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文明祭扫让清明气更“清”、景更“明”
2024-04-04 14:47:00  来源:宿迁网  
1
听新闻

雪融春暖清明时,一花一树寄哀思。连日来,各地纷纷推出形式多样的清明祭扫方式,对先人表达“思时之敬”。从曾经的“香烟袅袅”,到如今的用鲜花替代纸钱、用咏诵替代鞭炮、用思念替代香烛,无火的文明祭扫“新风尚”正悄然成风,清明节也回归了“清明”之本真。

清明,是天朗气清的清明,也是情深追思的清明,更是中华民族祭祀祖先、慎终追远的传统节日。古往今来,烧纸钱、放鞭炮、倒一杯酒以缅怀先人,早已成为根深蒂固的文化习惯。只不过,当焚香烧纸“狼烟四起”、烟花炮竹“惊天动地”,常规祭祀变成喧嚣扰民、甚至带来安全隐患的活动,真的能“慰故人”吗?传统礼仪的轨迹终究要沿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民政部、国家林草局近日印发的《关于做好2024年清明节祭扫工作的通知》要求,大力推广敬献鲜花、绿化植树、集体共祭、家庭追思等文明低碳祭扫方式,倡导移风易俗新风尚。在墓前献一束鲜花、敬一杯祭酒、植一棵树,以文明祭扫取代传统祭祀方式,可谓是大势所趋。不见香烟袅袅,并不妨碍我们在追思中感悟生命;不见喧嚣吵闹,我们依旧在感恩中赓续情感。

因时而动,“云祭扫”顺应发展浪潮,成为“互联网+”时代一种新的祭扫方式。从在线献花、点蜡烛,到购买虚拟祭品,如电子产品和交通工具等,“云祭扫”让人们特别是身在他乡的人能更方便快捷地在“云端”表情达意、寄托哀思,更多人开始接纳和认可这种祭扫新形式。近些年,各地也推出各项服务满足“云祭扫”的需求。黑龙江省各市(地)开通清明祭扫网上平台,推出云祭、代祭、公祭和预约祭扫、网上祭扫等网络信息化服务;在线祭扫平台“宁思念”免费提供当季的时令水果和蕴含民俗文化的食品素材作为供品,为南京市民提供免费在线祭扫服务。祭奠扫墓,是生者用心、用情、用爱与逝者“对话”,寄托哀思也是在抚慰心灵。“云祭扫”的兴起是对传统祭扫习俗的一种创新和传承,不仅保留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还融入了现代科技元素,使传统文化得以在新时代背景下更“气清景明”。

推动移风易俗、文明祭扫,关键是要牢牢夯实“移”和“易”两字,既要充分尊重风俗习惯,不搞“一刀切”,又要推动社会治理、文明倡导与民意诉求相偕而行,循序渐进,不断“积跬步”“积小流”。北京多个墓地都提供免费水溶祭祀方式,纸和墨都采用环保材料,可以完全溶入水中,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湖南永州,清明期间民政等部门在各村的进山路口都设置了鲜花、树苗发放点,方便群众绿色低碳祭扫;甘肃省兰州市烈士陵园在烈士墓区设置“时空信箱”,开启“缅怀之窗”,用书信这一形式表达敬意、寄托哀思......各地的实践表明,让文明祭扫成为清明新风尚,一方面要创新祭扫方式,坚定不移纠正祭扫过程中的各种歪风邪气;另一方面,要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全方位开展文明祭扫宣传教育活动,让文明祭扫观念深入人心。培育文明新风尚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形成普遍共识、持续努力,才能避免祭扫新风成为“一阵风”。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祭扫,不拘泥于形式,关键在于“心到”。以创新的方式、文明的方式进行祭扫,让文明祭扫教育贯穿于日常的精神文明建设之中,与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的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让清明的内涵回归“清明”,或许是对先人最好的追思。(陆媛媛)

标签:
责编:陈康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