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访谈|全国政协委员双传学:改进文风,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力
2025-03-06 12:22  来源:求是网    
1

两会访谈 | 改进文风,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力

——访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新华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双传学

编者按:文风反映党风、政风,关乎党的形象,关乎党群关系,关乎事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风问题,对改进文风提出明确要求。围绕如何改进文风,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力,求是网记者专访了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新华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双传学。

图为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内的雕塑《号角》

求是网记者: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请您谈谈在信息化和全媒体时代,主流媒体不断探索改文风的重大意义。

双传学委员: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短视频、微信、微博、客户端等新媒体新应用日益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渠道、主平台,互联网平台企业坐拥多种新兴媒体和传播平台,对主流媒体形成巨大冲击。特别是互联网迅猛发展,网络空间和现实空间相互嵌入、相互影响越来越深,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往往因网而生、因网而增,许多错误思潮以网络为温床生成发酵,互联网日益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这对主流媒体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文风是决定传播力高低的重要因素。文风好的作品,往往自带流量、不胫而走,传得开、传得远;文风不好的作品,即便费再大的力气,也起不到好的宣传效果。推动主流媒体强化互联网思维、强化用户意识,不断改进文风,提升传播力,有助于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定音鼓”、“风向标”作用,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

求是网记者:

改进文风不是一件小事,也不是一件易事。请您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如何进一步明确导向,将改文风落到实处。

双传学委员:

在近些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们把“短、实、新、准、活、深”作为鲜明导向。“短”,就是简短精练、直截了当,要言不烦、意尽言止,观点鲜明、重点突出。我们推出的“辛苏”、“苏言”等评论,每篇只有数百字,但言简义丰、切中肯綮,传播很广。“实”,就是采访要脚踏实地,写作要平实朴实,点评要实事求是,不虚头巴脑、不夸大成绩、不掩饰问题。“新”,就是倡导新视角、新表达、新创意、新呈现,让新闻产品新意盎然、富有吸引力。针对过去一些主题报道“年年岁岁花相似”的现象,集团提出“每逢大事必策划、每逢策划必创新”,几年下来,主题报道面目一新。“准”,指的是材料真实、观点正确、表述准确,选题抓得准、政策把得准、问题点得准、药方开得准;“活”,指的是形式活泼、语言生动、表达清新、材料鲜活;“深”,指的是有高度、有深度,采访深、思考深、见解深。实践证明,“短、实、新、准、活、深”的作品,是深受读者和用户欢迎的作品,也是能够有效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力的作品。

求是网记者:

改进文风永远在路上。请您谈谈如何以钉钉子精神,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不断改进主流媒体文风。

双传学委员:

我体会,要在以下几方面着力:一是始终强调文风之“重”,“扣好第一粒扣子”。文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必须时时抓、长期抓,一旦松懈了,“长、假、空”、形式主义等问题就可能回潮和反弹。二是始终筑牢文风之“基”,增强“内容为王”的意识。文风问题表面看是文字表达、写作风格问题,深层次看则是思想水平、作风修养等问题。编辑记者要深刻理解“内容为王”的本质内涵,正确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注重增加新闻报道的信息含量、思想浓度、民生温度、文化色彩。三是始终坚守文风之“本”,让记者“回到新闻现场”。出现不良文风,主观原因是编辑记者在思想上对倡导优良文风的认识不足,客观原因则是作风不够扎实、贴近群众不够、调查研究不够,“离大地太远,离群众太远”。改文风,一定要从转作风做起,要鼓励编辑记者回到新闻现场,多学习百姓语言,多写家常话、直白话、简短话,多出百姓想读爱看的精品。四是始终疏浚文风之“源”,让 “砍柴的人磨刀”。学习与思考、能力与水平,是优良文风的源泉。文风好与坏,与编辑记者的水平能力本领、涵养学养素养密切相关。改进文风,要处理好“道”与“术”、“本”与“末”、“源”与“流”的关系,在“道”、“本”、“源”上下功夫,多读古圣先贤的名篇佳作,刻苦钻研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不断提升编辑记者的理论素养、政治素养和业务素养。

求是网记者 周昭成 许文嫣

标签:
责编:唐可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