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中国经济行稳致远述评
2022-12-15 12:42:00  来源:新华网  
1
听新闻

新华社北京12月14日电 题: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中国经济行稳致远述评

新华社记者

驶过十年非凡历程的中国经济航船,来到了新的历史起点——

回望来路,成绩彪炳史册:新时代十年,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国内生产总值翻了一番,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

展望前途,面对复杂严峻风险挑战和艰巨繁重任务,中国经济的韧性进一步凸显、潜力和活力持续释放,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构筑有力支撑,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下,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科学指引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自信自立、迎难而上、团结奋斗,推动中国经济沿着高质量发展航道破浪前行,向着更加光明的未来行稳致远。

潮头掌舵破浪前行——中国经济航船驶过极不平凡航程,在攻坚克难中始终坚持稳中求进

2022年12月9日,一架搭载江苏苏州商务经贸团近190人的包机抵达法国巴黎戴高乐机场。他们不仅带去了江南茶礼、非遗苏绣等见面礼,还带着大包小包的生产样品,将赴欧洲多地开展订单洽谈和招商活动。

近期以来,随着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调整,浙江、江苏、四川等多地“出海招商”,按下经济复苏“快进键”。

中国坚持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这将成为明年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

2022深圳全球招商大会爱尔兰分会场活动11月23日在爱尔兰首都都柏林举行,中爱两国近百名代表就中爱双向投资合作等进行经验分享和探讨。新华社发 (刘晓明摄)

近三年来,面对疫情跌宕反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带领中国交出世所瞩目的成绩单:2020年成为全球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经济规模突破110万亿元,两年平均增长5.1%;2022年经济顶住压力、稳中求进,持续巩固回升态势……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

这张成绩单,正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亿万人民,经受重重考验,推动中国经济攻坚克难、勇毅前行的证明。

时间记录不凡——

2012年12月,党的十八大后第一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作为执政党,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扎扎实实做好经济工作。”

潮头掌舵,十年来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护航中国经济迎难而上、行稳致远。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全会谋定发展方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发展作出年度部署;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定期研究分析经济形势,决策重大经济事项;中央财经委员会(领导小组)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领导小组)及时研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重大改革……

在重大历史关头、重大使命任务、重大时代课题面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清醒判断、科学决策、果敢行动,发挥了主心骨、定盘星的决定性作用。

洞察大势,党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入,引领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从明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到揭示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从提出不再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到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从创造性提出新发展理念到作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决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成为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指引中国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

十年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114万亿元;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在全球创新指数中的排名从34位升至11位。

十年间,经过接续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十年间,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生机活力不断释放;统筹发展和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这十年,我们经历了涉滩之险,爬坡之艰,闯关之难。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重塑中美经贸关系,坚决捍卫国家和人民利益,坚决捍卫自由贸易和多边体制;应对世纪疫情,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健康,也最大程度稳住了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盘;应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多措并举巩固经济恢复基础……

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的优势所在、关键所在、根本所在。

在《东方的复兴》一书中,约旦作家萨米尔艾哈迈德写道:“新时代的中国正进入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这种发展并不是对西方的模仿或照搬其产业模式,而是致力于自己创新能力的跨越与进步……中国正在其民族复兴的征程上稳步前进。”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敏锐洞察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着深邃思考,作出科学判断:

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阔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的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导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为中国经济指明前进方向,作出战略谋划——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现在,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向世界作出了坚定、自信的宣示。

深刻变革谱写新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2022年10月16日,人民大会堂。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为中国经济发展指明方向。

深刻的论断,源自非凡的实践。

2012年12月。党的十八大后首次离京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东,在广州主持召开一场经济工作座谈会,指出“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

回京后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不能不顾客观条件、违背规律盲目追求高速度”。

彼时,经过多年高速发展,中国经济面临一系列挑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产业升级阻力重重、传统动能不断削弱,一些地方和部门仍片面追求速度规模、发展方式粗放……

观大势,谋全局,闯新路。

指出我国经济处于“三期叠加”时期,提出“新常态”重要论断,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大局大势,科学分析机遇和挑战,引领中国经济迈上高质量发展道路。

贯彻新发展理念,开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2022年11月30日清晨,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相聚中国人的“太空家园”,开启中国空间站长期有人驻留时代。

“人类正处于航天业的繁荣时刻,中国已经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西班牙人报》网站报道说。

2022年11月3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拍摄的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太空合影的画面。新华社记者 郭中正 摄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紧紧围绕创新这个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习近平总书记进行战略性、全局性谋划,提出一系列奠基之举、长远之策。

