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显示,持续升级的贸易战以及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整体提高将进一步影响全球经济近期和长期增长,而政策缓冲空间减少也将继续弱化全球经济应对未来冲击的韧性。差异性强且快速调整的政策以及恶化的市场情绪预计还将引发全球资产价格的调整波动,并引发货币汇率以及资本流动的巨大震荡。
日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将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2.8%,较今年1月份预测值低0.5个百分点。报告指出,由于美国及其贸易伙伴国家关税政策充满不确定性,全球经济活动受到冲击,并且作出预测的难度较以往更大。
美国发动贸易战威胁全球发展前景。报告指出,自从上一版报告1月份发布后,美国采取了一系列关税措施并引发其贸易伙伴采取反制措施,4月2日美国宣布实施的所谓“对等关税”更是将实际关税税率提高到了百年以来未见的程度。关税战的迅速升级以及高度的政策不稳定性对全球经济活动产生严重打击。此次最新报告将截至4月4日的美关税政策以及其他国家反制措施作为预测的政策基线,将2025年经济增速预期从1月份报告的3.3%下调至2.8%,将2026年的经济增速从1月份报告的3.3%下调至3.0%,下调后的增长水平远低于新冠疫情前平均3.7%的增速。
发达经济体面临低增长高通胀挑战。报告预测,发达经济体在2025年的增速将跌至1.4%,其中美国受政策不确定性加剧、贸易局势紧张以及需求势头减弱等因素影响,增速仅为1.8%,较1月份预测值下调0.9个百分点;欧元区增速将进一步放缓至0.8%,较1月份预期下调0.2个百分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速为3.7%,较1月份预测值下调0.5个百分点。另外,受关税推高物价作用影响,全球整体通胀率下降速度预计有所放缓,在2025年和2026年将分别为4.3%和3.6%。其中,发达经济体的通胀率明显上调,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通胀率有细微下调。
经济下行风险是报告的主基调。报告指出,持续升级的贸易战以及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整体提高将进一步影响全球经济近期和长期增长,而政策缓冲空间的减少也将继续弱化全球经济应对未来冲击的韧性。差异性强且快速调整的政策以及恶化的市场情绪预计还将引发全球资产价格的调整波动,并引发货币汇率以及资本流动的巨大震荡,这一动向将使已经遭遇债务危机的经济体面临更大挑战,随之而来的将是更大范围内的金融不稳定性,并对国际货币体系造成损害。众多大型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需要在更加不利的全球金融条件下偿付债务,其经济韧性面临新挑战。同时,发展类援助的缩水也将加剧低收入国家的发展压力,使其陷入更深的债务陷阱或不得不采取重大财政调整措施,这对经济发展和居民的生活水平造成直接冲击。
增长需要清晰和协调的政策。报告指出,针对当前增长前景悲观的局面,出路在于各经济体制定清晰并且协调的政策,打造一个稳定和可预期的贸易环境,推动债务重组并解决共同挑战。同时,各经济体需要制定更好的国内政策以应对结构性失衡问题,进而确保其内部经济稳定。上述举措将有助于平衡增长和通胀之间的关系,重建经济缓冲能力,重新加强中期增长前景并减少全球经济失衡。(经济日报驻日内瓦记者 梁 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