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地理信息、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帮助我们更清晰地洞察了中欧班列这条路上发生的巨变。
在重庆团结村站,平均每4小时,一列中欧班列便从这里驶出。
曾经,中欧班列只有连接中国重庆和德国杜伊斯堡的一条线。10年间,一条条新线路向西次第生长,北到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西到西班牙的马德里,中欧班列通达欧洲25个国家、210多个城市。
向东延伸,从内陆的西安、成都,到沿海的上海、厦门,联通中国境内110多个城市。列车穿梭,织出一张庞大而崭新的贸易网络。
10年间,这张网络上记录下了中欧班列越来越忙碌的身影。2013年,中欧班列全年开行数量只有80列。随后的四年间,每年都以超过100%的速度大幅增长。到2020年突破1万列大关,此后一直保持在1万列以上,10年增长206倍。
透视列车上的集装箱,10年前,十有八九只会看到笔记本电脑。现在,你可能看到中国的汽车、电视机、洗碗机,甚至是你的国际邮包,也可能是西班牙的红酒、法国的化妆品、德国的药品。货值超3400亿美元的商品“乘”着中欧班列来到人们的生活。
在空中可以更加清晰地观察这种变化。这是10年前,中欧班列在杜伊斯堡最大的货运场站。而今,集装箱增加了不止一倍,曾经的空草坪变成了2万平方米的新货场。
在波兰边境村庄马拉舍维奇,货运站北边曾经的荒地已经开辟成了一片新的货运场,三角形的场地中堆满了货物。
在哈萨克斯坦海铁联运的阿克套港口,荒芜的砂石上新场站拔地而起。停满了货船的码头,等待着接驳中欧班列跨越里海,带着希望连接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