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深度调研丨南疆巨变
2024-01-06 17:43:00  来源:石榴云/新疆日报  
1
听新闻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肖春飞 拍热扎提·阿不都 杰文津

年末岁初,记者走进南疆大地。

巍巍天山,莽莽昆仑。两者之间有大漠戈壁、河流山川,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星星点点的绿洲散布其间,这里就是南疆。

新疆一盘棋,南疆是棋眼。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南疆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南疆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自治区党委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2023年两次召开全区高质量发展(南疆片区)现场会,自治区党委十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南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好南疆高质量发展突出问题,一步一个脚印推动南疆实现更有利于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变化。

记者看到,南疆正在发生巨变:昔日荒凉处,现代化工厂、园区拔地而起;多年来狭窄坑洼、烟尘弥漫的乡村土路,如今变成平坦干净的硬化路;曾经习惯了毛驴代步的村民,添置了电动车乃至小轿车……

然而,相比于物质层面的日益现代化,在南疆,最大的变化,是人的变化。

千千万万南疆各族干部群众,在交往交流交融中积极拥抱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他们突破自我、主动求变、参与实践……汇聚成时代伟力,共同推动了波澜壮阔的南疆巨变。

生活方式之变:

从“一张炕”开始

临近晌午,和田地区皮山县木吉镇阿萨尔村村民肉孜麦麦提·喀迪尔家中传来阵阵欢笑声。围坐在餐桌两边的一家五口,吃着拌面。餐桌上,晶莹剔透的玻璃器皿中,摆放着红枣、核桃仁、葡萄干等。

餐桌和座椅第一次出现在肉孜麦麦提家里时,两个女儿兴奋了许久,但让她俩更高兴的是: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房间。

“以前全家人都睡在一张大炕上,炕上通常铺地毯或者羊毛毡子,吃饭盘腿坐在炕上,写作业就低着头、撅着屁股跪在炕上。”肉孜麦麦提羞涩地挠了挠头说,“现在家里不一样了,有床、有沙发、有餐桌书桌,跟城里一样。”

南倚昆仑、北临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和田地区,降水量少、昼夜温差大。当地群众大多会建土墙厚实、窗子较少的平顶土坯住宅。屋内是实心土炕,主人在上边铺上羊毛地毯,全家人睡觉、吃饭、待客都在其上。这张土炕,正是南疆现代文明发展缓慢的一大痛点。

阿萨尔村村委会主任阿力木·热合曼,是在炕上长大的。“那时候,村民对家居的布置没概念,要说装修也就是炕上铺地毯,再沿墙裙挂一圈颜色鲜亮的布料,吃饭、睡觉、喝茶、会客,都上炕。现在想想,房间不透风,地毯很久才打扫一次,脏,容易生病。”阿力木感慨良多。

俱往矣!

“现在村民家里,客厅、卧室、餐厅、厨房、卫生间井井有条,沙发、茶几、餐桌、大衣柜、梳妆台、电视、冰箱等家具家电也一应俱全。厨房灶台上的锅,都盖着盖布,卫生间洗脸台上,洗面奶、牙刷牙膏、香皂洗发水摆放整齐。梳妆台上的各种瓶瓶罐罐越来越多。回到家,村民会把工作服换成干净的家居服,洗手洗脸,再吃饭休息……”说起如今的变化,阿力木滔滔不绝。

他告诉记者,现如今早起洗漱、围桌吃饭,适龄孩子与父母分房居住等良好生活习惯在村里蔚然成风。与之相应的,曾令人谈之色变、叫苦不迭的跳蚤,正悄然在农村消失。

阿萨尔村的变化,是南疆巨变的直观缩影。

一代代在土炕上长大的对此习以为常的人们,突然发现这张土炕外有更大的世界。他们由变化之初的忐忑不安,到变化之后的欣然接受、恍然大悟,足以证明:曾经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生活方式之形成,并非源于传统,而是因为贫困。

