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陕西营造出“热带雨林”式的科创生态
2023-09-09 16:10:00  来源:央广网  
1
听新闻

央广网西安9月9日消息(记者张伟 实习生张悦悦)小金鱼在零下196摄氏度的液氮中被急速冷冻,随着工作人员将其放入温水中,金鱼在短时间内“复活”。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陕西西咸新区秦创原综合服务中心采访现场,陕西银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研发副总经理温先槟告诉记者,实验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演示了深低温人体冻存过程,这一技术能用于细胞冻存及复苏等领域,为临床医学研究提供充足的干细胞资源及技术支持。

近年来以秦创原为代表的陕西科创蓬勃发展。近日,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陕西主题采访情况介绍会上,陕西省科技厅副厅长王军表示,陕西把科技创新作为最大优势、最强潜能和最紧迫任务,以西安“双中心”建设为牵引,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为龙头,以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为点火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陕西宝鸡宝钛集团自主研发的工业产品(央广网记者 张伟 摄)

2021年3月,陕西省启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两年多以来,构建了全链条全要素全协同的科创服务体系,营造出“热带雨林”式的科创生态。目前,陕西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发布总窗口政策包,配套出台120余项专项政策,形成了多层次、多维度、全社会协同的“1+N”政策体系。

媒体采访团在西咸新区秦创原进行采访(央广网记者 张伟 摄)

王军告诉记者,陕西正在构建立体化的科创服务体系,搭建“一中心一平台一公司”服务网络。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受理服务1.9万余项次,撮合落地科技成果转化企业632家;秦创原网络平台汇集科技数据900余万条,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836个;秦创原发展公司聚合各类服务机构606家,吸引入原创新主体6788家。

在此期间,秦创原还打造了集转化孵化产业化于一体的科创综合体,培育建设5个立体联动“孵化器”、8个成果转化“加速器”和51个两链融合“促进器”;新增27个国家级孵化载体、94个省级载体、8个省级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产值400余亿元,带动就业人数超过18万人。

陕西西咸新区秦创原科技产品展示(央广网记者 张伟 摄)

秦创原不断丰富金融供给层次,吸引17家银行在陕设立科技支行或专营机构,推出89款科创信贷产品。在全国率先推出技术产权(技术交易)资产证券化产品,融资规模8.27亿元。

与此同时,秦创原探索“校招共用”引才用才模式,支持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475名。实施创新人才攀登计划,认定652名科技人才和199支创新团队,组建500支“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培养科技经纪人1000余名。

为提升总窗口集聚辐射效能,支持各市区因地制宜建设特色产业承载区,秦创原建立6个“双向飞地”和10个地市协同创新基地,推行“西安研发、地市转化”模式,打造“一总多区”全域协同创新发展格局。

除了积极探索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陕西大力推广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打通了科技成果“变现生金”的有效通道。

秦创原综合服务中心(西咸新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据王军介绍,“三项改革”有效破解了科研人员“不敢转”“不愿转”“缺钱转”三大难题。目前,陕西全省53205项职务科技成果实现单列管理,12973项成果正在实施转化,317人凭借成果转化贡献晋升职称,53个项目利用横向结余经费出资成立公司,高校院所科研人员领办创办科技型企业851家,“三项改革”做法受到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通报表扬。西北工业大学将231项科技成果作价3.5亿元,新增34家成果转化公司,近两年成果转化收益近20亿元,贡献地方税收4亿元;西安交通大学退休教授赵玉清72岁“出山”创业、企业估值近亿元。

此外,陕西以“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大工程为牵引,使得企业创新能力、涉企服务效能不断增强,创新主体成长不断加速。2020年至2022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翻了一番、全国排名由第15位上升到第12位,科技型中小企业从8069家增至15952家。2023年1-7月,陕西产业“聚链成群”效应日益凸显,太阳能光伏产业全国领先,太阳能电池产量同比增长1倍,隆基绿能光伏组件、杨凌美畅金刚线销量全球第1;半导体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三星西安工厂闪存芯片产能约占全球产能的15%,奕斯伟12英寸大硅片项目产能全国第1;现代煤化工产业领跑全国,煤制烯烃产能全国第1等。

王军表示,下一步将全力推动创新平台功能集成、创新主体融通联动、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创新生态优化提升、创新驱动提质增效,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努力在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上勇于担当、争当示范。

标签:
责编:薛澄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