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农”墨重彩 绘就新时代“富村山居图”
2025-04-11 09:01  来源:无锡广电幸福无锡工作室    
1

当前,乡村振兴已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无锡市作为乡村振兴的先行者,以数字赋能、产业融合、规划引领等为抓手,孕育出独具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样本。眼下,无锡正以“千万工程”为笔,孕育出了独具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绘就出了一幅新时代的“富村山居图”。

科技赋能:传统农业的现代智能化实践

走进锡山区东港镇港南村,连片的高标准农田里,绿油油的麦苗随风起伏,半空中的无人机正在进行着精准施肥作业,田埂旁的智能灌溉系统则根据土壤数据自动调节着水量。近年来,港南村通过土地整合、设施升级、数字赋能,打造出“田成方、路成网、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化粮田,成为无锡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锡山区东港镇港南村党总支常务副书记王建新表示,港南村持续推进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工作,先后打造了1500亩高标准农田,完善了田间灌溉和排水系统、畅通了田间机耕道路,全面提升了农田旱涝保收能力,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提供有力保障,奠定了粮食安全的根基。

现如今,港南村的高标准农田还成为了农旅融合新载体,春季的油菜花海、秋季的金色稻浪,在吸引市民游客打卡观光的同时,也延伸了农业价值链。 港南村的实践证明,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是基础设施的升级,更是农业生产方式、农民增收途径的深刻变革。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科技绿”与“生态美”交织出一幅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近年来,无锡强化科技装备支撑,深入推进“部—省—市—县”四级农业农村大数据互联互通试点,建成高标准农田建设综合监管、智慧农机综合监管、渔业规模化发展信息管理等6个市级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应用场景,累计建成省级智慧园区5个、数字农场(牧场、渔场)11个,全市特色农业机械化率达到78%。

农文旅融合:从“美丽资源”到“美丽经济”的蝶变

如果说锡山区东港镇港南村展现的是现代农业“科技范”,那么江阴祝塘镇石堰村则是用传统文化撬动了乡村经济的新增长点。走进江阴市祝塘镇石堰村,村BA篮球场、表情包主题公园、田园风光带、草坪婚礼场地……处处洋溢着和美乡村的新活力。

作为江苏省首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近年来,江阴石堰村深挖传统婚俗文化,打造红娘服务、休闲约会、草坪婚礼、手信文创等“喜事+”全产业链,做起农文旅融合“大文章”。

江阴市祝塘镇石堰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徐寅表示,石堰村里打造了乐在石堰、爱在石堰、居在石堰、留在石堰四个区域。现在的业态有烤肉店、咖啡馆、草坪婚礼,还有农家菜饭店,都已经逐步成型。在提倡移风易俗的背景下,村里特意打造了草坪婚礼,把婚礼做出农村特色,下一步还会把一些农产品逐步用于婚宴寿宴,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

近年来,无锡不断健全农民增收机制,提升强村富民水平。从加快村级集体经济转型出发,创新开展“百村提优、百村帮促”行动,组织市、市(县)区两级部门单位、国有企业与重点提优村、重点帮促村挂钩共建,协同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和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7078元,同比增长5.5%,城乡居民收入比降至1.7,保持苏南第一。村民口袋“鼓起来”,村庄“美起来”,“发展金”与“幸福蓝”这两种色彩,在这里交融。

从港南村的科技种田到石堰村的喜事经济,无锡的特色农业产业正以多元化的模式,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变美。未来,无锡将进一步整合资源,重拾乡味乡愁,集合乡村物产,融汇文化底蕴,以文兴业,促乡村发展,书写乡村振兴的新时代故事。

标签:
责编:陈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