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那一抹红永不褪色!
2025-04-07 21:43  来源:我言新闻    
1

4月4日清明节,在苏州工作的侯星宇专门回到老家,来到滨海县和平公园,这里陈列着滨海40位红军老战士的名单和生平简介,听到大家边看事迹介绍边议论“没想到在我们身边还有这么多为人民立过大功的老红军”,他百感交集,因为其中有一人是他的爷爷。

滨海县和平公园

去年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述往思来,向史而新。如何把坚守盐阜地区红军老战士的故事挖掘出来,让后人永远铭记这段光荣历史呢?记者作了探访。

盐阜大地与红军的深厚渊源

“盐城的红军情结可追溯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今天的东台、阜宁、滨海、射阳等地当年都曾发生过我党领导的农民武装暴动,准备拉队伍建立红军,可惜都失败了。东台县农民协会主席陈雪生在领导东台农民暴动后,奉命加入了红十四军。1937年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红15军团成为八路军第344旅,后来344旅在徐海东、黄克诚的带领下,逐步发展演变为八路军第五纵队。”市委党史办原副主任、市老促会副理事长吴建新娓娓道来。1940年,黄克诚指挥八路军第五纵队挥师南下,10月10日这天,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所部与八路军南下部队在白驹狮子口胜利会师,共同完成开辟苏北抗日战场、壮大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历史篇章。

开辟苏北、苏中抗日根据地的八路军和新四军都来自红军部队,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的是八路军第五纵队,开辟苏中抗日根据地的是新四军第一师部队,这支队伍由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游击队为基础组建。1941年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这两支部队分别改编为新四军第一师和第三师,成为新四军的两大主力部队。

八路军第五纵队改编的新四军第三师,这是一支老红军队伍,他们战斗意志顽强,必胜信念坚定,为人民军队的发展、根据地的壮大,经历了无数次血与火的洗礼,在苏北镌刻下一个个可歌可泣的印记。三师转战东北时成为东野二纵,后来整编为四野第39军,这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的主力部队之一。

在抗战最为艰苦的1942年,根据地实行部队主力地方化,一批骨干抽到地方,领导地方武装建设,形成了部队主力、地方武装和民兵三结合的体制。一批有丰富战斗经验的红军骨干充实到地方,极大提升了地方武装的战斗素质,为新四军主力部队的发展壮大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备兵源。

盐城的红军将士来自五湖四海

在盐城战斗的老红军部队,汇聚了来自五湖四海的英雄儿女。他们有的参加过南昌起义,有的经历过井冈山斗争,有的来自中央苏区的中央红军,有的来自鄂豫皖苏区红四方面军,有的来自陕北红军,还有的来自南方八省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游击队。这些身经百战的红军将士,为着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崇高理想,听党指挥,千里转战,把盐城革命老区锻造成敌后抗战的坚强阵地。

在苏北抗日根据地建设过程中,一批红军干部战士转到地方工作。三师开赴东北,华野转移至山东前后,又有一批红军老战士留在了盐城地方,同时也有负伤的红军老战士被留下来养伤,据新中国成立后民政部门统计,留在我市的共有152位红军战士,其中留在现在市区的有18位,阜宁有52位,滨海有40位,东台有19位,大丰有6位,射阳有9位,建湖有5位,响水有3位。他们分别来自赣、陕、湘、鄂、晋、冀、鲁、豫、川、贵、宁、桂、闽、甘、皖等革命老区。

这批红军战士与老区人民患难与共,结下深厚的鱼水深情。新中国成立前,他们协助地方搞军事训练,剿匪反霸,组织支前;新中国成立后,多数担任基层干部职务,处处起到先锋模范作用,深受社会各界的尊敬与爱戴。他们中,有的还成为全省、全国的先进人物,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擦亮热血浇铸的红色名片

“红军老战士郭来忠系原滨海县搬运站党支部书记,1959年5月17日,他光荣去北京参加中共中央召开的全国烈军属和残废、复员、退伍、转业军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受到了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滨海县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席加兵说,如今这批红军老战士都已先后逝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也是盐城珍贵的红色资源和革命遗产。如果不能及时挖掘,则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湮没、“断线”。滨海和平公园里竖立的老红军简介,丰富了红色记忆,社会上普遍反映这是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江苏省委党校原教育长晋海生教授说,我们不应忘记这批红军老战士的历史贡献,他们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的革命传统应当传承和发扬光大。

2021年在建党百年时,全国曾开展“让老兵回家”活动,把分散的英烈集中安葬,社会反响强烈。这批红军老战士后人侯瑞岭、姚建、胡继军、祁苏和等建议建立留守盐阜地区红军老战士纪念场所,希望滨海能带个头,把分散安葬的红军老战士骨灰集中安放到滨海和平公园,划立专区并竖立纪念碑,让人们永远铭记尊崇,丰富盐城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内涵。此建议得到省市主要领导重视并批示,退役军人事务部两位部长先后批示,市人大代表也联名提出议案,盐城市和滨海县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并会同市有关部门积极推进。

“新四军18位伤病员在沙家浜养伤的故事成为红色记忆。因伤和因工作需要坚守盐阜地区的152位红军战士的业绩在红色资源与红色文化中应有‘一席之地’。我们应该深入挖掘,讲好红军故事,擦亮这张热血浇铸的名片!”市文联主席罗时荣说,老红军给这块红土地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四军重建军部所在地铸就了永不褪色的红军印记。这是盐阜大地的另一种宝贵财富,非常值得收集、纪念与传承。让我们铭记这段光荣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让盐城的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标签:
责编:邵文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