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王玉星
2024年经济增速5.8%;省财政对科技创新的投入较2022年增长16.2%,区域创新能力排名跃升1位、居全国第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首次突破50%……数据见证江苏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为江苏勇挑大梁写下生动注脚。今天的江苏,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交出了一份“既为一域增光、又为全局添彩”的厚实答卷。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五次亲临江苏考察,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赋予江苏“四个走在前”“四个新”“4+1”重大任务,期望江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江苏勇挑大梁、不负期许,以占全国约1%的陆域面积、6%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10%以上的经济总量,一路风雨无阻向前行、撸起袖子加油干,江淮大地升腾着澎湃活力,展现出万千气象,一幅幅灵动与壮美交织的绚丽画卷正在长江两岸徐徐铺展。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进入新时代,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当前呈现出加快发展态势。眼下的江苏,锚定“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这个重要任务,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不断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江苏新增711家,位居全国第一。奋进新征程,瞄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江苏培土施肥,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新兴产业“蓄势加速跑”,未来产业“加快在生根”。
产业因“新”而活,城市向“新”而进,新质生产力从“星光点点”成长为“星河灿烂”,“强富美高”宏伟蓝图转化为“走在前列”的实景画卷。传统产业是江苏实体经济的基本盘,贡献了全省五成以上的工业利润、六成以上的营业收入、七成以上的工业门类岗位,制造业规模占全国1/8左右,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从过去“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苏南模式,到如今“机器人总动员”的智能制造,先进制造业集群持续扩容提质,是江苏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成果,也是勇挑大梁的底气所在、实力所在。勇挑大梁、走在前列,一个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江苏,正为全国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圆满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经济大省要挑大梁。”落实好挑大梁的责任,取得新的更大成绩,江苏作为经济大省须有更大作为。击鼓催征、时不我待,坚定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信心,增强勇挑大梁、走在前列的担当,用一如既往的勇气、智慧与力量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好发挥经济大省的带动和支柱作用,江苏定会以新的发展实绩为全国大局作出更大贡献,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王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