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一路走来,何以弦歌不辍?
2024-11-30 20:40  来源:人民网-山东频道    
1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璀璨的齐鲁大地上,有一个人,一段文化,让人刻骨铭心,在历史长河的洗涤中愈加闪耀,一句至理名言纳百川、容世界。

他,就是被称为“至圣先师”的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

作为孔子故里,“东方圣城”济宁曲阜也吸引着众多“朝圣者”追寻圣人足迹而来。

2500年前,孔子在这里聚徒授业,杏坛讲学,授“六书”教“六艺”,创立儒家学派,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对“各国”产生深远影响。

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三孔”,闻名天下,其丰富的文物珍藏和历史积淀,为我们展现了孔子勤勉于教的一生,成为我们穿越千年,“直面”孔子的“桥梁”。古色古香的建筑,苍劲古朴的松柏,历经岁月的石碑,都在讲述着历史的辉煌。

航拍孔庙。刘安崎摄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方能开辟出文化传承发展新路径。

千载儒风,文脉相传。近年来,山东省济宁市坚持守正创新,保护、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保护好孔庙、孔府、孔林“老三孔”基础上,建设了以孔子研究院、孔子博物馆和尼山圣境为代表的“新三孔”,人们能够多方面地探寻孔府旧藏,体悟儒家文化发展脉络,感受现代科技和传统文化的融合碰撞。同时,用好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国际孔子文化节等重大文化活动契机,向世界传递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声音”。

“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要从两千五百年前孔夫子那里去寻找智慧。”来到孔子研究院西南角的四书苑,在迎面照壁上,可以看到这样一段话,这是著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巴黎集会的结论。

游客漫步尼山圣境,领略古脉绵长。人民网 乔姝摄

孔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古有孔子讲学群贤毕至,今有全球学者汇集尼山论坛。创办于2010年的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一路走来,论坛规模不断扩大,论坛形式不断创新,论坛影响力不断提升,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热烈讨论、交流互鉴,思想观点竞相迸发,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谈道论剑”。

今年的“第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上,来自63个国家的近400位国际嘉宾济济一堂,国际学者比例超过50%,规格和数量均创历届之最。在儒家文化赓续传承中,圣贤思想已经跨越时空、跨越国界,实现了文明交流互鉴,赢得了国际友人的理解、尊重和信任。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既要“登峰”,又要“落地”。

近年来,孔子研究院集聚儒学大家、泰山学者、尼山学者等儒学高端人才,累计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研究项目100余项,发表论文1300余篇,《曲阜儒家碑刻文献集成》《世界书院研究》填补了国内学术界研究的空白;

在孔子博物馆通过模仿微信界面设计的“夫子答问”互动展区,游客“穿越时空”与孔夫子对话,可以提出问题,倾听孔子的解答,可以通过互动屏阅读论语经典句,还可以与孔子及孔子的弟子们合影,留下美好瞬间;

…………

世界儒学文献收藏中心。孔子研究院供图

这种沉浸式的体验学习熏陶,在曲阜,已融入教育、文旅、基层社会治理、乡村振兴,儒学的发展与继承创新,也已融入城市发展的每一个细胞。

看,钟磬齐鸣,古乐悠扬。2024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期间,来自国内外的2000余名青年学生,面向孔子像行敬师礼,咏唱《尼山敬师歌》,共赴一场跨越千年的“敬师礼”,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尊师重教”的魅力。

看,他们穿上古装,步入殿堂,礼敬先师、登阶祈福、手读论语、行开笔礼……带孩子“做一次孔子的学生”,这种文化活态传承的新模式,已成为家庭教育的新风尚。

赓续千年文脉,以和为贵润心田。在曲阜市,家庭矛盾、邻里不和、经营纠纷等,不用出村,在“和为贵”调解室就能握手言和,问题在基层就被消解。在曲阜市,三级“和为贵”基层社会治理平台成为解决群众急难问题的“终点站”和化解矛盾纠纷的“稳压阀”,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推动形成以“和为贵”为品牌的社会治理体系。

而这,正是现代的“孔子”。

孔子博物馆中,研学师生专心致志。人民网 乔姝摄

“新、老‘三孔’的存与续,是新时代赓续历史文脉、传承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孔子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刘续兵表示,它们是沟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必然路径,是激活传统文化生命力、培养价值认同、建设精神家园的宝贵资源。

了解孔子,解密孔子,在曲阜,有很多方式。博物馆里,光影流转中数读“孔子思想”;观尼山圣境《金声玉振》,亲眼“见证”孔子思想的诞生;夜游尼山,天空中无人机将《论语》呈现得美轮美奂……

时代虽然在变,“孔子”一直在身边。他从百家争鸣的春秋时代,跨越千年,来到科技发展的今天。

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联合组织开展的“何以中国·弦歌不辍”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大幕即将拉开,“孔子”将再一次携众人“周游列国”,探寻世界,走向未来。

标签:
责编:唐可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