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娃变“大厨”,蓄积温暖一生的烟火力量
江苏徐州网红幼儿园劳动教育热潮的教育启示
洗菜、烙饼、烤麦子、包饺子、磨豆浆……初夏时节,江苏省徐州市徐海路幼儿园烟火气升腾,教室外的小院好不热闹。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这些“厨房重地”的活儿,会出现在一家幼儿园,“大厨”竟是一群幼儿园小朋友。
意外走红网络,这家幼儿园如今怎么样?在众人审视下,如何继续让孩子们上好劳动课?怎么看待社会对孩子安全的担忧?劳动教育缘何热度不减?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来此一探究竟。
“学历幼儿园,厨龄三年”
一段时间以来,这家幼儿园的烹饪劳动实践课在各大短视频平台走红。徐海路幼儿园园长张乾发布的多个视频里,萌娃们头戴厨师帽,在小小灶台前化身“大厨”,做起饭来有模有样。
一些网友将这家幼儿园戏称为“幼儿职业技术培训学校”,认为孩子们在这里学习体验满满,欢乐多多。“学历幼儿园大班,厨龄三年。”“幼儿园毕业就有三年工作经验了。”
还有网友留言表示,萌娃变身“大厨”,这桌“菜”便是最好的教育。
张乾告诉记者,幼儿园为3岁至6岁的儿童提供学前教育,视频拍摄的是园内日常劳动教育课,从2020年开始便常态化开设。意外走红后,不少家长前来咨询,甚至有外省家长前来申办入园,但这里长期处于学生满员状态。
爆火的厨艺类劳动课,缘起于一棵山楂树。
去年秋天,在一场“山楂红了”主题活动中,孩子们捡了不少山楂,却因为担心不卫生不敢吃,只能拿到教室临摹作画。
“为什么秋天大好时光里采来的果实不能享用呢?”老师们一起商量,请来村里的老师傅给孩子们砌了个灶台,老师教孩子们生火熬糖,自制冰糖葫芦。
“给孩子两口大锅,孩子们还我们一场‘奇迹’。”张乾说,没想到课堂效果这么好,孩子们爱上了劳动课。如今,生火做饭、拓印扎染、伺花弄草、喂养小动物成了孩子们最爱的“课程”。
“校园有围墙,但教育不应该有”
“开展劳动教育,我是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的。刀具都是塑料的,孩子们炒菜的时候也戴着手套、面罩,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在操作台上方炒菜也不容易接触到明火。”张乾说,孩子们的劳动以自我服务为主,还有手工类、生活体验类等课程,在共同劳作中老师和孩子们的关系也更亲近了。
张乾是这所幼儿园所在地、大黄庄街道张庄村人,小时候会做好饭、洗好衣服等着父母干完农活回家,虽不富裕但感觉童年生活很幸福,她想让孩子们也体验这种幸福。
“我当然怕孩子受伤,但更怕给不了孩子们快乐的童年。”张乾说,老师们会尽最大努力做好安全防护。在开展劳动实践前,老师们会认真排查、清除各种安全隐患,指导孩子规范使用劳动工具,加强安全技能与应急能力培养。“我们很重视教学质量,有30多名教师,大家一起保护好孩子。”
在张乾看来,校园有围墙,但教育不应该有。“课堂不局限于教室内,也在大自然里,更在实践中,我希望让孩子们在四季变化中体验劳动的乐趣,和他们一起感受四季的变化、生命的美好。”
“其实早在开课前,我们就充分和孩子们沟通过,征求过他们的意见,很多小朋友喜欢动手劳动。现在,孩子们大多不觉得劳动是吃苦,反而把劳动当成游戏,享受其中的乐趣。”张乾说,有些孩子回家之后抢着做家务活,帮着洗碗、扫地。
记者采访时看到,徐海路幼儿园还专门开辟了一块养殖区,让孔雀、松鼠、兔子、鸽子等陪伴孩子们成长,更让孩子们学会照顾小动物,增强同理心和责任心。
徐海路幼儿园副园长张田说,老师们平时更多扮演支持者、观察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在劳动实践中引导、帮助孩子们学会自己去探索、发现、成长。“教育的基础目标是获得生存技能,成才之前先成人,我们希望培养出自立、自主、自信的孩子。”
“旷野的风声在书里,更在路上”
“不敢相信我儿子居然会包饺子!”“孩子前些日子又让我买个空气炸锅。”“小家伙手机都不爱玩了,还会主动帮忙做家务。”
徐海路幼儿园在开展劳动教育之初,有部分家长担心孩子年纪还小难以学会这些技能,有的担心孩子受伤。但前期探索取得效果后,家长们的顾虑被慢慢打消。很多家长说起孩子的变化赞不绝口,一些家长甚至送来柴火给孩子们烧饭用。
难能可贵的是,在劳动过程中,一些“i孩”秒变“e孩”。正在上大班的吴卓航曾经性格内向,是标准的“i孩”,但是小小年纪的他做起饭来却是一把好手,成了孩子们口中的“大厨”。现在的他阳光自信,掌勺间隙不时手舞足蹈。
2022年,劳动课正式成为我国中小学的独立课程,新课标实施两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重视提高劳动课教学质量。不仅在江苏徐州,近年来全国多地根据新课标要求,将劳动课正式纳入义务教育阶段必修课程。
在许多地方,学校的劳动课基本开足开齐,劳动教育逐渐走向课程化、规范化。以徐州市为例,当地所有中小学校配备专兼职劳动课教师,除了开发劳动教育校本课程、保障劳动课每周不低于1课时,还有500多所中小学开辟了专门区域,开展种植、养殖等劳动实践。
南京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殷飞表示,徐海路幼儿园把课堂搬到“厨房”、田间,让教育融入生活和自然之中,寓教于乐,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理念契合,这也提醒人们教育教学不应局限于校园内,知识的源泉不止于书本。“教育的本质不是把每个水桶装满,而是点亮每一盏灯,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人生不是轨道,而是一片旷野。我希望孩子们,在这个小院里尽量全面发展。等他们长大了,回忆起来会有满满的幸福感。”张乾说,人生没有彩排,她和老师们想在孩子们经停的第一个“驿站”,在心里播下热爱劳动的种子,帮助他们蓄积足以温暖一生的烟火力量,让他们以后面对生活和困难有本领、有勇气。
“让孩子成为孩子,让教育自然发生。旷野的风声在书里,更在路上。”张乾说。 (记者赵久龙 陈圣炜 蒋文茜 参与采写:王祥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