在南疆农村,村民最喜欢向记者展示的室内空间,是自家的卫生间:南疆缺水,此前受够了旱厕之臭与洗澡之难的村民,如今讲起使用抽水马桶和热水器的感受,无不喜形于色。

道路硬化、自来水入户、村舍规划重建……南疆巨变的能量源泉之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持续加大和公共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南疆紧紧围绕“住房安全有保障”目标和民生改善任务,精准施策攻坚克难,数百万各族群众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安居房,一大批交通、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工程开建复建,以教育、医疗为代表的公共服务体系触角延伸至村一级,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昆仑山脚下,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叶城县阿克塔什镇,是一座设施齐全的现代小镇。这里有平坦的道路、崭新的民居、排列整齐的农业大棚、新落地的园区厂房……“我们走出了大山,走进了新生活;住进了新房子,有了好工作,过上了好日子。”从柯克亚乡搬迁下来的阿克塔什镇村民依干拜尔地·依比布拉说出了搬迁村民共同的心声。住进宽敞明亮,水、电、天然气、电采暖一应俱全的房子,是依干拜尔地家几代人的梦想。

“这是我们家3代人的第4套房子,前两套房是土坯房,后来住进了砖土房,现在住进了易地搬迁安置房。”依干拜尔地激动地告诉记者。

王林瑞,贵州遵义人,2016年7月大学毕业后到新疆人口第一大县——喀什地区莎车县工作,当过村党支部书记,现在是莎车县党员教育中心主任,亲历了南疆巨变。

他向记者展示了一段2017年春天拍摄于莎车县伊什库力乡阿克提其村的视频。视频中,土墙陋室,风起处,飞尘漫天,垃圾随之“起舞”。“今年,我又回到这个村子,你们知道变化有多大么?”王林瑞跟记者描述所见所闻所感,屋舍俨然,道路平整,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原来那些破败的场景,已经被时代的风吹走了。”

白云苍狗,沧海桑田。南疆农村,如今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指引下,历史性地“跑”出了创新发展加速度。

2023年6月18日,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阿拉尔市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完成了全球首例5G超远程国产机器人肝脏切除手术,医疗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援疆医生、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副院长李哲勇介绍,阿拉尔医院已入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名医,疑难杂症不用跑远门,医院不仅服务南疆患者,还辐射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在阿克苏,打破国际垄断的自主技术采棉机生产线忙个不停、模拟海水养殖的肥美南美白对虾畅销多地……在王林瑞看来,现在的南疆,硬件条件甚至已超过国内其他省市的一些地方。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近年来,南疆持续加大现代理念传播、现代文明培育。变化,处处发生。

全国三八红旗手、自治区人民医院主任医师玛依努尔·尼牙孜教授长年在南疆从事宫颈癌防治工作,她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我们收治过一对婆媳,婆婆年龄比较大,确诊时已是宫颈癌晚期。来陪床的是她儿媳,三四十岁的年纪,看起来很健康。由于每天接触医护人员的健康科普,儿媳开始意识到筛查预防的重要性,不久就主动提出也想进行筛查。不幸的是,她也被查出患有宫颈癌;可不幸中的万幸——因发现及时,她手术治疗后康复得很好。”

时间,让人感慨。2006年,玛依努尔带队第一次去南疆做宫颈癌筛查时,当地农村妇女由于缺乏科学常识,对筛查产生不少误解,不愿配合,让她们伤透脑筋。如今,南疆广大妇女健康意识不断提升,主动要求筛查已成风尚。观念的转变,带来健康的改善。玛依努尔告诉记者,2023年她的团队在南疆筛查出的确诊患者比2006年减少60%。

“南疆这些年的变化是历史性的,人的变化尤其明显。”王林瑞一一数来:除了生活方式的变化,还有饮食结构的变化、就业观念的变化、人际交往的变化、精神面貌的变化……

这些变化相辅相成、互相推动,最终汇聚成时代的洪流。

收入结构之变:

南疆农民“跃农门”

“我现在每个月能赚4000元!以前哪敢想。”艾则孜喀日·艾热提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自豪地告诉记者。

艾则孜喀日来自喀什地区疏附县兰干镇,过去,一家三口种着15亩薄地,平时打打零工,一年辛苦下来,全家最多只有4万元收入。他原以为自己会像父母一样,在贫瘠的土地上辛劳一生。然而机遇悄然而至,2016年1月,他应聘到离家不远的新疆东纯兴集团上班,成为这家企业的首批60名维吾尔族员工之一。