“九章”面世、“嫦娥”落月、“北斗”组网、“墨子号”发射成功、高铁自主技术体系初步建立……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破解“卡脖子”难题,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经济承压下,创新引擎为高质量发展持续加力:

1倍——这是今年1至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增幅,新能源汽车国内市场占有率连续攀升至25%。

2022年10月12日在位于芜湖市的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一期工厂拍摄的等待交付的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超60%——这是中国5G基站占全球的比例。截至10月底,国内5G基站总数达225万个。目前,“5G+工业互联网”全国在建项目超过4000个。数字经济在持续赋能实体经济、创造高品质生活主战场上加快裂变。

在海拔6500米的珠峰前进营地,中国移动工作人员在调试5G基站(2020年5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彭博社评论说,中国持续推动工业技术和制造业发展的努力,正在成为拉动经济的“魔力”。中国向制造更优质、更有价值的产品转变。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三大战略放在一起集中论述、系统部署,为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提供强大支撑。

8年多来几乎从未间断——2014年1月初开始,河北石家庄摄影爱好者王汝春坚持每天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地点,用相机拍摄同一片天空,直观记录着石家庄市从雾霾严重到蓝天白云越来越多。

“天空写真”见证生态之变。更多更深远的变化,正在到来: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中国以高质量发展提供解题思路。

“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在创新发展中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在协调发展中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在绿色发展中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在开放发展中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在共享发展中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新时代中国在生动的发展实践中展现勃勃生机。

持续深化改革,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将饭馆的经营者由父亲变更为我自己,实现了父女俩多年夙愿。”

11月1日,北京市东城区政务服务中心,成立于1980年的悦宾饭馆第三代经营者郭华,领取了《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实施后全国首张直接变更经营者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

拼版照片:上图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第一家个体饭馆——中国美术馆正门对面翠花胡同里的悦宾饭店;下图为顾客在悦宾饭店里就餐(2019年1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此次出台的《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有助于充分发挥个体工商户的重要作用,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居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专章首位。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锚定高质量发展主题,新时代的共产党人将这一伟大创举不断推向更高水平。

放眼神州大地,一项项重大战略,一个个重大工程,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加快建设,上海浦东探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海南启航……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在更高起点上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探路。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努力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同频共振,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加快崛起,长江、黄河两大母亲河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扎实推进,雄安“未来之城”正在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南水北调、川藏铁路、东数西算等重大工程越天堑、跨山海。

宏阔格局、万千气象,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的时代新篇。

牢牢把握发展主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应对风险挑战中统筹推进发展和安全

几个月前,跨国公司格兰富的商用建筑业务全球产品高级总监奥克森作出一个重要决定:举家从丹麦定居上海。

连续5年参加上海进博会,让这家跨国企业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空间。“来中国发展对企业和我个人而言,都是一个重大机遇。”奥克森说。

2018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提出、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进博会年年如约而至,届届客商云集。

这是2022年10月24日拍摄的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南广场。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5年前,我宣布举办进博会,就是要扩大开放,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大机遇。现在,进博会已经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

2022年11月4日晚,习近平总书记第五次在进博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传递出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的时代强音。

当今世界,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冲击,传统国际循环弱化。相比以前,我国大进大出的环境条件已经变化,只有立足自身,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才能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新图景加快绘就。

立足扩大内需,在畅通经济循环中激发活力——

在广西钦州市钦北区,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陆运河青年枢纽施工现场热火朝天。

这是2022年8月27日拍摄的位于平陆运河出海口附近的北部湾港钦州港区大榄坪作业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 摄

“平陆运河马道枢纽、青年枢纽、企石枢纽等控制性工程一期工程已陆续开工,预计明年2月底前具备全线开工条件。”平陆运河集团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多地加速推进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为扩大国内需求提供重要支撑;以产业链供应链升级推动优化商品服务供给;推出若干举措提振大宗消费重点消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一系列政策举措瞄准堵点卡点,促进内需潜力释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作出重要部署:“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高水平对外开放,在内外联动格局中重塑优势——

日前,一列满载水果的列车驶离老挝磨丁口岸,穿过中老铁路友谊隧道,进入中国磨憨铁路口岸。

“澜沧号”动车组通过中老友谊隧道内的两国边界(2021年10月15日摄)。新华社发(曹安宁摄)

作为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中老铁路日前迎来开通运营满一年,交出客货齐旺“成绩单”:累计发送旅客850万人次,发送货物1120万吨。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9年多来,已有150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200多份合作文件。“一带一路”这颗梦想的种子正成长为参天大树,为各国开创出一条通往共同繁荣的机遇之路。

“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中国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多部门宣布在全国增设29个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发布,进一步扩大鼓励外商投资范围;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拓展国际合作空间……

