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湿”意之城,打造绿色生态“盐城样本”
2024-06-15 21:20:00  来源:盐城新闻网  
1
听新闻

仲夏时节,黄海之滨的湿地滩涂绿意翻涌,鹤舞鹿鸣,步步入画、处处是景。

兼具湿地、海洋、森林三大生态系统,拥有珍禽、麋鹿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世界自然遗产”“国际湿地城市”两张世界级生态金名片……绿色湿地文化得天独厚,绘就了这座城市壮美的生态画卷。

近年来,盐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擦亮美丽生态名片,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久久为功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盐城建设,更好展现新时代盐阜大地的“最靓颜值”“幸福底色”。

广袤的沿海滩涂

“湿”与远方

近期,东台条子泥湿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嘴鸥进入育雏高峰。在黑嘴鸥繁殖基地,一对对成鸟忙着孵化、觅食、育雏,刚出生的幼鸟扑腾着翅膀,蹒跚学步。

作为长三角中心区城市的盐城,拥有着极为稀缺的“原生态”——黄海湿地。在这里,孕育了太平洋西岸和亚洲大陆边缘面积最大、生态保护最好的海岸型湿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的中心节点。丹顶鹤翩翩起舞、麋鹿呦呦鸣叫、勺嘴鹬悠然信步,演绎着地球生灵的繁衍生息、勃勃生机。

守护湿地,共享“诗与远方”。以顶层设计保障“共栖”、以协同增效实现“共治”,凝聚“共识”推进自觉、搭建国际平台促进“共鉴”……盐城的绿色发展实践为全球滨海区域的生态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示范。

条子泥鸟潮

盐城在强化顶层设计中统筹推进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在全国率先将“NbS”(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写入党代会报告;高质量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以绿色为引领从重点整治向系统治理转变;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培育生态文化,激发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不断扩容“生态朋友圈”,推动生态互助、发展互通、文明互鉴。

加强湿地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不断提升。2023年,全市湿地保护率为49.4%,自然湿地保护率为63.9%。全市治理互花米草面积11.8万亩、全省最多,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43.6%、全省最高。生物多样性“家谱”持续丰富,截至目前,盐城市共记录生物物种4692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的保护物种共计142种,包括35种国家一级保护物种,以及107种国家二级保护物种。

依托世界自然遗产,深度参与国际生态治理对话与合作。去年,盐城成功举办全球滨海论坛会议,《盐城共识》入选“一带一路”多边合作成果清单。美国加州州长纽森先生来盐考察,为一只导游丹顶鹤起名为“加利福尼亚”,并赞叹“盐城风景比家乡更胜一筹”。

黄海森林公园

盎然“绿”意

在盐城林场胜利管理区二中沟南,100亩的碳汇监测林蓊蓊郁郁。作为国家级森林碳汇试点林场,盐城林场积极探索典型困难立地区域林业固碳增汇模式、基于遥感的碳汇计量监测、碳汇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众木成林,盎然绿意。多年来,盐城市深入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厚植绿色家底,增加碳汇总量。2023年,全市共完成新造成片林1.47万亩,林木覆盖率达25.2%、高于全省1.14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全市已新造成片林2.3万亩,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40%;盐碱地造林试点面积达829亩,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18%;启动新建绿美村庄59个,改造提升17个。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盐城高质量发展的优势所在、动力所在、后劲所在。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一体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和美丽盐城建设,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盐城生态环境质量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盐城蓝”洋溢着满满幸福感。坚持“控扬尘、治臭氧、抓减排、强执法”,盐城市强化市县同治、部门联动,推动1240项重点治气工程项目和427项VOCs污染治理工程项目建成见效。2023年,全市PM_2.5平均浓度达27.7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83.4%,均居全省第二;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46,连续八年全省第一。

水环境方面,盐城市聚焦全优Ⅲ目标,坚持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三源”同治,定向监测、精准溯源、靶向整治。重点推进生活污水、养殖粪污、“六小”行业、农村黑臭水体、入河排污口等五个方面治理。2023年,全市17个国考、34个省考、21条入海河流断面和14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继续实现4个“100%”;近岸海域优良海水面积全年优良比例达94.5%,优于省定目标31.5个百分点,达到盐城市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蓝天碧水高颜值,盐城生态“好气质”。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盐城人的生态意识愈加强烈,绿色行动更加自觉,特别是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正在推动全社会形成更绿色、更环保的新风尚。

大洋湾生态旅游景区

绿中生“金”

黄海森林公园单日总收入破300万元,荷兰花海“爱上夜花海”场场爆满,竹林大饭店日均流量超2万人次,大龙岛度假村、草房子酒店等“一房难求”……今年“五一”小长假,盐城游客量再攀高峰,全市A级旅游景区、乡村旅游重点村共接待游客536.42万人次,同比增长22.17%。

点绿成金,探路“两山”转化。盐城不断擦亮“世界自然遗产”和“国际湿地城市”两张国际名片,推动生态价值多元转化,精心做好生态旅游大文章,推动“生态资源”形成“生态产业”、支撑“生态富民”。

聚焦价值实现擦亮生态名片,全力打造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旅游目的地。2023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84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3.0%,实现旅游总收入536.6亿元,比上年增长1.1倍。当前,盐城市正以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廊道、长三角(盐城)数字视听产业基地建设为抓手,全力推广世遗产品。聚力打造文旅发展制高点,同步提升文旅产业带建设,着力构建历史文脉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消费新场景。

巴斗村“渔港号子”表演

守住“生态美”,带来“百姓富”。美丽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拓展产业新空间。依托条子泥湿地、黄海森林公园、荷兰花海、九龙口等景区,盐城正打造“长三角高端康养组团”,生态康养吸引力不断增强;吃“笆斗饭”的小渔村端上“生态金饭碗”,东台市弶港镇巴斗村坚持渔旅融合、养海护海;走上小康岸,盐都大纵湖湿地居民旅游收入增加了3倍,阜宁金沙湖旅游度假区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1000多人……

生态产品产生溢出效应,筑牢供应安全新保障。盐城在长三角27个中心区城市中农业总产值唯一超千亿元,以“射阳大米”“东台西瓜”为代表的地理标志农产品,走俏上海、香港。这里正成为“餐桌上的长三角一体化”重要保障者。

生态厚度,决定发展高度。蓝天碧水间,借绿向优的产业呈现出蓬勃之势,点绿成金的故事也在不断延续,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在盐阜大地不断铺展。

标签:
责编:吴冠文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