东纯兴集团由广东省援建,投资近40亿元,棉纱线年产量16万吨,目前是全国19个援疆省市中投资额最大的产业援疆项目。企业4000多名员工,八成是维吾尔族。刚上班时,由于国家通用语言不过关,艾则孜喀日听不懂技术培训内容,先进的机器不懂怎么用,急得不行。

2016年6月,本着自愿报名原则,东纯兴第一个员工国家通用语言培训班正式开班。艾则孜喀日赶紧报了名。

“真没想到员工们学习积极性这么高!”集团董事长凌力感叹道。开班以来,国家通用语言学习蔚然成风,从最初的只有一个班6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30多个培训班2300余人,成为南疆地区规模最大的国家通用语言培训中心。

“我现在普通话说得好,工作也干得好!”艾则孜喀日攻克语言难关后,通过技术培训成为三级技师,带领一支9人的团队。

南疆,曾长期名列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2020年底,新疆宣告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至此,南疆四地州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彻底消除。此后,新疆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地区乡村产业特色效益不断提升,脱贫劳动力就业形势保持稳定。

在南疆,记者发现像艾则孜喀日一样从农民变成产业工人的例子比比皆是。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近年来,新疆明确以就业为导向,加大对南疆四地州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纺织服装制造、电子产品组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支持力度,一大批中东部企业落户南疆,在促进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带动了就业,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随之而来的,是南疆农民收入结构的巨大变化。

新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副教授严学勤发现,从2020年至2023年,南疆农民的收入结构有很大变化,一个明显标志是工资性收入已接近一半,而生产经营性收入(传统的种植养殖)缩减到了35%左右。

非农收入高了,南疆农民的购买力显著提升。“建厂之初,停在院子的私家车只有两三辆,现在已有上百辆。”位于和田地区的新疆京和纺织科技有限公司“95后”员工奴尔尼沙汗·亚森说,她现在是服装车间主任,月收入8000多元。

作为西北地区首个全产业链的产业用纺织品生产基地,该公司累计带动和田地区5000多人就业。

“南疆农民生计模式结构的变化,带动了人的能力与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大量农民掌握了适应外部社会的基本技能,能更好地在市场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自信心大幅提升。”严学勤分析说。

就业热情高涨,交往交流交融加速,引发了一系列“化学反应”,比如,东纯兴集团所在的草湖镇,通过大力发展纺织业,人口由建镇初期的约10000人增长到20000人以上,基础设施建设大幅优化。这种以产业企业为牵引,就近实现城镇化的路径,为南疆区域推动城镇化进程独辟蹊径。

实践再次证明: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近年来,国家和自治区支持南疆发展的各项政策渐次落实、推进,成效显著。特别是从喀什综合保税区到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喀什片区,这些全面、长期的政策支持,是南疆经济社会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有力促进了南疆各族群众共享发展红利。

产业是南疆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放眼南疆大地,高速公路车轮飞转,产业项目加快落地,对外开放不断扩大,边境口岸人潮如流,塔河两岸、昆仑山下一派高质量发展新气象。南疆大地粮油、棉花、果蔬、畜产品等产业态势良好,“八大产业集群”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令人欣喜的是,旅游业正在成为南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更多脱贫人口正通过旅游业实现稳定就业。

寒冬季节,喀什古城人气不减,和田夜市客似云来……近年来,南疆大力开发旅游资源,进出南疆的立体交通网络也逐步形成,游客入疆成本明显降低。当前,新疆正根据历史上丝绸之路的走向及当前东西交通大通道,以环线交通为骨架,以纵横型沙漠公路体系为支撑,构建“环塔丝路文化和民俗风情”旅游环,深度融合环塔里木盆地旅游资源。

这一系列基础设施及规划规范支撑,为南疆人民吃好家门口的“旅游饭”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和田县罕艾日克镇稻香村,结合千年水稻种植文化,成为民俗特色旅游村。村民抓住致富机会,纷纷办起餐馆、民宿。村民帕提米·买提卡斯木别出心裁地开起了刺绣工作坊,取名“如意刺绣坊”。她说,这个名字代表“生活如意”。

“三股势力”曾经严重威胁新疆尤其是南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如今,稳定红利持续释放,南疆稳则新疆稳,南疆兴则新疆兴。社会环境长期稳定,夯实了南疆百业兴盛的基础,涵养了持续发展的动能。

