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聚焦高质量发展丨白色“十四冬”:冰天雪地里的城市向往】
2024-02-21 10:07:00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  
1
听新闻

新华网呼和浩特2月19日电(李倩 蒋铁英)冰雪皑皑,2月的呼伦贝尔,正在上演着“十四冬”的速度与激情,白色成为这座北疆魅力城市的主色调。

冬日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换上银装素裹的“冬装”。新华网发 (李新军 摄)

雪地蒙古马竞速赛、摩托车竞速赛、“男儿三艺”……两个月前,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十届冰雪那达慕在呼伦贝尔市盛大开幕,此次活动以“喜迎十四冬·遇见那达慕”为主题,来自俄罗斯、蒙古国、马来西亚及中国各地的万余名游客在赏火热赛事中共同感受呼伦贝尔大雪原的冰雪魅力。呼伦贝尔(海拉尔)冬季英雄会、根河冷极马拉松、鄂伦春冰雪“伊萨仁”等15项独具特色的活动随之展开。

乘着“十四冬”的东风,呼伦贝尔的冰天雪地,正在人们关于北国之冬白色梦幻的畅想中,迎来厚积薄发大有可为的黄金期。

北国风光里的冰雪乐章

在“十四冬”倒计时近百天时,呼伦贝尔市召开2023-2024年冬季文旅产品发布会。发布会推出10条呼伦贝尔旅游冬季精品线路和2条跨境旅游线路,“嬉冰驭雪·穿越兴安”畅游冰雪呼伦贝尔之旅、“极致雪原·多彩民俗”呼伦贝尔非遗体验之旅、中俄“冰雪丝路·挑战双极”跨境极寒体验之旅等冬季旅游线路,神秘有趣,令人向往。

冬季,被誉为中国最美草原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换上银装素裹的“冬装”,成为一望无际的呼伦贝尔大雪原。

地处北纬47°-53°的冰雪黄金纬度,横跨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松嫩平原的地貌,长达200多天的冰雪期,赋予呼伦贝尔发展冬季旅游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

冬日的莫尔格勒河宛如白色巨龙。新华网发 (李新军 摄)

这里有中国最美草原、天下第一曲水、亚洲第一湿地、北方最大湖泊,这里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100%,每立方厘米有1.8万负氧离子……这里是美丽辽阔的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唯一的草原旅游重点开发地区、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中国最佳民族风情魅力城市”“2023冰雪旅游城市十二佳”……呼伦贝尔旅游资源“家底”丰厚。

“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在“十四冬”加持下,用好生态资源和气候环境优势,进一步打好冬季旅游这张牌,打造呼伦贝尔大雪原品牌,呼伦贝尔政策暖心、产品创新、服务用心。

目前,呼伦贝尔市有40家A级旅游景区、11家星级乡村(牧区)接待户、6家乡村旅游重点村盛装待客。“在这个冬季,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十届冰雪那达慕、冰雪‘伊萨仁’、冷极马拉松等161项文旅活动,让游客尽享呼伦贝尔冬季旅游的极致魅力。”呼伦贝尔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副局长杨红说。

业态融合中的激情组曲

“冰雪运动从户外兴起,从群众运动而来,呼伦贝尔作为北方地区,有冰雪运动的群众基础,我们可以借助‘十四冬’进一步推广冰雪文化,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作出呼伦贝尔贡献。”“十四冬”呼伦贝尔市执委会副主任刘兆奎说。

借势数年筹备“十四冬”,呼伦贝尔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积极响应“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号召,坚持全域全季全业发展理念,明确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一体发展路径,探索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发展业态。

呼伦贝尔(海拉尔)冬季英雄会激情竞速。新华网发 (李新军 摄)

呼伦贝尔市年降雪期长达7个月,积雪厚度可达30厘米以上,雪量丰沛、雪质优良,冰钓、冰雕、雪雕、雪地赛马、雪地足球赛等广泛的群众运动,冬猎、冬捕等传统生活方式和冰雪娱乐方式为冰雪产业发展带来无限可能。

冰面打滑哧溜、冰上抽冰尜、雪地爬犁……在冰天雪地的呼伦贝尔,这些趣味冰雪活动为广大市民及游客带来了浓浓的冰雪乐趣,“冰雪+休闲观光”“冰雪+康养”“冰雪+运动”“冰雪+研学”等多种游购娱模式也快速兴起。

