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南浔古镇 拍友 张斌 摄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强。县域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县域文化建设是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载体。人文经济学命题的提出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文化与中国经济互融互促发展的深度思考和理论概述的结果,对县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把握县域人文特色,打造县域特色经济
县域是城乡统筹、城乡联系和城乡融合的链接纽带。县域社会形塑了城市社会的另一面,县域社会是由县城社会、乡镇社会和村落社会组成的城乡统一体,具有乡土社会与城市社会二元混合的社会特征。县域社会既是一种新乡土社会,又是一种新城市社会,是一种典型的城乡社会形态。县域社会既保留了乡土社会的族群认同、熟人链接、有机自然的传统生活方式,又具有商品经济、社会交往、时尚消费的现代生活方式。县域经济是一种典型的国民经济的区域性体现,包括一、二、三产等完整的产业运行体系。县域经济具有鲜明的地方性和特色性,具有明显的根土意识和人文底蕴。文旅产业是县域特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富民产业、绿色产业和全域产业,对于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县域文旅产业是以县域文化资源为依托、以提供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为形式、以满足人们文化消费和旅游消费为目的的新型产业形态。
文化的力量可以转换为物质的力量、经济的力量。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认为,与新的发展阶段相适应,中国经济也理应出现三个大趋势,即民富型发展趋势、要素型改革趋势、制度型开放趋势。这对于县域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观察效果。人文经济学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理念,是一种文化赋能的经济发展范式,是一种文化兴业的经济增长效益,是一种文化繁荣的经济发展目标。文旅产业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表现为产业集聚、空间集群和区域协同等不同层次的驱动机制和扩散效应。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县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追求。发展县域文旅产业的关键在于县域人文资源的梳理和县域人文基因的提炼。县域人文资源往往表现在自然山水资源、物质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具有历史的连续性、在地的原真性、日常的生活性、本土的内生性与精神的超越性等多重特征。县域人文资源广泛分布在自然山水、农事劳作、特色风物、神话传说、地方故事、手工非遗、农品加工、创意农旅等各类产业形态和空间布局中。以人文经济学的视野出发,就是要挖掘县域农业人文遗产、县域制造业人文价值和县域服务业人文精神的符号体系,将其放置于中华文化的历史谱系和世界文化的现实谱系中,呈现县域人文资源的普遍价值。浙江松阳以 “最后的江南秘境”作为宋韵文化的县域特色和人文基因的特征表达,将古村老屋、自然风光、田地河滩、匠艺手工等特色文化资源整合为统一的松阳人文基因,持续开展乡村“生态修复、经济修复、文化修复和人心修复”等系统性修复措施,通过纵向一体化的创新发展和价值提升,培育民宿、研学旅游、创意农业等文旅新型业态的产业集聚,将人文经济县域样板的“松阳故事”传播到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
营造县域人文环境,培育县域美学经济
县域环境营造注重人文价值和人道理念,强调以普通人的视角、以满足老百姓的个体需求为诉求进行地方要素的总体营造。县域环境包括生态环境、产业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既包括硬环境的营造,也包括软环境的营造。县域人文环境的硬营造应注重功能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注重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结合。县域人文环境的软营造应注重情感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地方认同性与社会沟通性的融合。
2024年2月3日,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2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由新华社受权发布,将浙江“千万工程”的成功实践上升为国家顶层设计。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推动“千万工程”,从农村环境整治入手,由点及面、迭代升级,20多年持续努力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创造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