“历史反复证明,开放包容、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习近平总书记11月18日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把握发展主动,在推进高水平开放中筑牢安全底线。

发展和安全,如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对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来说,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性问题。必须加强战略谋划,及早作出调整,确保供给安全。”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受新冠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影响,全球能源、粮食等大宗商品市场大幅波动,国内保供稳价压力增大。

中央财政提前下达2023年农业相关转移支付2115亿元,开展十大主要粮食和畜禽育种攻关,全力做好能源粮食等重点物资供需对接,坚决保障运输安全畅通;西气东输四线工程开工建设,中国海油勘探发现我国首个深水深层大气田,西南地区首个特高压交流工程国家电网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开工……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千方百计保障粮食能源安全。

保障港口、站场等集疏运正常运行,及时打通堵点,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加强监测调度和供需对接,稳定大宗商品、关键零部件价格;以有效投资加快产业链强基础、补短板……一系列政策措施次第出台,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打好化险为夷、化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推进高质量发展不停步,维护高水平安全不放松,我们就能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2022年10月26日,陕西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金秋时节,山上苹果园硕果累累,一片丰收景象。

陕西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的果农在果园采摘苹果(2022年10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前来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果园、村苹果洗选车间,了解今年苹果收成和产业发展情况。在车间外,他同老乡们拉起家常,回忆当年他在陕北的知青岁月。

“我在陕北生活了7年,当年看到老乡们生活很艰苦,心里就想着怎么样让大家生活好起来。这次来延安,看到一派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交通条件大为改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温暖亲切的话语,道出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

回望中,历史性的时刻更显意味深长——2012年11月15日,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庄严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十载砥砺奋进,以经济发展成就厚积物质基础,厚植民生福祉:

人均预期寿命增长到78.2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500元增加到35100元;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300万人以上;改造棚户区住房4200多万套,改造农村危房2400多万户……一组组数字背后,无数笑颜绽放。

“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强调。

发展为了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

着眼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将人民需要作为发展标尺,中国经济航船向着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方向不断前进。

聚焦民生所需,努力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全面落实社保费缓缴、稳岗返还、留工培训补助、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探索组建区域劳务协作联盟,健全跨区域就业服务机制;大力实施以工代赈……

11月18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公布有关实施意见,明确促进农民工及脱贫人口就业创业的五方面政策措施。

同在11月,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等36个先行城市或地区启动实施,在基本养老保险之上再增加一份积累,让老年生活更有保障。

“要统筹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和煤电油气运保障供应,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保障农民工工资发放”,12月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新的部署安排。

一枝一叶总关情。“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一系列政策和举措正在扎实贯彻落实。

坚持制度创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

今年3月,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公布,“有宝家庭”迎来减税“红包”,我国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已覆盖子女教育经费、住房租金、大病医疗支出等。近年来,我国个税改革不断深化,为亿万家庭减下负担,提高税收负担分配的公平性。

建机制、扫障碍、破难题。食品安全监管、垃圾分类、清洁取暖、厕所革命……一桩桩“百姓事”,一次次成为改革大计,一步步提升民生温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还是人民健康,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

推进国家组织药品和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动态调整优化医保药品目录,深化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近年来一项项改革成果,加速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世纪疫情下,人民健康更加牵动人心。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部署,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扎实推进。近三年来,我国先后印发九版防控方案和诊疗方案,出台二十条优化措施和进一步的优化措施“新十条”,拥有了有效的诊疗技术和药物,医疗救治、病原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等能力持续提升,疫苗研发和接种取得积极进展,全人群疫苗完全接种率超过90%,群众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明显提升。

“这些都为今天的防控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进一步优化完善防控措施创造了条件。”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说。

把握新阶段新变化,把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位置——

11个设区市低保标准首次全部突破1000元/月。12月1日起,浙江在全国率先实现低保标准市域同标。以“扩中”“提低”为突破性抓手,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不断推进,着力构建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

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拓展居民收入增长渠道,实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行动计划……按照“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部署,一系列改革举措将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

江山壮丽,人民幸福始终是最温暖底色。

翻开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的发展蓝图,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前景令人向往。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下,14亿多中国人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必将推动中国号巨轮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航道,乘风破浪驶向更加美好的明天。(记者邹伟、韩洁、安蓓、申铖、魏玉坤、王雨萧、姜琳)

视频记者:刘宇辰、杜瑞、董博涵、房宽、周旋、胡智轩、李昂、梁建强、余国庆、方亚东、殷家捷、杨华、尹恒、赵戈、白志强

海报设计:赵丹阳

标签:
责编:王迅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