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山脚下养三文鱼,在“通往雪山的阶梯”前修路,让68岁的维吾尔族老人重获光明……这些正在伊犁河畔真实地发生着。今年7月初,现代快报记者来到新疆伊犁,跟随第十一批江苏对口支援伊犁州工作组展开采访,从人才交流到产业支援,从推动就业到保障和改善民生,援伊工作组在这里工作的点点滴滴,书写着两地最深厚的真挚情谊。
从“救急”到“治本”,守护生命线
“江苏医生,好!”在特克斯县江宁人民医院,这是一名白内障患者告诉现代快报记者的第一句话。南京江宁援疆指挥组在此开展“明眸看百年”特克斯全民眼健康保障计划,2020年启动至今让427名白内障患者免费医治、重获清晰视界;在巩留县,张家港援建的“智慧急救体系”通过“1个指挥中心+3个乡镇急救站+N个移动急救单元”,将城乡急救半径缩短至14公里内。今年5月,一名突发心梗的牧民被成功挽救,急救体系也被当地群众称为“草原上的生命线”。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技术传承。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的副主任医师王燕,来到江苏省对口支援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友谊医院,手把手地进行病理标本的取材及疑难病例的诊断带教工作,从病因分析到鉴别,进行组织病理学、细胞病理学、免疫组化及分子病理学的诊断工作,全力助力打造一支技术精湛的本土病理医疗团队。
频繁刷新最佳成绩,新疆学子录取“梦校”
记者走进扬州市援建的新源县文昌中学,教学综合楼已投入使用,配备标准的操场、食堂、宿舍,牧民们将孩子全托管在学校,住宿吃饭都免费。援疆以来,扬州市选派优秀教师“文化润疆”,师徒结对,在此打造“永不走的教师队伍”。
记者在伊宁县南通高级中学看到,得益于南通援疆资金的大力支持,该校配备了智能化教室、高标准实验室、藏书丰富的图书馆以及多功能体育馆等一系列现代化教学设施,孩子们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此外,南通安排了多名援疆教师对该校开展“组团式”帮扶,有力提升了当地高中教育发展水平。
无锡江阴援疆工作组在霍城县江苏中学创设“则徐班”,推行“自主学习+英语戏剧”教学模式。在2025年高考中,该班英语平均分提升27分,3名学生被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名校录取,创造该校历史最佳成绩。
激活内生动力,打造经济增长极
在天山下的尼勒克县喀拉苏乡,冰川融水养殖的三文鱼产品不仅覆盖国内一、二线城市,还远销马来西亚、新加坡等8个国家和地区,这是常州武进工作组助力建成的全国最大三文鱼养殖基地。引入冷水鱼循环养殖技术后,年产能达1.2万吨,还带动800余名农牧民转型为产业工人,人均月收入超6000元。
当地蜂蜜企业在江苏援建下形成“蜂农+合作社+企业”产业链,2025年产值达3000万元。公司研发的黑蜂蜂蜜胶囊、蜂蜜面膜等深加工产品,畅销江苏市场,实现“疆品入苏”。从过去“产量低、销路愁”到如今“高产高质、不愁卖”,蜂农实实在在尝到了发展养蜂产业的“甜头”。
文化赋能,打造旅游经济新引擎
新疆昭苏县的夏塔景区,被誉为“通往雪山的阶梯”,以前,因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导致景区发展缓慢。第十一批泰州市援伊工作组从2023年起,投入2000余万元用于景区电力设施建设。同时,提升改造景区道路14.473公里,并配套完善道路附属设施工程。“这里的体验太好了,自驾路线很美,景区内还有免费热水,卫生间也很干净。”来自江苏南京的黄女士表示,得知这是江苏援建的景区很骄傲。
在察布查尔县琼博拉乡村道路改造提升项目现场,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修建9.436公里的道路,这是由盐城援疆资金投入,是进出琼博拉森林公园的唯一道路,也是能直达白石峰山脚的旅游公路。等到建成,山里的村民往返时间将减少一半,同时,也是为未来游客来看风景提供便利,营造优质、高效、安全且舒心的旅游服务环境。
改良土地,打造活动中心
“我们每加工一立方米的木材,大概能得到50公斤的木醋,一年能生产木醋1000吨左右,我们在这边做盐碱地的改良。”伊犁昊昇木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宗宏告诉记者,伊犁州的巩留县有着丰富的杨木资源,苏州(张家港)工作组依托这一优势,引进了张家港本土的木材加工企业昊昇木驿。企业自主研发的“高温热改性”木材处理技术,能够将杨木加工成深度碳化木板材,增加板材的稳定性、耐腐性、防霉性,提高了当地林木产品的附加值。
在淮安对口支援的胡杨河市,兵团第七师129团百花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即将竣工。在设计之初,“办公场所最小化、活动空间最大化”的理念就已深藏于此,建设中的乒乓球室、图书阅览室、篮球场等让周边居民非常期待:“以后冬天不用窝在家里,可以打球、看书,这个冬天不再冷!”
从“资源资金”到“赋能赋智”,江苏援伊工作组走出了一条“民生为本、产业为基、创新为魂”的特色之路。这些故事的背后,是江苏为何援疆的深刻回答——不仅要建一座桥、修一条路,更要种下希望的种子,让它在边疆生根发芽,开出民族团结的繁花。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李子璇 蔡梦莹