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江苏盐城:向海图强 挺进深蓝
2024-07-17 19:13:00  来源:盐阜大众报  
1
听新闻

海洋,广阔深邃;创新,一步不停。作为江苏沿海地理中心城市、淮河生态经济带出海门户,盐城市用好战略机遇,坚定向海图强,创新沿海高质量发展推进机制,统筹推进重大平台载体、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高质量发展优势,彰显出海洋经济强劲的“蓝色动能”。

抓机遇 深耕海洋产业“主赛道”

一汪湛蓝海水,蕴藏着海洋产业发展的密码。

今年1月,盐城市出台《盐城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重点培育发展海洋新能源、海工装备、海洋船舶、沿海滩涂种养业等九大产业,力争到2026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2030年突破2800亿元。

近日,全球单罐容量最大的液化天然气(LNG)储罐群——中国海油盐城滨海“绿能港”项目6座27万立方米LNG储罐全部建设完工。同日下午,由我国自主研发、设计建造的全球首艘第五代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绿能瀛”号在“绿能港”完成首次卸液……

新能源是盐城最大的特色,也是最强的后劲。今年以来,盐城市在“风光氢储”和LNG等领域均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市海上风电装机容量554.7万千瓦,海上风电整机产能占全国40%以上,电池片、组件综合产能位居全国城市第一位,新能源产业入选首批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示范集群。喜人成绩的背后,可以窥见海洋新能源产业蹄疾步稳的发展走势。

再将目光投向海洋渔业——

响水县野化驯养的10万亩斑节虾迎来丰收季,引进海捕苗、采取立体式养殖的斑节虾健康、鲜活,吸引不少客商前来抢购,丰收的斑节虾“蹦”进了长三角市场。

“现在是斑节虾最肥美的时候,工人每人每晚能捕捞400斤至500斤,一般每斤40头左右。”养殖工人乔登华乐呵呵地说。

作为响水斑节虾的核心养殖基地——江苏三圩盐场,拥有养殖面积2.1万亩,创成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今年,该盐场采用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提供的虾、蟹、贝立体养殖模式和生态原位净化技术,预计全年产量可达120万公斤,产值1.5亿元。

“躬耕”万顷碧波,“放牧”蓝色家园,推动海洋渔业破浪前行,离不开政策赋能。《盐城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明确将海洋渔业作为九大海洋产业之一重点培育,通过推动海洋渔业转型发展、优化海水养殖布局、培育海产品交易电商、支持远洋渔业发展、加快现代渔港建设等,支撑海洋产业发展格局,让海洋渔业成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扬优势 提升平台载体承载力

科技创新平台是产业创新的重要基础,也是决胜科技赛场的“胜负手”。

盛夏时节,走进位于盐南高新区的江苏沿海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中心,看到的是一片现代化楼宇,听到的是海洋可再生能源技术与产业拔节生长的声音。

江苏沿海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中心聚焦海上风电、海上光伏两大核心领域,围绕氢能、海洋能、储能等可再生能源方向,深入开展共性技术研发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致力于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应用。如今,中心集聚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金风科技等可再生能源领域大院大所、龙头企业15个,实施国家级科技攻关项目2项,大功率电力电子实验平台、制氢材料与氢能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建成运营。

高能创新平台汇集高端创新资源,为经略海洋增添了新底气。目前,盐城市组建江苏海洋经济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东台滩涂研究院等科研基地30多个,全市涉海产业领域先后建成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43家。

园区是海洋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盐城市正积极推动大丰风电产业园、大丰生物产业园、东台海洋工程特种装备产业园、建湖石油装备产业园等7个海洋产业特色园区建设,通过打造海洋产业集聚高地,促进资源有效配置,进一步增强海洋产业竞争力。

加快推进海洋可再生能源、船舶制造等产业向园区集聚;新世亚风电电气装备、中车主机智造等一批海洋能源装备制造及产业配套项目加快建设;冷能综合利用产业链条初步形成,换冷站、冻干果蔬、冷水养殖等项目开工建设……眼下,随着园区内企业接二连三落户、项目紧锣密鼓推进,海洋产业强大的“虹吸效应”在这里加速释放。

畅通道 基础设施建设再提速

晴天碧海,微风带来阵阵咸鲜气息。伴随着声声鸣笛,一艘艘满载货物的巨轮从港口驶向浩渺无垠的深海。

盐城港响水港区至东非的散货国际航线和“盐港穿巴”集装箱班轮航线正式开通,进一步提升盐城市对外开放水平,至此,盐城累计开通国内国际航线达52条,中转货物可抵达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

盐城港“上港长三角苏北20万标箱ICT空箱分中心”正式投入运营,这一空箱中心是上海港、盐城港共同打造的服务苏北地区空箱调运的基地,拥有20万标箱的年空箱周转能力,标志着上海港与盐城港新一轮全面合作的正式开启……

港口是基础性、枢纽性设施,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如今,盐城港“一港四区”全部建成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拥有万吨级以上码头泊位26个,2023年货物吞吐量跻身全国沿海港口20强。今年1至6月份完成货物吞吐量0.78亿吨、集装箱37.3万标箱,分别增长12.7%、19.8%;外贸吞吐量完成1185万吨,增长12.5%。

此外,盐城市全力打通内河航道的堵点、痛点,形成通江达海、连通京杭运河、辐射淮河流域的航道体系。积极策应“水运江苏”建设,加快构建公铁水、江海河等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加快通港达园水运专支线建设,加快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建设,打通盐城海运口岸向淮河沿线城市联通的货运通道,实现口岸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打造长三角河海联动示范区。

一项项行动计划、创新举措相继出台,一个个科研院所、创新中心争相落户,一处处重大产业、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放眼浩瀚黄海之滨,盐城正鼓满风帆、奋楫逐浪,争当向海图强的“弄潮儿”,向更广阔的深蓝挺进。

标签:
责编:戴雨扬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