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是煤炭化工等能源的“聚宝盆”。除此之外,风能、光能等可再生能源丰富,有着全国闻名的“九大风区”和全国第二、总储量将近10亿千瓦的风能资源。
在被誉为“中国风谷”的新疆达坂城,这里的金风科技零碳数字化智能工厂是中国成立最早、自主研发能力最强的风电设备研发及制造企业,也是一家有着蓬勃生命力的民营企业,生产的风电设备在全球装机已经突破1.28亿千瓦,相当于全球风电的11%。
零碳园区实现95%绿电自供
8小时造两台风力发电机组
金风科技达坂城零碳数字化工厂,也是新疆首个零碳智慧园区。园区里捕风发电的大风车是一台2兆瓦的风电机组,工厂屋顶上还有400千瓦的光伏,再加上一套储能设备,就可以实现整个园区95%的绿电自供。也就是说,这里用的每一度电,装配的每一套机组,都能够使用自己发的绿色电力,每年可减少1800吨煤炭的使用量。

这里有目前国内最先进的脉动式生产线,9条自动装配机械臂可以从软、硬件两个端口出发,实现物料配送、拿取与安装 、质量检测、数据追溯等全过程的自动化。

与同产能的传统风电厂相比,这里生产一套机舱和叶轮的时间,从8小时缩短到3.5小时,也就是说每天在八小时工作时间内,就可以生产两台风力发电机组。

这里生产的风机都到哪里去了呢?在被称为“中国风电摇篮”的达坂城风电基地,上千台风机在茫茫戈壁上连绵成片。每台风机每转动一圈可发电约23度,平均每年可发3300万度清洁电能,可满足1.8万户三口之家一年的正常用电。
从沙漠到海洋 从新疆到世界
中国风电覆盖47国

在江苏、福建等地的海域,海上风机正在运行发电,实现了中国风电从沙漠到海洋的跨越。

全球多个“中国制造”的风电项目也正在建设中。从新疆到世界,中国风电制造已经遍布6大洲,47个国家,核心部件实现了100%国产化。

如今的新疆,从“中国煤仓”到“万里风光”,从向地下开采资源,到向天空捕获资源 ,正在探索传统工业向新兴产业转型的发展之路。而像金风科技这样的优秀民营企业,则成为其中的最大助力,推动着中国的绿色发展。
优化环境加强服务
民营企业发展显活力
近年来,民营企业在新疆的经济发展中占比逐步提升,民营企业创新活力持续增强,外贸主力军地位不断巩固。同时,新疆在优化营商环境、加强服务水平等方面持续发力,打出助企帮扶政策“组合拳”,让民营企业创新活力不断涌现。
这两年,深居内陆、离海最远的新疆,靠着本地产“海鲜”火爆出圈,这些产自天山脚下、沙漠边缘的水产品,深受市场欢迎。在这家水产公司的洁净车间里,工人们正忙着进行三文鱼的分拣、切割、包装等工序。开年以来,来自各地的三文鱼订单已经排至二季度。除了受到国内市场的青睐,新疆养殖的三文鱼还销往海外市场。

新疆鳟贵鲜食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媛:在开拓欧盟市场的时候,首先第一关就是要取得欧盟认证,海关和当地政府给了我们非常有效地指导,在提报资料的过程中又加快了速度,所以,本来一年或者更久才能取得的认证,我们半年就取得了。

产品顺利打入海外市场,也助力该企业形成了科技研发、苗种繁育、智慧养殖、精深加工、品牌建设及延伸为一体的数字渔业全产业链。
对于一些民营企业,尤其是科创型企业来说,从研发阶段到产品生产,需要迈过多个门槛,资金问题就是其中一道难关。当地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促进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新疆北斗同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臧延磊:因为我们民营企业,科技型企业是轻资产企业,这一块我们融资其实挺困难,但是在高新区的帮助下,已经有将近五六家银行跟我们进行对接,现在已经成功签约了两三家银行,给我们将近3000万的授信,是无抵押授信。这个对企业来说帮助非常大,对我们研发投入这一块,注入了很大的活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副厅长 赵曦峰:针对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我们与多家银行、保险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服务。截至2024年底,我们累计为5万多家中小微企业提供6800亿元的专项贷款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