乡村等地。服务融,推动志愿服务扩展到表演类、宣讲类、服务类、空间类,并广泛融入到小剧场演出、艺术角表演、非遗空间展示、文旅驿站服务、文化场馆讲解等活动中。活动融,举办文旅消费季活动,打造“中国镇江市金山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品牌,实施乡村文化旅游“五百”工程(“百村百碗”“百村百品”“百村百宿”“百村百场”“百村百景”),开发“文心”研学游产品,推出一系列研学教程和代表性研学旅行线路。云端融,建成“宜游镇江市”智慧文旅综合平台,统筹提供游前查询预订、游中辅助游览、游后评价反馈等一体化服务,实现一部手机畅游镇江市。监管融,充分利用“国家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城市”这一优势,构建“信用承诺-评价-监管-奖惩”的文旅市场信用体系,营造放心消费服务环境。

镇江市依托“馆校联盟”,精准提升青少年精神素养。聚焦惠民实效,立足阵地服务,以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社教活动的规模化、标准化、精准化为突破口,探索出文博场馆提升青少年精神素养“12345模式”,助力镇江市落实“双减”工作成为教育部典型案例。该模式在2022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举办的全国特殊群体文化权益保障培训班上,向全国各省(市)文旅厅(局)、省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做推广交流。

下一步,镇江市将以更高水平加快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均等化共享,坚持人民至上、文化惠民,大力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建成文化空间处处可见、文化服务人人可及的现代公共文化新格局,进一步高质量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群众获得感。(记者 笪伟 通讯员 胡艳)

标签:
责编:孟涛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