“在和田建厂,就是看中了这里能放心投资、安心经营、专心发展的营商环境。”新疆火烧云铅锌矿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李远表示,和田地区锂、铅锌等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开发好、利用好这些资源,能有效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记者发现,针对美西方国家敌对势力聒噪的所谓“强迫劳动”谎言,南疆人民尤为厌恶。但谎言岂能阻碍南疆前行?南疆人民引用了维吾尔族的一句谚语予以回应:“狗在狂吠,但骆驼依然昂首前行。”

女性地位之变:

走出家门彰显“她力量”

29岁的海日古丽·麦提吐尔逊坐在记者对面,妆容精致,衣着时尚,言笑晏晏,从容大方。

海日古丽是和田地区策勒县人,父母和三个姐姐都在农村种地,她曾经以为自己也会这样过一生:早婚早育、做家务、带孩子、围着一亩三分地,县城都难得去一趟。在南疆,这一度是许多女性的“宿命”。

但梦想的种子,遇到了时代的沃土。

“我很早就结婚了。”说起此事,海日古丽颇为羞涩。她的丈夫是一起打工的皮山县木吉镇小伙子麦麦提托合提·麦麦提。丈夫学过烹饪,特色炒面最拿手。结婚后,夫妻俩感觉时代在变,农村进城务工、创业的人多了,两人决定到和田市开餐馆。小店不大,但生意不错,攒了一些钱后,海日古丽向麦麦提托合提说出了想要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的想法。

“语言不通不行,学好语言,将来餐厅做大、孩子上学我都能帮上忙。”海日古丽说。

麦麦提托合提一直都非常支持妻子的想法,随即给妻子报了班。每个月学费1200元,海日古丽学了一年,跟人交流毫无问题了。新冠疫情期间,夫妻俩投资的音乐餐吧亏损,但两人很乐观,疫情后重新开干,海日古丽在和田市经营玉桥快餐厅,麦麦提托合提则经营着2023年在木吉镇新开张的磁石拌面炒面馆。

麦麦提托合提喜欢拍抖音,宣传自己的餐馆。海日古丽琢磨一番,又跟丈夫商量,自己想到乌鲁木齐参加短视频制作培训,提升抖音拍摄和剪辑效果,丈夫又答应了。

如今,麦麦提托合提负责拍摄,海日古丽则负责剪辑包装,他们的抖音号“和田玉桥快餐厅”,活色生香地展示了两个餐厅主打的特色腰子炒面、鸽子炒面。“现在回头客越来越多,还有来和田旅游的游客。”海日古丽说。

市场是最好的老师。几年摸爬滚打下来,海日古丽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不敢跟人说话的内向姑娘了,她对自己对家庭的规划都非常清晰:“两个女儿一个上小学、一个上幼儿园,都是和田市最好的学校,我们再努力两三年,多赚点钱,就在乌鲁木齐买房子,把户口迁过去,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这样她们就能到疆外去上大学。”

“两个餐厅,你们谁管账?”记者问。

“两个餐厅收款二维码都是她的。”很少说话的丈夫这时冒出一句,海日古丽掩嘴而笑。

长期以来,南疆男尊女卑思想严重,广大女性被束缚在家庭之中,曾几何时,在宗教极端主义的影响下,南疆农村女性甚至不能抛头露面。如今,从和田到喀什,从克州到阿克苏,越来越多南疆女性走出家门,学习技能,或就业、或创业,她们有了稳定收入,认识到知识和技能可以改变生活,认识到家门之外的世界很美好,有不少甚至已成为家里的经济“顶梁柱”,同时伴生的是,南疆考驾照的女性数量与日俱增。

南疆巨变在社会层面的表现,就是南疆广大妇女和男性一样可以参与正常工作,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双职工家庭。无数南疆女性,正在通过经济地位的提升,实现家庭地位、社会地位的提升。

和田县经济新区和安新村村民阿依谢姆汗·麦提努日现在生活得很有规律:早起,洗漱,准备早饭,送走上学的孩子,与丈夫骑着电瓶车到盛世华强设施农业基地上班。

学会种植西红柿、辣椒、豇豆等蔬菜,承包25个蔬菜大棚,管理17名员工,每月工资6000多元……这些变化,阿依谢姆汗曾想都不敢想。“以前女人围着锅台转,不能外出工作。”阿依谢姆汗自豪地说,“我现在挣钱比他多。”

