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讯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人才是关键。2月7日,江苏省农业农村厅正式印发《江苏省“新农人”培育三年行动计划》,锚定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目标,聚焦“新农创”“新农匠”“新农服”等五支队伍培育,为江苏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将“新农人”培育作为“三农”重点工作之一的镇江,近年来积极聚焦“新农人”培育工作,紧盯“新农人”队伍建设,围绕“新农人”能力素质提升、典型培育带动、政策保障服务等持续发力。今年,镇江市更将不断探索形成培育壮大新时代“新农人”的镇江模式,为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新时代鱼米之乡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高站位统筹 以讲政治推动“新农人”培育
在镇江,“新农人”培育始终被摆在“三农”工作的重要位置。
2018年,镇江市就启动了首届“十佳”新型职业农民评选,以“新型职业”定义,突出“创新”。此后,每两年一届的评选持续了三届。
2023年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像魏巧这样的同志到农村去,很好!”当年,镇江市委常委会就将培育新时代“新农人”作为8个专项工作之一。
系统发展,政策先行。2023年,镇江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农村局等6部门联合印发《镇江市选拔培养优秀“新农人”计划》,计划用3年时间选拔培养100名优秀“新农人”(含10名卓越“新农人”),并出台八项支持政策。2024年,镇江市人才办印发《镇江市培育壮大新时代“新农人”队伍专项行动方案(2024年)》,明确建立“新农人”队伍人才库、成立“新农人”发展促进会、选拔第二批优秀“新农人”等12项重点任务。
有政策还得有支撑。“我市依托镇江市亚夫科技服务团等载体,为‘新农人’提供技术咨询、信息查询、现场指导等各类服务3800余次。”镇江市农业农村局科教处处长滕士安表示,镇江市充分发挥“金穗行动”“苏农贷”“三农”助力贷作用,同时,先后召开9场银企对接会,发布超700家企业“白名单”,其中在句容的“金融赋能、惠企‘镇’行”政金企合作活动,现场签约授信103亿元,线上共有3789家企业通过综合金融服务平台获得授信金额达220.9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镇江市共举办“苏韵乡情”休闲农业系列推介活动5场次,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4次。组织“新农人”参加农产品供销大集和农产品进机关、进社区等各类展示展销活动6场。依托“苏韵乡情”“戴庄经验”镇江特色优质农产品展馆等平台载体,市、县联动开展9场助农直播活动。
全环节发力 以“一盘棋”助力“新农人”前行
“新农人”培育,镇江市突出“选”“育”“扶”“带”并重,以“一盘棋”思维,扎实推进,稳步前行。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新农人”培育,“选”头雁做示范至关重要。“2023—2024年,全市组织选拔产生了两批共计41名优秀‘新农人’(卓越‘新农人’1名)、20名优秀‘新农人’培养对象,优秀‘新农人’被认定为我市E类人才(高级人才)。”镇江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自2022年起,镇江市共遴选三批计93名“新农人”参加江苏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项目培训,通过5年时间,培育打造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队伍。
在“育”方面,镇江市依托“新农人”队伍人才库,储备入库“新农人”947人。同时,培育国家、省、市级示范社200家;省、市级示范家庭农场657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5家。此外,镇江市组建“新农创”“新农匠”班级,成立了草莓、稻麦、茶叶、水产等12个亚夫团队,邀请省内外农业专家、优秀“新农人”等45人组成校外导师库,定期指导“新农人”实践教育。2024年,镇江市累计培训“新农人”、“头雁”、高素质农民等计5401人。市农业农村局、团市委等部门共同实施“青DOU计划”暨全市青春建功乡村振兴行动“新农人”培育赋能项目,参训人数超700人次。

“新农人”培育,需要“扶”上马,送一程。近年来,镇江市先后推荐魏巧创办的江苏润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创成省级乡土人才传承示范基地,获得省级资助100万元;支持魏巧、张奎峰、汪月霞、笪霞等优秀“新农人”领办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同时,支持39名“新农人”申报获评乡土人才职称。此外,支持首批优秀“新农人”魏巧、笪霞获评“镇江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联动机制成为“带”动“新农人”培育的有效助力。在各地“新农人”发展联盟基础上,2024年10月成立了镇江市“新农人”发展促进会,畅通全市“新农人”沟通交流、资源信息共享、互补合作等渠道。目前,镇江市累计建有各层级实训基地107家,其中全国共享农民田间学校2家,全国县级优质农民田间学校3家,全省高素质农民培育共享实训基地2家,省级高素质农民培育实训基地22家。此外,一个个“新农人”典型案例层出不穷,正不断发挥出巨大的带动效应。
持续性努力 让“新农人”成长为“兴农人”
在今年的全市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会议上,镇江市委书记马明龙指出,培育新时代“新农人”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的一项工作,我们既要树好模范标杆,也要注重扩面提质,出台更有力、更管用的举措,让更多“新农人”成长为“兴农人”。
目标在前,唯有奋发笃行。“今年,我们将推动‘新农人’优先享受涉农优惠扶持政策,完善土地、资金等创业要素供给,大力支持‘新农人’创造更加丰富多元的农村新业态,加快构建有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镇江市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刘璇表示,将积极发挥镇江涉农高校、科研院所数量多、技术强的资源优势,以企业为重要主导、高校为重要支撑,“政校企”三方协同培养,建立面向市场、面向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教育和培训体系。同时,还将根据“新农人”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培训和指导方案,面向毕业大学生、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职业农民、农村青壮年等不同主体,组织专业技术、管理技能、创新创业等不同种类、不同侧重点的培训班,通过举办各类技能大赛等活动,提升“新农人”综合素质。
在此基础上,镇江市还将建立“新农人”培育情况定期调度机制和常态化督促协调机制,依托“新农人”储备人才库,建立“新农人”信息化管理制度,形成“摸排、建库、培育、壮大”渐进式育才标准。各地“新农人”发展联盟和市“新农人”发展促进会也会建立“新农人”与高素质农民的沟通合作机制,通过“传帮带”培育更多“新农人”。

值得一提的是,为创造“新农人”培育的优质环境,镇江市还将出台支持回乡人才发展的优惠政策,推动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下沉农村,提高农村教育、医疗等保障水平,解决“新农人”子女上学、老人赡养等后顾之忧,促进本地人才留在乡村、城市人才流向乡村。
“我们将探索和完善‘新农人’的时代内涵、界定标准、培养目标,引导更多的有志之士投身乡村振兴,适应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刘璇表示,通过总结提炼好“魏巧模式”,逐步形成“新农人”培育的“镇江方案”,为全市乃至全省、全国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周迎 夏尉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