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如何让流动摊贩的“烟火气”与现代城市的“秩序感”不再是“鱼与熊掌”的选择题?宿迁给出的答案是“潮汐式”治理。日前,宿迁市通过这一创新模式,为城市装上了一个从闹市到夜市的“一键切换”开关。划定固定的经营“河道”与精准的经营“涨落潮”时间,让摊贩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有序经营、安心谋生,不到一个月,就为破解这一普遍性的城市治理难题找到了新解法。

日前,宿迁市城乡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印发《“暖心城管·美好宿迁”城市精细管理“十项行动”工作方案》。明确要遵循“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聚焦“民生之变、民生之便、民生质变”,通过实施城市精细管理十项行动,用心用力用情打造群众便利生活新场景、提升乐享生活新体验,真正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努力营造“干净有序、暖心包容、主客共享”的宜居宜业城市环境,实现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其中一个重点,就是聚焦助力提升消费活力,按照“便民不扰民、放开不放任”的原则,在部分路段、街区合理规划设置“潮汐式便民摊点”、推行包容“外摆一米线”,合理运用城市美学强化“外摆位”设计,助力实现“惠民生、促消费、优环境、强经济”目标。
7月22日傍晚,在宿城区丽景湾华庭小区门口,一块蓝色的标识牌上清晰写着经营时间:“18:00—22:00”。这便是“潮时”。在此期间,摊贩们可以“涨潮”出摊,为城市增添活力。而到了晚上十点,他们必须“退潮”,收摊并清理场地,将公共空间还给城市。
地上的黄线,则是摊贩经营的“河道”。宿城区城管局通过前期摸排,选择了具备条件、不影响交通的区域设置摊点。每个摊位一车一码,定点定位,严禁越线经营。这套看似简单的规则背后,是一整套制度在支撑:摊贩需公开报名、审核、摇号,并签订承诺书,承诺对食品安全、环境卫生负责。

“以前天天‘打游击’,心里总不踏实。现在有了这个固定的摊位,就像有了个安心的铺子。”煎饼摊主张先生的话,代表了众多摊贩的心声。“潮汐式”管理,首先解决了他们的生计之忧,让他们从城市管理的对立面,变成了城市经济的参与者。
同时,它也回应了市民的期盼。家住康庭茗苑小区的王女士说:“以前这里乱摆摊,车都过不去。现在规范了,下班回家顺路买点吃的,干净又方便,我们当然欢迎。”从“脏乱差”到“洁净美”,从“绕道走”到“下楼买”,规范有序的便民服务,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
宿迁因地制宜的探索,让“潮汐式”治理的理念开出了各具特色的“文明之花”。
在沭阳县街头,记者看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些小吃摊点前,立着当地知名星级酒店的牌子。这是当地在参考学习“潮汐式”管理时,引导星级酒店将后厨“搬”到街头,让高端美食以亲民的方式融入夜市。这不仅为酒店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也让城市的“烟火气”品质得到了提升。

在泗洪县青阳街道,一种更为彻底的空间激活正在上演。社区将一片曾是卫生死角的闲置地块,通过“微改造+精提升”,打造成了霓虹闪烁、人声鼎沸的“新星夜市”。这里虽然是固定夜市,但其背后“变废为宝、服务民生”的理念,与“潮汐式”管理一脉相承。第一批入驻的金老板兴奋地说:“这里租金相对中心商圈低,社区还给扶持政策。我的生意越来越好!”据了解,这个由“边角料”改造而成的夜市,如今已带动300余人就业。
夜色渐深,到了“退潮”时间。在康庭茗苑小区附近,销售手工烧饼的摊贩牛先生熟练地将垃圾装进自带的垃圾桶,并将地面清扫干净。“环境好了,生意才能长久,这个道理我们都懂。”他说。
当管理充满善意与智慧,经营者也会回报以自觉与珍惜。这股在宿迁涌动的“潮汐”,正推动着城市治理向着更精细、更温暖的方向演进。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孙旭晖
图:宿迁发布、爱泗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