在南疆,处处都能感受到强大的“她力量”。

麦日甫克孜·米吉提是阿克陶县阿克陶镇央其买里村村民,大学毕业后,她应聘到位于疏附县的喀什疆果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为一名销售。

“到了公司,我才发现,生活是这样丰富多彩。”麦日甫克孜说。

到全国各地参加产品展销会、推介公司的产品,到广州市、深圳市学习,其间,被聘为深圳市龙岗区第一届消费帮扶年货直播带货节形象大使。三年多来,凭借灵活的头脑和认真的态度,麦日甫克孜很快脱颖而出,成为销售部骨干员工,公司还为她分配了股份。如今,工资收入加年终奖,再加公司分红,麦日甫克孜全年收入已超20万元。

谁说女子不如男?

2022年,英吉沙县色提力乡坎特艾日克村村民努日曼古丽·喀斯木,6天时间通过考试,成为村里第一个持证上岗的植保女飞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努日曼古丽“带飞”了村里许多姐妹,她们加入无人机女飞手创业团队,服务保障乡里数万亩农田。姐妹们也从传统的种植户,变成了科技范儿十足的新农人。

这次的南疆之行,记者还有一个强烈的感受——维吾尔族农村女性越来越美丽了。

维吾尔族女性生性特别爱美。日本著名作家井上靖曾在《西域纪行》一书中写道:“在中国穿染色花样衣服的只有维吾尔族(女性)。”但前些年,受极端主义思想荼毒,南疆农村“婚礼不能笑、葬礼不能哭”,女性更不敢穿戴鲜艳亮丽的服饰。如今,社会稳定和谐、开放包容,越来越多农村女性走出家门、走向社会,有了经济收入,她们也更有条件释放爱美天性,化妆俏丽,衣着鲜亮,最令人难忘的,是她们喷薄而出的自信之美。

第一次见到阿依努尔·马木提时,她刚从三亚旅游回来。

“自费去三亚旅游吗?”

“是公司给优秀代理的奖励。”

阿依努尔四十出头,家住皮山县科克铁热克乡库木艾日克村,在乡里经营着一家美容美发店。不足20平方米的小店里,每天都有不少村里的妇女光顾,染个时新的发色、化个漂亮的淡妆……

她告诉记者,曾经因为家庭的牵绊,开家美容美发店只是她可望不可及的梦想。“如今社会风气彻底变了。”阿依努尔说,乡村姑娘们眼界开阔了、观念转变了,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已经在心里深深扎根。“现在,我们是自己的主人,也是村里最美的明星。只要我们多努力、勤学习,以后的日子会越过越甜。”

在喀什市乃则尔巴格镇前进村,布阿依夏木·阿布都热衣木经营的“美丽靓发屋”远近闻名,美发、化妆、造型、礼服租赁,凭借精湛的技术和热情的服务,95平方米的店里,每天顾客盈门。

3年来,她招收了周边村的15名妇女做学徒,其中8名已出师,在喀什市各村镇创业开店。“美丽靓发屋”,让布阿依夏木从一名全职农村家庭妇女,蜕变成职业女性、群众致富带头人,如今她还担任喀什市妇联兼职副主席。

“爱美是女人的天性。以前,大家把爱美的心藏起来了,但今天不一样了,南疆妇女走出家门、走进职场,有了追求美的勇气和底气。”布阿依夏木告诉村里的姐妹们,爱美不是城里人的专利,咱村里姑娘的爱美心一点也不差。

精气神之变:

文化认同炼就“心之力”

和田地区于田县托格日尕孜乡托格日尕孜村,有一座库尔班·吐鲁木纪念馆,静静陈列的历史照片、文献实物,讲述着一个动人的故事:20世纪50年代,和田农民库尔班·吐鲁木为感恩中国共产党,要骑着毛驴上北京看望毛主席。

纪念馆里,参观者络绎不绝。库尔班大叔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感染着一代又一代南疆干部群众,激励他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库尔班大叔生活的年代,骑着毛驴进京是根本无法完成的任务,最终他是坐着火车进的北京。2023年11月17日,来自喀什市英吾斯坦乡的小伙儿阿布赛麦提·克热穆给库尔班大叔“圆梦”了,他历经280天,徒步5000多公里,来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他的励志故事一时轰动全网。

