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最新公示的2024年未来产业创新发展优秀典型案例中,位于江苏镇江的鱼跃医疗凭借“高端医疗装备与智慧医疗体系创新协同发展案例”成功入选,成为江苏4家入围企业之一。这一殊荣标志着江苏省镇江市生物医药产业正式跻身国家创新梯队。

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链是镇江市重点发展的8条产业链之一,目前已初步形成以医疗器械为主、生物医药为补充的产业发展态势。一季度数据显示,该领域规上企业实现开票销售39.6亿元,同比增长5.4%;新签约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含大健康)项目11个,总投资近40亿元;28个省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4.31亿元,完成年度投资的26.1%。在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版图上,“镇江方阵”正加速崛起。
“双核驱动”打造地标
“镇江市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产业呈现‘双核驱动’发展格局。”镇江市发改委副主任石子刚介绍,丹阳板块依托全球最大视光学产业基地优势,构建起"光学仪器+高端诊疗设备+医用新材料"的特色产业链,鱼跃医疗、国药集团等龙头企业带动效应显著。镇江经开区则聚焦再生医学前沿领域,目前蓬勃生物抗体药及基因细胞治疗药物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加快推进,11家孵化企业形成口腔修复、皮肤再生等细分领域的技术矩阵。有数据显示,全市累计11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获批建设,脑机接口等"硬科技"产品研发进度领跑行业。
在慧创医疗展示厅,工作人员戴上一款特殊的帽子,像是扎了一排小辫子。帽顶和“辫子”上布满很多小凸起,借助光纤与近红外脑功能成像主机连接,很快就能生成大脑“画像”。“神经元越活跃耗氧量就越大,脑组织中的氧合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数量和浓度也随之变化。”公司董事长汪待发介绍,团队的研发成果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可以通俗地称作“戴在头上的功能核磁”。专业人员据此就可以看出大脑不同区域神经元的活动情况,进而深入研究人脑的功能。
此前,近红外脑功能成像装备的关键技术一直被国外垄断。如今,慧创产品价格较之国外产品大幅下降,应用单位达到1000余家。镇江市更是在原有生命健康产业板块,补上了脑健康产业这块重要拼图。
立体支撑做强产业
产业快速增长的背后,是镇江市构建的立体化支撑体系。
镇江市发改委牵头组建的工作专班,创新推出“链式服务”模式:积极争取省医疗器械检验所在丹阳经开区设立服务站,为企业在医疗器械产品的研发、生产、注册等全流程环节中提供有力支持;助力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去年成功推荐鱼跃凯立特、江大附属医院等2家工程研究中心获批建设,指导鱼跃医疗产业创新中心顺利通过省级转正验收,成为全市首家产业创新中心。

金融活水精准浇灌产业链关键环节。通过“政银企共建+”机制,2024年,丹阳慧创医疗脑机接口、鱼跃医疗诊疗装备、天海特种装备高端医疗设备等项目,成功争取超长期国债、中央预算内资金等专项8000余万元资金支持。“资金到位后,产业化进程将大幅度提速。”企业对未来充满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在成功举办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链“政银企”对接会、产业招商推介等专题活动的基础上,4月11日,镇江市发改委组织镇江市龙头企业赴上海普陀区共谋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链合作。
交流过程中,双方快速碰撞出合作的火花:吉贝尔药业与上海企业在新药研发生产方面将开展合作,约定再次碰面细化合作事项,同时吉贝尔药业计划设立普陀研发中心;七〇七天然制药有意向与同济科技园普陀园在中药复方协同作用成分解析方面开展合作。
前瞻布局未来赛道
从传统医疗器械制造到再生医学创新策源,镇江市正以“硬核科技+生态赋能”的组合拳,加速布局大健康产业。
其中,镇江经开区以大学科技园为主体,全力支持已有龙头企业金斯瑞、蓬勃生物做大做强的同时,将利用现有产业集聚的初步基础,合理规划发展空间布局。
在杭州拱墅区总部大楼敲定研发方案,24小时后即可在镇江经开区启动生产线调试……随着瑞莱体外诊断试剂及配套仪器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在镇江经开区加速推进,长三角产业协同的“双城速度”正在上演。镇江经开区招商六局局长李红介绍,瑞莱项目计划总投资10亿元,主要生产瑞莱二代心血管/炎症/肾病POCT、血检卡等体外诊断试剂及配套诊断仪器,首期项目预计2031年达产。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丹阳以龙头企业鱼跃、国药为发展核心,正加速招引上下游生态产业,对接本地合作企业。丹徒区以恒顺、中兴药业等为重点,培育大健康产业。
“聚焦载体打造,发改部门将统筹协调各类资源,对接省药监所等机构共享生物研发设备等。”石子刚表示,镇江市发改部门将牵头协调解决产业链推进困难点,积极对上争取扶持政策,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会同江大、江科大等在镇高校,举办产业链人才对接活动,激活产业链企业发展活力。(朱婕 徐若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