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州:“党建红”引领“工匠蓝”,产改赋能高质量发展动能澎湃
2025-05-01 08:42  来源:常州日报    
1

四月的常州经开区,处处激荡着劳动的热潮:重大项目施工现场热火朝天,智能装备生产线上井然有序,技能竞赛场中你追我赶,科研实验室里创新涌现……一项项成绩取得的背后,凝结着产业工人的智慧与汗水。

常州经开区以“党建红”引领“工匠蓝”,以技能提升锻造硬核实力,以暖心服务厚植成长沃土,在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浪潮中,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实现从“工”到“匠”的华丽蝶变,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锚定产改主航道

“深化产改既要精准发力,更要系统谋划。”在4月28日下午召开的常州经开区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会议暨产改专题培训上,常州经开区亮出产改“施工图”。对下一步深化产改工作作出进一步部署,锚定全区产改工作的主航道。

坚持党建领航,已成为常州经开区激活产改引擎的核心密码。“我们通过‘班前十分钟 车间话奋斗’‘身边榜样 前行力量’等特色品牌,让党的创新理论走进车间一线。”常州经开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常州经开区创新开展红色经典读书会、产改工作情景剧等特色活动,推动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与此同时,全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邀请劳模工匠、思政教师走进企业,让青年人才近距离感受劳模工匠风采,激发他们学榜样、立新功的内生动力。

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党建就跟进到哪里。“我们依托常铁院等重点项目,联动轨交园等平台基地及广大链上企业,聚焦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加快探索推进轨道交通产业链党建共链行动。”常州经开区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全区产业链党建工作将持续深化,通过组织联建、人才联育、技术联攻,将党建势能转化为发展动能。

锻造人才生力军

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赛道上,常州经开区以“人才链”耦合“产业链”,构建起覆盖全职业周期的技能培育体系。从企业培训基地到创新激励机制,从专业技能比拼到新业态从业者广泛参与,多元化培养模式让产业工人实现能力跃升。

近年来,祥明智能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正积极探索储能、医疗康养、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产业转型意味着人的转型,我们将员工技能培训作为企业开辟新赛道过程的重要环节。”工会主席田明星介绍,企业每年在人员培训上的投入多达三四百万元,培育对象既包括普通员工,也覆盖管理层。

由企业自主打造的祥明大学和祥明培训基地成为职工学习技能、自我成长的沃土。祥明成立了由20余名技术骨干组成的内训师队伍,传递生产过程中的优秀经验技术。此外,祥明将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与常州大学共同搭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成立“新工科”实践基地,为企业定向培养优秀人才。

江苏凯隆电器有限公司通过创新激励机制,将职工智慧转化为企业效益。公司推行职工(劳模)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合同,设立节支降耗专项资金,有效激发了员工在工艺改进、技术创新等方面的积极性。“员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一经采纳,就能获得荣誉和物质双重奖励。”公司工会主席虞国峰介绍,仅一项纸箱循环利用方案,每年就为企业节约成本十余万元。这种“金点子结金果”的创新实践,已成为常州经开区企业管理的常态。

聚焦新业态就业群体技能提升,顺丰运输(常州)有限公司为“快递小哥”们提供同台竞技的平台。“我们每年常规开展线上、线下技能比武大赛各一场,既包括理论知识,也包含违禁品识别、快递打包等实际操作。快递员、仓管、销售等多个岗位都会参与其中。”顺丰工会干事高佳妮介绍。

绘就幸福同心圆

从多元服务阵地到特色文体活动,常州经开区正以看得见的温暖,构建产业工人幸福生活共同体。这些润物细无声的关怀,让“此心安处是吾乡”成为全体产业工人的真切感受。

“公司就像家一样温暖。”在江苏星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准妈妈”任晓琼与丈夫分隔两地工作,工作日期间在公司宿舍居住,公司无微不至的服务保障让她感慨万分。“爱心小屋为孕妈妈提供舒适的午休场所,我还接受康乃馨服务站的心理辅导,疏解情绪压力。”任晓琼表示,工会还为她在食堂申请了绿色通道,提供营养餐个性化定制服务。“我自己提供食材后,可以在食堂进行加工。”

星源工会在每一个细枝末节里延展服务温度。外联主管周焱杰介绍,不大的职工中心功能齐全:职工书屋里,大家三三两两地坐在一起,或是捧卷阅读或是闲话家常;健身房里,今年年初新采购的跑步机、哑铃、沙袋等健身器材正式投入使用,下班后运动爱好者们在这里聚集;水吧、KTV为大家提供午间休息、日常观影的场所,也是各部门团建时的不二选择。

厂区内的篮球场正在翻新,大家呼声很高的网球场也即将完工。各车间入口处的“职工小家”为员工提供了一个简单休息的空间。“我们非常注重员工在岗期间的幸福感,除了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也通过跑步打卡、中秋晚会等文体活动,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工会主席邱玲玲介绍。

“产改既要让工人长本事,更要让他们得实惠。”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流水线上的奋斗者成为城市发展的受益者,一幅产业与城市共荣、企业与职工共生的美好画卷正在常州经开区徐徐展开。

标签:
责编:艾陆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