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新华时论|“外部承压”倒逼“韧性突围”
2025-04-25 16:30  来源:交汇点新闻    
1

近期,由于美国滥施关税导致我国不少外贸企业正面临严峻挑战,自然会承受不小的压力。承压前行显韧性,南通外贸中心“日本客户追加1200万元订单”的好消息,吴江盛泽“5亿元设备订单加码纺织业”的大手笔,“外贸优品中华行江苏站”首场活动吸引观众超过2.5万人次的高人气……无不显现出弥足珍贵的韧性和潜力。

压力往往也是一种动力。弹簧在受压时积蓄势能,一旦释放便迸发出强劲的力量;企业面对外部压力,往往能激发创新潜能,推出更优质的产品与服务。比如,这几年,面对美国一系列打压,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本土替代进程加速,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将美国制裁称为“华为最好的广告”。事实证明,封锁和制裁往往成为中国企业突破和创新的催化剂。

外部压力催生政策加力。经过多年大风大浪的考验,中国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宏观调控经验,政策“工具箱”储备充足。面对关税战带来的冲击,从中央到地方密集出台一系列政策,构建起抵御外部风险的坚实屏障。短期层面,关税反制、离境退税“即买即退”等政策迅速推出,一系列税费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信贷便利化、出口信用保险等政策解决企业融资难题,保障资金链的稳定。依托“内销选择性征税”政策,苏州一家企业仅一项产品,一季度就节约成本约8240万元。中长期来看,加强内外贸一体式政策支持,积极推动贸易便利化改革等一系列“持续加力、更加给力”的增量政策,将进一步破解发展瓶颈,释放增长潜力。

出口承压,为国内市场带来更多可能。“西方不亮东方亮”,当外循环遭遇逆流,14亿人的内需市场成为抵御风浪的“压舱石”。超大规模市场不仅在于人口规模大,更在于扩大内需的空间足、潜力大。近年来,过境免签政策显效,中国入境游热度攀升;县域消费异军突起,带动下沉市场爆发;新型消费加速下乡,2023年农村网络零售额比十年前增长近13倍。把“绊脚石”变“垫脚石”,外贸企业当积极调整战略,捕捉国内市场机遇,将原本面向国际市场的优质产品推向国内消费者,既能通过需求分层消化产能,又能以创新培育新增长极,为原先的供应链与产业链注入新的血液,形成抗周期波动的发展韧性。

“外部承压”倒逼“韧性突围”。压力的“反向助推”,本质上是外部冲击与内生动力共振的结果。关税战让中国企业深刻认识到,依赖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唯有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修炼内功”,才能在风云变幻中立于不败之地。关税战倒逼中国企业加速技术迭代。不少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引进先进技术与人才,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在企业的积极自救、政策的有力支持、各方的合力托举下,中国外贸不仅能够稳住阵脚,还能在转型升级中逐渐向“微笑曲线”两端攀升。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在一次次承压前行中被锤炼和验证。广交会上,中国机器人实力“圈粉”,有英国采购商现场下单采购2000只机器狗;跨境电商App敦煌网爆火,日前97个国家交易额增速超过100%……压力从来压不垮中国,强大的韧性和创新活力,将带领中国经济穿越逆流、破浪前行。(陈立民)

标签:
责编:夏晓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