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今天(9月29日)是中秋国庆假期的第一天,交通出行迎来最高峰。
铁路方面,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2020万人次,加开旅客列车1841列,总开行数量12508列。
公路方面,今天全国公路出行也迎来整个假期最高峰,从上午9时至14时是集中出行的时间段,尤其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四大区域的城市进出城方向车流较多。交通运输部预测,中秋国庆假期期间,全国高速公路日均流量将超5700万辆次,同比去年增长超四成。
水路方面,预计今天发送旅客约120万人次,同比增长约100%。“小三通”客运航线也迎来台胞往返高峰。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四条“小三通”航线出入境客流量预计将超过2.5万人次,日均出入境客流量较9月相比,预计增长约10%。
民航方面,假期期间,预计日均运输旅客210万人次,同比2019年增长10%。截至9月26日,国内机票每个航段均价比9月上旬上涨了35.9%,国际机票航段均价上涨了13.5%。航空公司继续加大运力投放,应对出行高峰。
“双节”内需释放 促消费乘势而上
大数据洞察假期出游消费热点
画中画
中国移动梧桐大数据借助人工智能大模型,通过对搜索内容进行文本处理,提取出节前一周的搜索热词,其中“亚运会”“月饼”和“音乐节”等成为关注热点,体现出传统节日与体育赛事等多元文化的融合。
对各地赏月话题活跃度的分析发现,各赏月景区热度指数前五名的分别是: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杭州西湖、江西庐山、西安大雁塔·大唐芙蓉园景区、安徽黄山。
中国移动手机信令大数据对人群流动趋势预测的结果显示,热门出行目的地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为广州、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成都、西安、苏州、南京、重庆。
音乐融合时尚 夜间文化消费活力旺
播放视频
画中画
假期里,去听一场室外音乐会,看一场沉浸式文化演出,或者约上三五好友登山露营,不断拓展的新消费场景释放更多假期消费活力。
中秋夜里,沉浸式打卡城市地标,也是不少人的选择。在浙江诸暨,为配合长假启动的“西施故里寻美夜”项目就成了这个长假里的一大特色游项目。与此同时,景区还深挖历史文化资源,围绕西施传说,重点打造了舞剧《梦寻西施》和《惊梦醒石》,节日期间每晚如期上演,在带动人气的同时也拉动了夜间景区演艺经济的发展。
节前消费火热 物流企业“赛跑”送单
画中画
为了迎接超长假期,很多人都提前做好了准备,吃的、玩的、用的,网购商品销量大增。物流企业也是开足马力,进入快速运转模式。
月华同千里 家国共此时
播放视频
画中画
假期第一天,各地以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活动,品味传统文化、传递脉脉温情,以浓郁的节日氛围,共度中秋佳节。
吃月饼、喝桂花酒、猜灯谜是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上海豫园三大广场上以秋暮夕月、荷灯映月和金稻秋颂命名的互动场景里,年轻的国风舞者欢歌飞扬,再现了古时江南仲秋时节的风俗雅意。巨型满月造型竖立,寓意江南传统民俗“竖中秋”。
在扬州的千年小巷仁丰里,一场“中秋拜月”仪式正在进行。人们身着传统服饰,按照古礼对月祭拜。拜月礼成后,在场宾客分享象征和谐团圆的月饼,感受节日氛围。
在江西吉安,当地有着中秋烧塔的传统习俗,迎来丰收季的村民们欢聚在一起,用干柴点燃数米高的瓦塔,数十米的彩龙时而“龙逐宝珠”,时而“盘旋绕柱”,形态活灵活现,祈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在泰山岱庙,人们身穿汉服,射艺、捶丸、投壶、博弈,通过场景式再现,穿越古今,体验古老的民间节日活动。来自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的26名外国留学生来到泰安汶水河畔,学习制作中国传统月饼,尝试制作泰山皮影和传统纸灯笼,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每年中秋,月出沙海的景观都会吸引游客前往甘肃敦煌的鸣沙山月牙泉景区。为了让身在异乡的游客感受到节日氛围,景区工作人员手提莲花彩灯,与游客一同游园赏月,山脚下举办的“万人星空演唱会”更是把节日的氛围推向高潮。
今年的中秋国庆假期恰逢钱塘江观潮佳日,叠加杭州亚运会,浙江海宁、杭州萧山等地观潮点预计都将迎来远超往年的观潮游客。浙江海宁盐官景区发布提示称,10月1日,网络预约观潮游客已接近上限。目前10月1日和2日均已关闭网络预约通道。
在云南昆明的各大公园、城市主干道,大型立体花坛纷纷亮相。宁夏银川市的街道两旁,各类立体绿雕造型、200多万盆各色花卉把城市点缀得多姿多彩。而在黑龙江哈尔滨、山西太原的街道上,一面面国旗成为亮丽的风景。甘肃兰州黄河大桥、重庆解放碑步行街两侧都悬挂了国旗,游客纷纷拿出手机与国旗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