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州:“拨投结合”打造“智”造新引擎,高质量发展之路行稳致远
2024-12-22 15:56  来源:常州日报    
1

“探索院地合作的方式,发挥科创资源地图引导作用,助力常州高质量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这是当初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与天宁区政府共建常州创新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常州中心)的目的。正式运营2年多来,常州中心以实干践行初心,在常州蹚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截至今年12月,常州中心共为常州推荐“拨投结合”项目20个,科技招商项目31个,引进8家企业进驻中心,成功建成企业联创中心21家;通过走访企业,促成有效合作12项,技术服务合同金额782万元。

服务地方产业技术需求

服务产业发展,首先要了解企业需求,但企业愿意掏钱来解决的技术需求,才是“真需求”。

“我们对常州企业进行了大量走访调研,深入了解他们的技术难点,再提供个性化服务。”常州中心主任谷行楗说,近两年来,常州中心常态化走访调研了我市100多家龙头企业,挖掘有效企业技术需求48项,先后组织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有机功能材料与应用技术研究所等省产研院体系内研发载体,与需求企业有序对接,累计开展44场线上线下对接交流会,促成12项创新合作。截至今年12月,省产研院已与我市76家龙头企业共建联合创新中心,征集提炼企业真需求作为课题,精准对接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联合攻关破解发展难题。

作为制药装备领域的龙头企业,创志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是常州中心重点服务的企业之一。去年11月,在常州中心的牵线搭桥下,该公司投入100万元,与江苏大学在“中药制备流化床喷雾系统设计”等多个项目达成了技术合作。同时,企业与省产研院共建了“JITRI-创志科技联合创新中心”,推动制药工艺的创新升级。目前,创志科技与江苏大学创新性地开发了中药喷雾液滴的深度学习分离和追踪算法,通过不同溶液和不同喷嘴超800组测量数据,构建了完整的喷雾特征图谱。基于颗粒动力学和液滴干燥模型,实现了包衣层形貌和制粒团聚体结构的数字化仿真。

在常州中心的对接协调下,今年7月,常州旭荣针织印染有限公司赶赴南通,与集萃先进纤维材料研究所进行合作交流。目前,双方正在共同筹建企业联合创新中心。

促成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背靠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这个“金矿”,常州中心放大资源效应,孵化培育创新型企业,推动先进的科技成果在常州转移转化。

今年11月6日,常州扶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脱胎于普通的产品焊接业务公司,新成立的扶上科技进一步向焊接技术的深度研发和专业人才培养领域拓展。这一切,都得益于常州中心的专业指导。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这家企业处在转型的关键时刻,有技术,有人才,但市场太‘卷’,必须要找准转型的方向。”常州中心业务经理吕涵雨说。

为此,常州中心组建了一支由行业专家、资深顾问组成的导师团队,对原公司进行全面“诊断”,并提供“一对一”的创业指导服务。目前,扶上科技又成立了“焊接技术研发中心”,致力于新材料焊接工艺、智能焊接装备等前沿技术的研发。同时,企业还开设了焊接技能培训学院,为行业输送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形成了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全产业链生态。

对前瞻性引领性技术创新项目实施“拨投结合”模式,是近年来省产研院探索实施的新做法,可以破解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常州中心“慧眼识珠”,在地方积极拓展应用,让更多前沿成果通过“拨投结合”落地常州。

2023年,中国科学院电工所赵峰教授带着“基于SIC的高频电力电子变换器”项目,来江苏寻找产业化落地的机会。基于常州高端装备制造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和广阔的市场,常州中心协调该项目落地在常州市武进国家高新区,成立国信新能源科技(常州)有限公司。此后,省产研院与武进国家高新区达成共识,通过“拨投结合”的方式提供了1800万元项目经费,帮助团队承担创新项目早期研发风险。目前,项目团队已经攻克了全SIC控制器的多项技术难点,实现了100Khz的高频驱动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截至目前,围绕前瞻性技术布局与未来产业培育,常州中心为常州推荐的20个重大技术创新“拨投结合”项目中,已有7个在常州落地,覆盖新能源、先进材料、合成生物等领域。

培养产业创新高层次人才

人才是形成新质生产力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主体。

依托长三角国创中心和省产研院的强大平台,常州中心“穿针引线”,积极“引流”,为常州培养更多产业创新高层次人才。截至目前,省产研院联合南大、河海、中科大、哈工大等重点院校,深入常州本地企业之中,以“产业真需求、技术真难题”为课题,联合培养567名集萃研究生,其中硕士研究生396人、博士研究生142人、博士后29人,有效解决了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对于产业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

近三年来,常州中心还联合常州大学,与江苏产研院体系单位合作培养研究生63人。其中,常州大学与维尔利环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培养的4名硕士研究生,正在企业进行“基于生物燃气和绿氢的生物甲醇制备联产有机肥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攻关。该项目针对秸秆、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处理及新能源就地消纳问题进行科技攻关,开发新的技术装备和大数据监管平台,实现农业废弃物低碳高值化利用的目标,可综合减排二氧化碳3万吨/年。省产研院则已与常州大学共建了“江苏省技术转移(常州大学)研究院”,让人才培养制度化、可持续化。

标签:
责编:蒋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