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半年经济数据公布,我国GDP同比增长5.3%,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在今年以来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际经贸秩序遭受重创的背景下,这个成绩来之不易,离不开中国超6000万户中小企业的共同努力。
中小企业虽是小块头,却蕴含着大能量,以量大面广优势成为打造经济韧性的源头活水。在中国向价值链上游前进的过程中,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扮演了关键角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截至2024年末,中国累计培育国家级“小巨人”企业1.46万家,已超额完成“十四五”期间培育1万家“小巨人”企业的预期目标。
“小巨人”锻造了抗风险能力新支点。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规模虽然不大,却凭借持续的创新投入,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2024年我国“小巨人”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强度达7%,远高于制造业的平均水平。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拥有发明专利数量32.74万项,户均22.3项,占全国企业发明专利总量的11%。1.46万家“小巨人”企业以不足规上企业3%的数量,贡献了大量关键技术突破,成为抵御外部风险的“隐形护城河”。2024年,“小巨人”企业销售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充分展现了“小巨人”的强劲韧性。
“小巨人”激活了产业链升级新动能。
从政策内涵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肩负着解决产业链“卡脖子”难题的战略使命。中央财政2024年至2026年分三批支持重点领域“小巨人”企业,围绕打造新动能、攻坚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强化产业链配套能力,也就是“三新一强”,加大创新投入,2024年首批1000家企业已获得专项支持。不少地方政府部门也发布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在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能级提升、配套强链、品牌创优等政策上持续发力。现在,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在各大产业集群中发挥领头羊作用,在百强产业集群中,“小巨人”企业占比超过20%,显著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小巨人”重构了全球供应链新生态。
“小巨人”企业中,近九成为制造业企业,超八成分布在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链上,超九成为国内外知名大企业的配套供应商。尤其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领域,“小巨人”企业数量接近5000家。“小巨人”们掌握核心技术,市场占有率高,质量效益优,是许多细分赛道上的“单项冠军”,推动制造业整体强链、补链、固链、延链建设。它们是支撑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的中流砥柱,在外部风险加大的背景下发挥着“稳定器”功能,在降低供应链风险的同时,构建起新的生态系统。
当然,目前“小巨人”发展还面临制造业的共性挑战,部分行业内卷加剧、利润微薄,海外保护主义措施又带来了额外压力。
展望未来,“小巨人”企业实现良性发展的关键在于持续创新。我们还需要对“小巨人”企业进一步给予支持,推动“小巨人”企业研发的新产品、新技术成果在政府支持项目中先行应用和推广,有序开放低空经济、未来网络、人工智能、智能物联网等场景应用,多举措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对接与协作配套,拓宽“小巨人”企业的境内外市场空间,形成国际竞争力。
假以时日,必将有越来越多的“小巨人”成长为“大巨人”,从青青幼苗长成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