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准确把握科技工作者在就业方式、科研环境、生活状况、流动趋势、思想观念等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科技工作者的结构性变化和群体性特点,加强对科技工作者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些重要论述对做好青年科技人才工作极具针对性、指导性。
精准把握当代青年科技人才的新特点。当代青年科技人才视野广阔、知识丰富、感知敏锐,有着更强烈的创新创造创业意识。青年科技人才处于自然生命周期的早期阶段,处于创新思维的活跃期、创造力的高峰期,精力充沛、思想活跃、富有活力,但也伴随着思想冲动与情绪浮躁。他们期待奖掖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不论出身,人才培养和使用渠道更加全方位、多样化。做好人才工作,就要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在科技创新、科学普及、科技咨询等方面为人才搭平台、拓渠道、建机制,以建家交友促进建功立业。当代青年科技人才更倾向主动选择成长发展环境,跨单位、跨区域流动趋于频繁,社会分布更加多元。他们期盼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突破更多人才流动桎梏,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学术环境、社会环境。做好人才工作,就要倾心引才、精心用才,为人才成长和发展创造更优越的成长条件、更开放的创新生态,破除妨碍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弊端,关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人才发展。当代青年科技人才数字化、网络化生存能力较强,追求人生出彩,有着更强烈的社会、政治参与意识。青年科技人才大多活跃在网上,网络日益成为他们交流学术、表达诉求、反映意见建议的主渠道,这决定性重塑了人才引领的阵地形态,是做好青年科技人才工作必须适应的网络环境。社会思潮交流交融交锋,个人表达渠道多元多样,越来越多青年科技人才希望通过参加学术组织等方式,拓展社会参与、政治参与。强化理论武装,传播弘扬正能量,需要加强网络化动员,有序扩大青年科技人才的社会参与、政治参与渠道,引导人才既追求实现自我价值,又勇担国家和社会责任。
深入了解青年科技人才的职业发展困境。近年来,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纵深推进和减轻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的全面实施,以往反映的表格多、报销繁、检查多等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受到科技界普遍认可。青年科技人才在普遍受益的同时,还面临一些职业生涯早期特有的负担和忧虑,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和创新建功。一是担纲领衔机会少。由于资历较浅、能证明研究实力的成果和资源少,同时在竞争性科技资源配置中“论资排辈”比较普遍,优秀青年人才不得不因年限问题“熬资历”,因而独立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独立创建实验室和团队难度较大,鲜有开展独立研究、开辟新领域的机会。二是成长提高通道窄。青年科技人才获资助渠道少、难度大、稳定性差,难以聚焦前沿“十年磨一剑”深耕细作,因而不得不分身分心“拉关系”“跑项目”。青年人才期待“用得起”高质量学术资源,期待参与学术交流或职业培训,期待在国内外学术组织中寻求合作伙伴、发挥自身作用。三是评价考核压力大。一方面,有的考核评价周期短、频次高,易误导青年人才在选题、研究中避难求易、避重就轻,追求短期效益,不利于积厚成器、出大成果。另一方面,很多考核评价机制未充分体现青年人才特点,更多是与资深科研人员在同一平台、同一套指标、同样方式下接受考评,在“只认署名成果”“只给论文第一作者、奖励靠前者计贡献”等评价导向下,实际贡献得不到认可,挫伤了创新积极性。当前在人才评价激励中,还存在人才“帽子”泛化、异化的问题,“帽子”一定程度上成为人才识别的标签、人才进步的台阶,成为职场“通行证”、资源“吸铁石”,使青年科技人才热衷于追逐“帽子”,助长了急功近利、浮躁浮夸。针对职业发展困境,要推动好政策扎实落地、研究出台更多有针对性、实效性的硬举措,从根本上缓解青年人才的职业发展焦虑。
切实关心青年科技人才的现实需求。青年科技人才刚步入职业生涯,普遍在薪酬待遇、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存在实际困难。习近平总书记曾列举青年在毕业求职、创新创业、社会融入、婚恋交友、老人赡养、子女教育等6个方面的操心事、烦心事,青年科技人才也不例外。不断提升人才服务能力、服务效果,有效解决这些困难和诉求,才能增强青年人才的获得感。科研活动中,一些青年人才不得不承担大量基础性工作,干杂务、“跑龙套”“打酱油”成了主业。为激烈竞争所迫,一些青年人才成了“青焦”,他们要花时间精力解决安居等生存问题,同时又担心错过最富创造力的科研黄金期。在现实生活、工作压力下,有些青年科技人才出现不同程度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对这些问题,既要切实创造条件逐步解决,又要引导青年科技人才辩证认识、正确处理。一方面,压力是成长的动力,不能期望创新环境百分之百尽如人意、所有成长条件都依赖外界提供,必须直面挑战;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关注青年科技人才的急难愁盼,努力为他们成长提高创造条件,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党中央对人才的关心关爱。
作者:吴善超中国科协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