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中共江苏省委网信办、江苏省广播电视局指导,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版本馆、南京图书馆、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等单位支持,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倾力打造的国内首档数字化人文网络纪录片《且上书楼》全平台上线。
《且上书楼》首集《小校经阁》,聚焦一座特殊的藏书楼——曾收藏全球甲骨数量近1/4的小校经阁。文字承载着历史底蕴和文化基因,甲骨文作为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对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纪录片选取这座位于上海闹市的八角书楼作为系列开篇。
小校经阁位于上海,距今有近百年的历史,主人为民国收藏家刘体智,刘体智的文物收藏堪称一流,其中龟甲骨片和青铜器的收藏,世间罕有其比。
刀笔留痕,甲骨呈奇。《小校经阁》以甲骨文在现代生活中成为流量爆款作为切入点,从一片震惊天下的甲骨“四方风”故事展开,引出为爱痴狂的收藏家,和这座历近百年的藏书楼。
为保证节目的真实性、权威性和独家性,项目组遍访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先后前往中国国家图书馆、小校经阁原址、上海图书馆等地拍摄了大量独家资料,深挖史实,最大限度还原甲骨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同时,以藏书楼为媒介,以刘体智的人生经历串联起时代风云,从他将藏品全数捐献的家国情怀之中,挖掘中华文明赓续传承的基因密码。
同时,项目组通过多方渠道,辗转找到小校经阁楼主刘体智先生嫡孙——90岁高龄的刘耋龄先生,得知纪录片的立意与主旨之后,刘耋龄先生对项目组的工作给与了大力支持,炎炎夏日的高温天气,陪同摄制组重访书楼,刘老先生表示,本片的拍摄为小校经阁抢救性地留下了珍贵影像,非常有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强调要“把自古以来能收集到的典籍资料收集全、保护好,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作为国内首档数字化人文网络纪录片,《且上书楼》每集30分钟,共12集,纪录片立足网络传播的媒介生态,深耕传统文化题材内容,首次系统化展示全国古今藏书楼的风貌,聚焦“书、楼、人”三条线索,挖掘提振藏书文化与古籍文献保护的时代价值,让古籍与当今时代产生新的共振,生动诠释“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与国脉相连”的精神内核。
从全国数百座知名藏书楼中,项目组经过多轮论证,精心挑选出十二座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古今藏书楼作为呈现对象。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足迹,从千年文脉的江南出发,探访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中国国家版本馆、边陲小镇的乡村图书馆和顺图书馆……拍摄地点遍及北京、上海、云南、贵州、福建等地,既有古籍薪火相传的历史场景,也有现代图书馆全民阅读的蓬勃景象,在行进的旅途中触摸历史脉络、见证发展印记,实现历史与当代的对望和融通。
立足网络平台的传播特点,以年轻化的视角开启别开生面的时空穿梭和思想碰撞,是本纪录片的创作理念。《且上书楼》突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革新叙事表意方式、创新艺术表现形式,不断拓展“ 纪实+ ”的创作空间。内容结构上,将戏剧分幕形式引入纪录片表达中。叙事语态上,突破纪录片传统风格,配音风格进行符合网络生态的尝试,有料有梗又有趣,让节目可以更有效触达互联网用户。同时,《且上书楼》借力数字技术场景的应用,实现了视觉呈现与美学风格的升级。将AI数字人技术引入到创作之中,复现历史人物形象,让藏书家“活”起来;运用实景拍摄与数字化、水墨动画、三维建模等技术相结合的形式,打造别出心裁的视听语言。
打造“1 +N ”内容矩阵,从纪录片开拍起,《且上书楼》即推出网络直播《上书楼》及100条竖版短视频等新媒体产品,聚合媒体资源、拓宽推广渠道,借助新媒体优势,以多元表达与现代科技深度结合,探索多平台的融合创新。
从2024年2月25日起,《且上书楼》纪录片在江苏卫视、江苏城市频道播出,荔枝新闻、优酷、腾讯等网络平台同步上线,12集节目将用镜头与光影架起与古代圣贤对话的桥梁,为助力深化全民阅读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交出一份灵动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