呼伦贝尔连续多年被评为十佳冰雪旅游城市,连续多年举办冰雪那达慕、冬季英雄会、冷极马拉松,呼伦贝尔大雪原品牌在国内冰雪旅游市场已具有较强影响力和辨识度。倾力打造“呼伦贝尔大雪原”冬季旅游品牌形象,借力服务平台,呼伦贝尔全力做好智慧文旅服务。

“微信小程序搜索‘指尖上的呼伦贝尔’,它由呼伦贝尔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开发,整合了呼伦贝尔全市文旅资源,载入文旅要素8000余项,有在线直播、场馆预约、活动日历、慢直播、旅游攻略、文创好物、精品慕课等30余个模块,可以实现自由定制,方便游客品尝当地特色美食、打卡网红景点景区。”呼伦贝尔市文化旅游事业发展中心数字化运行办公室负责人冯青北拿出手机演示。

搭乘“数字快车”,“呼伦贝尔市数字文旅平台”已将呼伦贝尔市文旅行业监管的900多家市场主体纳入统筹,通过可视化管理手段可清晰获取行业主体安全信息,提升政府部门的动态安全监管能力,为市民及游客营造安全良好的旅游环境。

茫茫雪原上的文化交响

呼伦贝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48个民族在这里共同生活,全国仅有的3个少数民族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都在这里,国内唯一的俄罗斯民族乡也在这里。同时,呼伦贝尔地处中俄蒙三国交会处,雪期长、多民俗、国际化,大气磅礴的自然之美,悠久厚重的历史底蕴,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独具特色的异域风情,呼伦贝尔的神秘多彩仿佛具有魔力般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

寻迹万里茶道中俄游学活动中,俄罗斯师生与冰球运动员们在内蒙古自治区冰上运动训练中心合影留念。 新华网发 李朕滨 摄

2023年11月初,来自俄罗斯的几百名师生在呼伦贝尔市开启为期5天的研学之旅。他们观看“十四冬”速度滑冰资格赛;打卡呼伦贝尔历史博物馆观看冰雪主题展;与中国志愿者家庭结对包饺子做剪纸体验中国文化。

锚定高端化、差异化、品牌化、特色化、品质化、开放化、融合化“七化”协同发展目标,呼伦贝尔培树“游憩自然、游牧心灵、游历人生”文化内核,引领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跨省域的“呼伦贝尔号”旅游专列;推出天天那达慕、达斡尔冰钓、鄂伦春“伊萨仁”等沉浸式民俗游;打造融长调、摔跤、“巴斯克节”表演、冰上舞蹈、冰上特技为一体的《非遗中的呼伦贝尔大雪原》演出……

呼伦贝尔极致草原多彩非遗之旅线路被列入国家20条非遗旅游线路;额尔古纳市、鄂伦春自治旗、阿荣旗等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鄂伦春自治旗多布库尔猎民村、拓跋鲜卑历史文化园和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腾克达斡尔民俗村形成农旅文旅融合示范;海拉尔区打造的红星不夜城、西山夜市等夜经济示范项目融夜游、夜娱、夜食、夜购等夜经济于一体,“一业兴百业”效应叠加释放。

呼伦贝尔充分释放“十四冬”筹办“乘数效应”,“十四冬”进校园、进社区活动火爆,“十四冬”文创产品也火了起来。

如果说四季分明的气候条件与丰饶富集的自然资源为旅游业蓬勃发展支撑起“四梁八柱”,那么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与悠久绚丽的历史文化则为呼伦贝尔文旅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森林文化、草原文化、农耕文化水乳交融之地,呼伦贝尔市有国家级非遗名录18项,自治区级非遗名录123项,呼伦贝尔市级非遗名录239项,旗市区级非遗名录457项;申报国家级传承人10人次,自治区级传承人155人次,公布市级传承人465人次,旗县级传承人785人次。

“十四冬”雪上项目赛区之一的扎兰屯赛区,小城拥有达斡尔民俗博物馆、鄂伦春民俗博物馆等12座博物馆,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2处。其中中东铁路博物馆是全国最早一家展示中东铁路时期历史的特色专题馆。

“百年前,当中东铁路穿行在呼伦贝尔大地,便传来了欧洲文化,也埋下了呼伦贝尔建设‘油画之城’的种子。百余年的发展,让油画文化在此生根。”呼伦贝尔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姜传峰说。

标签:
责编:史雪莹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