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出版的第7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文章强调, 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构筑人才竞争优势。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加快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坚持以科技创新需求为牵引,把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作为重中之重,突出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
建设科技强国,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支撑。从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上线运行,到国内首台1.2万米深智钻机成功交付;从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到神舟十八号、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太空会师……2024年,中国科技一大批“大国重器”再一次惊艳世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入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确立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力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近日发布的《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24》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国家创新指数综合排名世界第10位,是近十余年来进步最快的国家,也是唯一进入世界前十行列的中等收入国家。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我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人才,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第一资源”。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是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的中坚力量,要把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作为重中之重,着力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各地要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和行业发展大趋势,突出重点,充分体现“高精尖缺”导向,聚焦各类科技人才需求;利用各种渠道积极推介我国用人政策和人才培养项目,“靶向”招引,不断提升人才数量质量;坚持海纳百川的开放思想和全球视野,统筹国际国内科技人才资源,建立全球科技人才流动监测体系,为抢抓机遇、精准引人提供制度支持和规范保障。
正确使用人才,用好用活人才,是发挥人才价值和效能的关键。青年人才是科技创新活力之所在,要突出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大胆使用,促使更多青年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真正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强化政策激励,加快构建有利于充分发挥人才创造力的体制机制,破除制度藩篱和用才壁垒,积极为人才松绑,用好用活各类人才,允许失败、宽容失败,鼓励他们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更大限度让人才释放活力。新时代新征程上,下好人才“先手棋”,按下创新驱动“快进键”,激发创新驱动“活力源”,强化创新驱动“支撑点”,用新思想启发新思维,用新思维催化新思考,用新思考打开新思路,把创新理念“立”起来,把创新生态“优”起来,把创新人才“聚”起来,努力“让每一个有创新梦想的人都能专注创新,让每一份创新活力都能充分迸发”。
把我国建设成为科技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如今,我们正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这个奋斗目标。距离2035年实现建成科技强国目标只有10年时间,我们要坚定信心、只争朝夕、埋头苦干,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季宝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