在互联网上,阿布赛麦提给自己取名“徒步阿布”。他告诉记者:“从小就听过库尔班大叔骑着毛驴上北京的故事,这次徒步圆梦,一是帮当年的库尔班大叔圆梦,同时也想把家乡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带到北京。”

进京路上,阿布赛麦提并非一帆风顺。可沿途的风景与对祖国山河的全新认识,线上线下朋友的关心支持,让他勇往直前。“一路上得到了很多帮助,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还有家乡人民对我的祝福,这些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在南疆群众心中,首都北京就是伟大祖国的象征。

对口援建和田的,正是北京市。从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建设,到创作《五星出东方》舞剧等文艺精品,还深入开展青少年“润土工程”,持续举办“我在北京有个家”青少年助学帮扶、“热爱祖国走进北京”夏令营等多种活动,2023年11月,又助推和田师范专科学校成立“一院三中心”,即于阗学院,昆仑文化研究中心、中华玉文化研究中心、于阗佛教文化研究中心,北京市充分发挥其政治文化中心优势,力推两地交往交流交融。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在和田,能够深刻体会到中华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之深、魅力之大、影响之广。我们将共同努力,在和田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和田地委副书记、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李志遂说。

今日南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正在有形有感有效开展,为南疆人民团结奋斗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价值引领。

即将到来的寒假,将有一批喀什孩子前往上海学习交流。他们是“神笔马良”杯“中华创世神话”主题书画大赛获奖作者。这次书画大赛是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策划的“爱我中华文明美”系列活动第一季。

书画、读书会、朗诵表演……“中华创世神话,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根脉之所在,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原点’,其中的重要元素昆仑山,就位于南疆地区。策划这个活动,是希望喀什的孩子通过深入了解中华创世神话故事,理解其中蕴含的丰富精神力量。”喀什地委副书记、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总指挥孟庆源娓娓道来。

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指引下,今日南疆,“去极端化”工作成效显著,文化润疆动力活力迸发,南疆人民爱国热情更为炽烈。

时值深冬,南疆已是天寒地冻。但记者耳闻目睹,是南疆各族干部群众焕然一新的精气神,他们信心更坚、脑子更活、心气更足,这是新时代新征程路上的奋进热忱,是凝聚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内的“心之力”。

有段视频曾经“刷屏”:一位抖音博主在莎车县骑行时遇到当地刚放学的学生,在问到他们的民族时,一个男孩没有一丝犹豫脱口而出“中华民族”,自信而响亮。

这个男孩名为依米然·澳布力喀斯木,是莎车县霍什拉甫乡中心小学学生。2023年11月21日,在“浦莎情深·共绘疆来”2023年度两地文化润疆阶段性成果汇报演出中,依米然来到上海,他告诉大家,从幼儿园起,学校老师就教育大家,中国有56个民族,我们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所以,当被问到是什么民族时,自己便脱口而出,全场响起持久热烈的掌声。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和田市拉斯奎镇博斯坦阿勒迪村的孩子们身着白色对襟褂子,胸口是醒目的“中国”二字,他们齐声朗诵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神采奕奕、青春洋溢,台下掌声如雷。

这是记者亲身经历的博斯坦阿勒迪村的一台晚会。当晚,村委会的会场被挤得水泄不通,朗诵、舞蹈、情景剧……节目全由村民自编自演,行头虽不算精致,但内容却精彩纷呈。配音短剧《西游记》是村民最爱演的——唐僧慈眉善目,悟空英姿勃发,八戒憨态可掬,如来观音法相庄严……村里至少有五组“唐僧师徒”,表演虽谈不上专业,但下面的观众把巴掌都拍红了——很难想象,这个村曾经以乱著称。

和田市委书记于海峰与记者一同观看晚会,此情此景,由乱到治,今昔相比,他百感交集,缓缓说了八个字:“只要努力,就会改变!”

是的,在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的过程中,经过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磅礴伟力的洗礼,南疆正在发生巨变。

南疆自然环境欠佳,产业基础薄弱,长治久安任重道远……但只要努力,就会改变,让世界看到一个稳定和谐、正气浩荡、充满希望的南疆。

数南疆巨变,还看今朝!

标签:
责编:韩震霞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