2023年11月14日,永嘉县岩坦镇林坑古村,房前屋后、窗台、和屋顶上晾晒着红辣椒、玉米、南瓜等农作物,吸引许多游客前来体验观赏。 拍友 王华斌 摄
从人文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可以将县域视为一个“家”的意象。县城的大街小巷、乡镇的集市小区、村落的院坝田埂都是接待来客的“会客厅”,路灯、候车亭、路边座椅、停车设施、地面铺装、护栏、乡村礼堂等公共设施则是“家具”,可以结合地方特色和地域文化进行统一设计和标准制定,打造县域型公共艺术品,增强县域空间舒适物的多元化营建,综合运用好物理空间、灯光、设施、声音、气味等县域场景要素,统筹好“人文地景产”等县域创生要素,将县域视为审美的艺术现场,并在此基础上培育县域美学经济。
县域人文环境的营造将进一步激发县域人文资源的创意活力和文化赋能的价值动力,形塑县域美学经济的新人文经济形态。县域美学经济的空间集聚不再是传统产业集聚式的封闭型、单一性物理空间,而是自然生态型、内容整合型的新型空间。河南修武通过开展全县范围的美学经济行动,超越了长期以来依靠云台山单体型文旅景区对地方经济的拉动模式,以村落活动场所和党群活动中心的设计活化为契机,以“去衙门化、去官僚化、去刻板化”的党建美学为抓手,布局了自然美学、社会美学、商业美学、产业美学等县域美学经济的多元业态,培育民宿美学主理人、美学产品推荐官,形成了一批独具地方美学特色的文旅产业集群,将人文美学赋能与人文科技赋值相结合,以全域美学营造促进全域旅游发展,设置县域美学产业链长制,实现了县域美学经济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推动了特色农业、特色工业和特色商业的产业融合发展和消费空间的集聚。
加强县域人文治理,推动县域认同经济
县域是一种新型城乡空间和社会结构,县域经济是一个新型城镇化历史性演进和乡村振兴空间性发展的动态过程。县域治理是一个包括个体自我治理、家庭宗族治理、村落乡约治理、乡镇伦理治理和县城法规治理的多元治理体系,包括县域政治治理、县域经济治理、县域社会治理、县域文化治理和县域生态文明治理,是一种包容性治理和韧性治理,是一种基层动员型治理和多元主体型治理。县域治理既是现代治理体系和现代治理能力的技术体现,也是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价值体现,展现出浓厚的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的精神力量。
县域治理的底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文价值和人文精神。长期以来,中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村治、乡治与县治文化传统,重亲情、崇伦理、施教化,将仁德、孝道、信义、忠诚等个人美德、家庭美德与社会美德统合起来,建构起法治、德治和自治为一体的多元治理体系,形成一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追求。这些文化美德和伦理秩序通过村落农事生活、乡镇集市生活和县城小城生活的日常显现,依然成为县域治理的重要内生动力和价值驱动。
2024年1月7日,“村超”上赛季射手王、忠诚村球员董永恒(右)在进球后和队友庆祝。2024年贵州榕江(三宝侗寨)和美乡村足球超级联赛(“村超”)新赛季于1月6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激情开赛。新赛季“村超”参赛队伍实现大幅扩容,从20支球队增加到62支,共计将有1800余名球员参与。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县域治理的根本是推动“人”的现代化,通过县域认同的达成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同发展。繁荣发展县域文化是提升县域治理水平的重要条件。县域治理的出发点在于通过县乡政府、村委会、社会组织、商业机构、市民和农民等各方力量,达成乡村农民、乡镇和县城居民的地方认同建构和主体性认同生成。县域治理与县域经济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贵州榕江(三宝侗寨)和美乡村足球超级联赛是村民主导、全民参与的一个县域基层足球比赛,在政府引导下逐渐显现出特色文化展示、地方经济拉动的综合效益,在互联网平台和自媒体直播的加持下,以“村超”的村潮时尚模样火爆出圈,通过村民认同和网民认同双向赋能的认同合力,实现县域内外、实数融合的区域协同效应,最终打造出一条“超好看”赛事、“超好吃”美食、“超好玩”美景、“超好住”民宿的“超”认同经济的县域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县域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县域领域的实践结晶,在历史文化、生态文化、制度文化、社会交往文化和精神文化等不同文化形态中彰显出独具特色的价值内涵和符号表征,为县域环境建设、县域经济发展、县域社会治理注入精神动能,具有推动形成县域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产业集聚、空间集群和区域协同的综合效应。
【执笔人:向勇,特约研究员,浙江省委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