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在常州,Sergei和他的朋友们过了个“非遗”中国年
2025-02-02 17:18  来源:新华日报·交汇点    
1
1月31日, Sergei和朋友们穿上汉服在景区里合影。

1月31日,大年初三,江苏常州,小雨。来自俄罗斯的Sergei和朋友们一起穿上汉服,开启了一场“非遗”春节之旅。

1月31日,Sergei(左边)和Lisa(右边)一起体验拓年画。
1月31日,Sergei和Lisa一起完成年画作品《春》。

走进茅山东方盐湖城一间充满传统文化气息的年俗展馆,只见讲解员吴想正在教其他体验者拓年画。吴想边介绍边操作:“拓年画,先听步骤再操作。首先要滚轮蘸墨,少量多次、敷匀滚至碑面,再自上而下将宣纸轻敷于碑刻表面,接着可用打刷或拍板等方法,使图案轮廓更加清晰,最后纸张由上而下慢慢掀起,年画就做成啦。”来自白俄罗斯的Lisa目不转睛地盯着,看完后轮到他们体验了,当一幅年画作品《春》跃然纸上时,她会心一笑,和身旁的Sergei直呼“amazing”。他们告诉记者,他们从未见过这样的艺术形式,这让他们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1月31日,李元和游客小朋友王梓逸一起体验拓年画。

通过HSK(中文水平考试)四级考试的李元,来自巴基斯坦,来中国已经四年了。基本上能听懂讲解的李元说:“年画特别有意思。这里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浓缩在一幅幅寓意着吉祥如意的年画里。我忙完会在朋友圈记录这次特别的中国年,分享给我的家人和朋友。”大年初四李元的朋友圈是这样记录的:“我在江苏这样过‘非遗’中国年。”

1月31日,Valeria(左边)和Danil(右边)专心刻纸。
1月31日,Sergei和Lisa开心地参与刻纸活动。
1月31日,Sergei和朋友们一路上有说有笑。

体验完拓年画,雨依旧下着,但这并没有浇灭他们继续前行体验的热情。刻纸,这门俗称“剪纸”的古老汉族民间艺术,也吸引着这群外国友人的目光。剪纸看似简单,实则不易,不仅要细心,还要有耐心。在这一群外国友人中,来自俄罗斯的Valeria,是最快完成生肖纸作品的,她还不忘鼓励身旁的男友Danil加油完成。她拿着自己的作品,告诉记者:“我在中国工作的这段时间,一直对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感兴趣。剪纸的时候,我感觉在与中国文化深度对话。从这小小的纸张里,我看到了中国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他们这群人耐心完成的剪纸凝聚着他们对中国文化满满的热爱。

1月31日,杜文龙在耐心刻纸。

当夜幕降临,新春的喜悦随着“板凳龙灯”的蜿蜒游走继续弥漫开来。60余名村民舞动着长达100米左右的“板凳龙灯”,那壮观的场景就像是一条闪耀着光芒的巨龙在夜色中穿梭。一位参与舞龙的村民刘迎强说:“每年春节,我们都会舞动‘板凳龙灯’,这是我们这边的传统,包含着我们对新年的美好祝福。希望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幸福安康。”来自坦桑尼亚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留学生杜文龙,来中国已经十年了,目前通过了HSK六级考试。这是他在中国度过的第四个春节。在中国过大年,他爱上了中华传统文化,喜欢美丽的风景,也喜欢热情的中国人。“不只是我,我的很多来自世界各个国家的同学,毕业后都希望能够留在中国、留在江苏。”杜文龙向记者表达了新春愿望。

1月31日晚上7点左右,“板凳龙灯”开始表演,游客们驻足欣赏拍照。
1月31日晚上,Sergei和朋友们在“板凳龙灯”前合影。

这群外国友人被这热闹的场景所感染,他们沉浸在这喜庆的氛围中,感受着中国春节独特的魅力。他们一边放着烟花一边喊着:“We love China!We love Jiangsu!”

1月31日夜晚,景区花灯璀璨,流光溢彩,Sergei喜欢这喜庆祥和的新春氛围。

坐上车,Sergei打开手机相册,他介绍起自己近日旅游“成果”:“这是看舞狮表演,这是逛庙会,这是打铁花表演……”他的手机日程表上,密密麻麻记满了未来几天待做事项。

新春的快乐和美好就这样写进了乙巳蛇年的开篇。这个春节里,这群外国友人在江苏体验到的非遗,让他们看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非遗之美在春节的喜庆氛围中更加绚烂多彩。这些外国友人就像文化使者,他们把在中国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分享给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们。中华传统文化将以更开放、更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郑亚群 文/摄

标签:
责编:郝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